第二百七十四章 首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日头初升。  

洛阳城外,朝廷的十八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朝着郑州行去。  

郑州城外,反王联军也已经开始集结。  

不多时,两军便在阵前相遇。  

两方人马各自停住。  

狄仁杰身为此次的督战御使,代表着唐皇李治,因此上前喊话道:“李泰、李祐、李愔,本官奉劝你等,速速归降,方可活命。若是依旧执迷不悟,休怪陛下不念亲情!”  

李泰听了,上前喊道:“伪帝李治,与张北川合谋,用妖术蛊惑先帝,致使先帝不尊祖训直接禅位,本就是罪该万死。  

先帝驾崩之时,天降血雪,便是苍天示警,我等自当兴兵,拨乱反正,将伪帝李治,押于先帝灵前谢罪!”  

李祐也大圣喊道:“三皇兄所言甚是!伪帝李治蛊惑先帝,罪大恶极,你狄仁杰与你师张北川也是帮凶,休要花言巧语,速速上前领死!”  

李愔听了,也是一脸愤怒道。  

狄仁杰听完,哭笑不得。  

这下好了,自己与老师也成了帮凶了!  

哎!先帝也真是的,都已经跟他说的很清楚了,人皇不可得长生。  

可他偏不信,结果弄来一个番僧,弄出来一粒仙药。  

只不过这仙药,在他人皇嘴里却是致命毒药,原本马上就要死的,可是自己老师帮了他,说出向天借命之事,让李世民有时间安排后事。  

也因为向天借命,身死之时,天道感应,降下血雪,没想到居然成了这些个反王口中的铁证!  

但是狄仁杰也没打算对方会听自己劝,因为他知道。  

现在,就算这些反王有心回头,身后的仙佛,也不会让他们回头了!  

从他们被这些仙佛选中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没有退路了!  

回到阵中,狄仁杰对程咬金、李勣、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四人纷纷行了一礼之后,便回到了仙佛门坐镇的芦蓬之内。  

程咬金几人一番商议之后,便让薛仁贵上前叫阵。  

没办法!自己十八万大军,对上人家八十万,全军压上冲阵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虽然他们几个都有心性能够击败对方,但是,自己十八万只怕也剩不下多少囫囵的。  

因此,斗将变成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一来,可以提升士气,二来,自己这一边,都是沙场老将,武艺也都是人间顶尖的存在,所以斗将,自己这一边赢面很大。  

“平反大军先锋薛仁贵请战!”  

片刻之后,反王集团这边,蜀王战阵之中,有一将策马走出来。  

“蜀王麾下,先锋张燕,应战!”  

要说这两人的卖相好看,肯定是薛仁贵,这家伙,白马白袍亮银枪,颇有一番话本小说里面,常山赵子龙的气势。  

相比之下,这张燕就要逊色不少,枣红马,黑铠甲,一条丈五马槊。  

却说反王人马数倍于朝廷大军,而武将稀少。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全军压上,不与对方斗将。  

可是他们是三王联军,加上一些几千上万兵马的小反王,小藩王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三大反王,却是其中主力。  

若是全军压上,三大反王兵力损耗肯定最大。  

就算他们全军压上,打赢了,可是战损之后,三大反王实力便会被削弱到极致。  

而朝廷方面还有边军未动,到时候,惹恼了李治,一道旨意,将边军召回,他们也就没资本对抗了。  

就算是侥幸大胜,也剿灭了边军。  

可是皇帝只有一个!他们三人又应当怎么分?  

因此,保存自己实力,是他们三人现在最最关心的事情。  

蜀王与齐王,想要兵力最多的魏王去打头阵。  

而魏王更想是蜀王与齐王去打头阵,这样自己才好以最大的兵力优势,保证胜利之后,夺取皇位。  

光是三大反王,便是这么勾心斗角,更别说麾下的其他十四路小反王们的小九九。  

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最稳妥的方式,并且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后仙佛身上。  

却说场中两人各自拱手见礼之后,便策马相对冲锋。  

马战,讲求的是一寸长一寸强,  

因此大多骑兵将领,最喜欢用的,就是马槊。  

其次便是长枪、长矛,长刀。  

便是现在,这张燕的丈五马槊长于薛仁贵的丈二亮银枪。  

两人急速冲锋,快速靠近。  

便在两人交错而过之时。  

张燕将马槊对准薛仁贵的胸腹。  

而薛仁贵则是斜拖亮银枪。  

等到接近之时,薛仁贵手上亮银枪一挑,便将张燕的马槊挑开,马槊头擦着肩膀而过。  

随即薛仁贵银枪一抖,便准确无误的扎进张燕的喉咙。  

接着,直接将张燕从马上挑了起来。  

“好!”程咬金第一个跳起来,大声吼道。  

“万胜!万胜!”顿时朝廷军中将士,齐声大喊。  

而反王那面,将士则是士气低落。  

蜀王更是面色铁青。  

这张燕在他麾下,已经算是武艺上乘的了,他原本知道薛仁贵武艺很好,也没想过张燕能胜,最开始便嘱咐张燕,不要贪功,保全性命为要。  

可是谁知道,自己以为还不错的张燕,连人家一招都挡不住。  

回头看了看自己麾下面色晦暗的武将,就知道没一个能比得上薛仁贵的了。  

眼看薛仁贵便是这么将张燕的尸体,挑在枪头,返回本阵放下张燕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