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前无去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人口不计其数。  

满清朝的皇帝们非常了解游牧民族战斗力强盛之原因,那便是其机动性,能够在游牧当中按照需要聚散离合,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迅速聚集,产生致命的攻击力。要让他们不具威胁,必须使其碎片化,禁锢在固定的土地上,使其无法再机动联合。为分化控制蒙古人,满清精心设计了盟旗制度,此制自初置至完备,历时一百四十多年。  

所以米柱也急不得,必须偱序渐进,一步步的来,这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大明方面实施到蒙古方面的接受,这都需要时间,他们这是想一步到位,这很不现实。  

当然,这是一等大事,并不是他一个小小的蓟辽总督可以说了算,必须要通过大伙儿的商量决定,这才可以,以朝廷中的官员的眼光,他们未必能看得这么长远,治理蒙古,如果还像以前那么样,可就是坑爹之极了。  

二百多年来,大明对付蒙古,防备蒙古,这可是做了许多的事情,耗费也极其巨大,但是收效是甚微,效果也就一般,治标不本,反反复复。  

米柱决定顺便解决这一个问题,路漫漫其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万里长征,始于脚下,总将有开始才是。  

不过目前是解决包围圈里蒙古军的时候了,他们经历了太多打脸和变数,在没有彻底打败敌人之前,敌人都会有翻盘的机会,好不容易将敌人围起,如果这样都让敌人跑了,他们将是难辞其疚,难以逃过被人口诛笔伐的下场。  

他们将敌人压缩一百公里范围之内,在北边有三个巨大的营地,营地与营地之间是有空隙的,对于小股蒙古军外逃,他们视如不见,大股的话,则是出兵拦截。  

对于包围圈中的敌人,明军部队日夜轮番上阵攻击搔扰,不让他们闲下来,不断的压缩他们的外围营地,步步的进迫。  

而他们的外交努力也没有停下来,不断的游说他们,分化他们,投降就可以活命,说不定有官做,顽抗只有死路一条,老婆孩子牛羊就是别人的了。  

由此可知蒙古军的抵抗意志,要知道他们的兵力,并不在明军之下,明军名义上包围了他,但实际上,只是堵住了他们的去路,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包围。  

如果是以前,十六万明军,绝对不敢说包围十七万明军,除非他们活腻了。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蒙古军部队成色极差,从十三岁到六十岁的都有,而且这些老弱,是占了多数,他们的装备,五花八方,什么家伙都有,没有制式武器,连皮甲都做不到人手一套,弓箭的样式更是极多。  

他们来自漠南蒙古的各个部落,许多部落之间,还是世仇,现在却在一起打仗。  

而且他们成军以来,对着明军,处处吃亏,被压着来打,打得他们四处亡命而逃,更加重要的是,他们王都被攻破,部落被扫荡,长生天才知道这个冬天之后,他们还剩下什么?  

或许是什么也不剩,就是他们可以侥幸打退了明军,这个冬天以后,明天春荒怎么过?这让他们人心惶惶,士气低到了极点,所以才会出现,他们十几万大军被包围了,他们是慌乱了,害怕了,不知如果是好。  

推荐:巫医觉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