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未来政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想到这一步了?这么说弘吉刺部也是恢复不了啦!”  

许显纯乃锦衣卫指挥使,消息最是灵通不过,他当然知道杨锦鹤与巴布之间的关系,也知杨锦鹤为何而发问,他说道:“掌兵又掌牧民,这是不可能的了,但是设立州府,要治理地方,是离不开各部大佬们的支持,这知府、知州、县令都可以由各部首领们出任,以老哥的名望人脉,为巴布谋一大官,又不是什么难事。”  

杨锦鹤一直与许显纯吹牛打屁,巴布在下首斟茶挮水,他听闻许显纯这么说了,有些茫然了。  

放了一辈子的牧,骨子里都透着牛羊屎味,现在转做明人的官儿,这合适吗?  

他们有这个难题,大明同样有。  

自至正二十八年七月,明将徐达等率军攻占大都,惠宗北奔上都,至正二十九年常遇春、李文忠攻占上都,惠宗北走应昌,天元十年三月,蓝玉率师十五万北进,四月,到捕鱼儿海,奔袭北元汗帐,至此,蒙古政权被推翻。而大明朝也面临了对蒙古的统治问题。  

首先,不能放任不管,历史可以证明,一旦放任蒙古人繁衍,不出十年,草原上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政权,所以必须加以控制。  

其次,明朝无力对蒙古进行直接统治,蒙古是游牧民族,如果对他们进行圈禁,他们随时可以逃离。在农耕区,只要在交通要道建立城池,编户齐民,统计耕地,就可建立起基层税收、团练体系。但在牧区,各部落逐水草而迁徙,即使能被禁锢一时,但人可以逃亡,反正牧场到处都是。  

所以,明朝只能对他们进行间接管理。修长城,建立贸易,对蒙古部族进行分封。  

所以修建明长城,进行战略防御,在边关安排军队防守;同时建立贸易体系允许对明称臣的部族与明朝进行互市,开展贸易,从经济上对其进行控制;对蒙古各部进行分封,从内部瓦解权利组成,防止出现大的集中政权。  

三项措施一定程度上对蒙古进行了控制,在大多数时间保持了边境的安宁,但在明朝实力逐渐衰弱后,还是引起了蒙古对中原的觊觎。  

从洪武到永乐,明朝与漠南蒙古之间的战争持续了有八十多年,而且始终保持着进攻的姿态,而且一度打到了捕捕鱼儿海,彻底断送了元朝复辟势力的可能,朱棣犁廷扫穴般的五次北伐漠北,还在蒙古族的圣地翰难河设立了翰难卫。  

在大明朝长达一个世纪的高强度的征服里,漠南蒙古归附,漠北蒙古远遁北方草原(外蒙)。  

但是处于实际情况的考虑,蒙古地区无法耕种,而且天气还异常寒冷,所以无法施行人口政策。最终还是朝贡政策,通过扶持漠南蒙古完成对明朝边疆的保卫。  

现在,大明的国策居然改变,直接将蒙古纳入统治之下,这一策略,前所未有,以前证明不可行的,现在他们凭什么认为可行?  

为什么不行,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民族性质、生活习惯和当时的形势来考虑。  

蒙古是游牧民族,一个游字贯穿始终,虽然历朝历代都击溃过蒙古统治政权,但面对的情况是一样的,就是难以统治,基于游牧的特性,是统治不了这些地方,无法修建城市,无法对百姓造册记户,对于百姓,又管理不了,这是大明目前的官僚体系无法适应和吞并得下的。  

推荐:巫医觉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