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大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努尔哈赤崛起于建州衰微之时,一战而克图伦,借复仇之名,征服邻部:败四寨联军于太兰冈,攻尼堪外兰于鄂勒珲,兵势渐强,威力日增。  

六年之间,克兆嘉城,取玛尔敦,栋鄂、哲陈,次第归服;苏克、完颜,拱手内向,正式一统了建州,在建州统一之后始北向而与海西争雄。  

建奴们将奴儿哈赤,称为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这个用兵如神的统帅,传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和纪律,使得他手下那批战士,横扫九姓女真,称霸辽北。  

一统辽北之后,奴儿哈赤不甘心蛰伏于偏隅之地,他的目光盯上了大明,大明王朝己呈末世之象,朝政腐败,边政废弛,边官堕落、贪贿,像是一个内外俱伤的老人,根本无力守护这广阔而富饶的土地。  

奴儿哈赤率领他的八旗精锐,百战百胜,灭掉九姓女真,逼得名将李成梁,放弃宽甸六堡以自保。  

奴儿哈赤率大军重夺六堡之地,乃是其北上统一女真各部进程中的回师之举,六堡是其战略跳板。而李成梁退让六堡,也有避其锋芒,让出一块缓冲地带的考虑,但在对这块神奇土地的取舍之间,注定意味着神奇要素的转移,失者折翅得者如虎添翼。  

放弃六堡区域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决策失误,大明朝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废于一旦。  

在年壮的时候,李成梁曾经在王杲、王兀堂等女真巨头的手里,强夺宽甸六堡之地,以至于王兀堂把儿子当成人质,才能够养家糊口。  

此番,年迈的李成梁,稀里糊涂地把军事要地,送给奴儿哈赤放马射猎,导致了自己的身败名裂,奴儿哈赤却在这得寸进尺中得到了巨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他随即中止了一直坚持的进京朝贡。  

骨牌就是这样,第一块倒,整排就会跟着倒下去,人们就怀疑他以前的战功——边城战事,常常以人头以数量,李成梁大这样随便砍去无辜村民的头(驱逐六堡边民),那以前的战功呢?  

明史《李成梁传》,先是称李成梁的战功“边帅武功之胜,二百年未有也。”随后开始苛刻地怀疑李成梁的一切:边帅很容易做假,随便就可以砍掉无辜者的头颅…  

奴儿哈赤的崛起,意味着李成梁的衰落,这个号称二百年最伟大的边帅,带着一身骂名入葬,奴儿哈赤告诉自己,他注定取代李成梁,统治这片土地。  

他感叹自问,自己是不是老了?当年敢以十三副盔甲起家,现在拥兵十万,反而赡前顾后,优柔寡断了,坛坛罐罐多了,反而失去了他最引以为豪的特质,杀伐果断。  

为帅者,就是要有杀伐果断之作风,军情危急,如箭在弦,岂能任你三思四想?  

奴儿哈赤断然道:“准备进攻!”  

阿拜和汤古代齐声道:“得令!”  

阿拜自告奋勇:“孩儿愿率数十勇士,先夺下城门,父汗再摧兵来攻。”  

如此便万无一失了。  

奴儿哈赤道:“好!朕当在辽阳城头为你封赏。”  

阿拜一抱拳,立即去点齐亲兵,准备出发。  

既然是数十精兵,他当然是点了白甲兵,一点就是五十名,奴儿哈赤没有反对,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不是白甲兵,如何敢以五十精兵,就敢去夺一大城之门。  

威远门驻军多达八百,分布在城门,城墙、城楼、城跺之中,城门口有四十名士兵,他们负责检查进出的人,在城门后有两个百户卫所,常驻士兵二百,一旦有警,立即前来支援。  

但是明军边军精锐,但卫所兵,实在是烂得不成样子,他们只是拿着刀枪的饥饿的农民,这样的人,骑不得马,射不得箭,如果不是大明皇帝勇敢的派出自己的皇家卫队,并大胆的组建皇家陆军,辽东局势早己崩坏。  

精锐的皇家卫队和皇家陆军去攻打开原和铁岭了,剩下的是由卫所兵所改编的国民警卫队,他们在守卫辽阳,什么狗屁国民警卫队,其实还是卫所兵。  

大明依旧是来那一招,客兵进攻,土兵守土。  

对待这些卫所兵,阿拜他一点心理压力也没有,他知道他只要一出手,这些人就会土崩瓦解,因为他们就是这么没用的人。  

阿拜他们五十多人,化妆成明军的样子,往威远门赶去,即使他们化装成为明军的样子,也是引起了惊觉,因为他们有五十多人,又骑着马,佩戴有武器。  

当他们走近城门百步处,就有两个士兵走了过来,大声问:“干什么的?”  

阿拜道:“干你娘的!”  

这不过百步,他们骑着马,不过的三箭的功夫,他们就冲至,现在才来问,太迟了,应该一早关城门,然后示警。  

他们的马队,骤然加速,往城门疾驰,一下子撞死了两个明军士兵,然后马不停蹄,直往门口冲,他们一边冲,一边拿出弓箭,射杀在城门的明军士兵。  

在高速前进之中,还可以弯弓射箭,射杀目标,这是建奴的引以为傲的看门绝技,骑射之术。  

应该是游牧民族引以为傲的骑射之术,其它民族的人,是学不来的了。  

在他们冲至城门口之时,他们己射杀近半明军,剩下的也没有什么反应,就让高速冲来的战马撞死踩死,根本来不及搬鹿角、拒马什么的,更不用说关城门了。  

不过明军还是惊动了,他们拼命撞钟示警,示意有人在进攻城门,城楼和城墙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