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镇元大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刚刚做完,就听到孙悟空的声音:“小葫芦!快醒醒!”  

从葫芦出来,孙悟空便去开门。  

只是门上,被施了仙家禁法,打不开。  

“哼!就知道这两个小子不是真心!”说着,孙悟空掣出金箍棒便是一棒,将门上的仙法禁制打破。  

“你们先走,我去将那两个小子料理了。”  

唐僧连忙阻止道:“悟空慢来!咱们已经理亏,怎么还敢伤人?”  

“没事的师傅!”说着孙悟空便走了。  

唐僧无法,只能赶紧离开。  

刚刚走到山下,孙悟空便跟了上来。  

张北川低着头,默默的赶路,心中满是问号。  

五庄观乃是镇元大仙的地盘,圣人之下,三界之中第一序列的领军的人物,难道洞府就没有一个仙法禁制?  

连人参果树那等灵根也不设一个禁制保护起来?  

那果园的土地更是直接说出怎么打人参果,还帮忙指出金击子在那个房间!  

这说得过去?  

思来想去,镇元子现在被原始天尊招去讲道,定然又是圣人在算计。  

只是,这人是谁?  

元始天尊向来跟佛门走得近,因此,很可能是受了西方那两位的委托,故意支开镇元大仙。  

但是,放任孙悟空推翻了人参果树,平白得罪了一个强敌,西方二位为什么要这么做?  

突然张北川灵光一闪。  

五庄观!  

在西牛贺洲!与南赡部州交界之处。  

佛法东传,将来西牛贺洲肯定是遍地佛寺。  

而就在这交接之处,耸立着这么一座五庄观!  

若是一般小观还罢了,只是这镇元子声名远播,一般佛寺根本降不住,就算把雷音寺搬过来,也不一定能将五庄观压下去。  

所以,西方二位圣人,这是在警告镇元子:我佛门东传的时候,你就给我乖乖在家呆着!不要多事儿。  

想通了这些,张北川心中有些同情镇元子。  

就因为自己家,坐落在人家的路上,可能会当人家道,就被人家算计,毁了自己的命根子人参果树!  

不对!还有一种可能,镇元子知道西方二圣,会那自己开刀,但是自己不是对手,所以撤出禁制!示意自己愿意服软。  

这也是可能的!毕竟不成圣人,终究只是圣人们眼中的蝼蚁,自己虽然是为地仙之祖,也不过是大一些的蝼蚁。  

但是这个想法还有待证实。  

赶了一夜路,晨雾漫山,湿了衣裳。  

唐僧在坐小白龙背上,眼皮已经打了好久的架,快都要睡着了。  

正在此时,前方迎面走来一个道人。  

张北川一看来人仙风道骨,举手投足只见,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道韵。  

用脚趾头想都想到这道人就是镇元子。但是张北川低着头,只做不知,慢悠悠的跟在后边。  

“无量天尊!长老哪里来?”  

唐僧听了,打起精神道:“贫僧字东土大唐而来!”  

“可曾知道五庄观?”  

孙悟空一听,便知道坏了,连忙道:“不知不知!可能是那个山野小观吧!”  

那道人听了指着孙悟空道:“好你个猢狲,就是你偷我灵果,坏我灵根!还敢在这儿抵赖?”  

孙悟空听了,就知道来人是正是苦主镇元子,也不多说,掣出金箍棒便你冲了上去,  

“还敢行凶!”镇元子手上浮尘一甩,架住孙悟空的金箍棒。  

孙悟空一根金箍棒舞的是棍影漫天,可这镇元子一杆浮尘左一扫,右一扫,挡了个全面。  

过得几招,镇元子不耐烦了,虚晃一招,拉开距离,袖子一招,顿时涌来无限吸力。  

孙悟空里的最近,第一个被熄了进去,接着就是张北川几人,连行李带马,全都收了。  

却说镇元子回到五庄观,袖子一抖,张北川一行人被放出来,摔了一地。  

随后自有弟子过来,将几人捆了起来。  

随后镇元子又让人拿来七星鞭。  

眼见镇元大仙要打人,张北川直接心神沉入葫芦,去看自己新种下的人参果树。  

结果很无奈,那人参果树虽然是自己用人参果树的树枝,和人参果树的树根嫁接的,泥土也是果园里面挖的,又浇了水,自己也施了好几个孕养灵木的法术。  

但是依旧死气沉沉,树叶全都耷拉着,就想被太阳暴晒了一样,没有一丝生机。  

张北川对着桶中的人参果树叹了一口气:“哎!还没活,看来还是要等到观世音的杨枝甘露试一试,她那甘露能救活人参果树木树,没道理连嫁接的子树救不活吧!”  

到得深夜孙悟空解开禁制,然后带领众人逃跑。  

张北川虽然知道这逃跑是没有结果的,但是还是要在跟着逃跑,真是无奈!  

然后,又跑了一夜,早上又被镇元子一袖子收了进去。  

争吵了几句,镇元子与孙悟空立下赌约:只要能孙悟空能将人参果树治好,便可不计前嫌。  

然后,就放孙悟空去搬救兵去了。  

还让自己等人,入堂喝茶等候,算是礼数周全了。  

眼见如此,张北川算是明白了,这镇元子是自己向西方二圣服软。  

要不然自己几人昨天被抓回来。  

就算顾忌圣人面皮,以及这几人乃是西游主角,杀了不至于,但是打个命悬一线跑不了。  

哪能装模作样的打两下。  

镇元子乃是与圣人同辈之人,岂能连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