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紧急任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莫世杰拿这个低智商的愚蠢大哥没有办法,他说道:“胡说八道什么?这一桩姻缘是圆真大师点的,大师说他们合适,天作之合,两家能化干戈为玉帛,结束百年的矛盾争端,这也是一桩美事?”  

莫世仁喜道:“你是说三妹可以无害嫁出?刚才我还以为你想趁机坑死曹家呢?”  

莫世杰斥道:“胡说八道什么?让曹家人听到了,会怎么想?三妹可以出阁,这才不负母亲临终前所托,算是尽了兄弟的责任,死后有也面去见祖宗了,就按长女仪照的规格操办吧!”  

莫世杰己有二女二子,长女己出阁,长子也成家了,大户人家,一切都有规矩礼制。  

莫世杰才是当家的,他这么说,莫世仁立即答应,他喜道:“想不到这件事可以如此收场,曹家长子乃锦衣卫百户,三妹嫁过去,也不算丢面子,我屁股这三十大板,没有红挨打,值!”  

莫世杰道:“挨了三十大板?快找个郎中看看,不要落下什么病根?还有,长兄如父,三妹的事,就由大哥和寿伯操办,这彩礼,好说,随曹家出,嫁妆嘛!按大小姐的标准。”  

寿伯是管家,他是接坟的得力分子,也被罚立枷之刑,刚刚才放,正在身边侍候。  

莫世仁道:“这个明白!三妹能无害嫁出,我们就应该偷笑?多送嫁妆都值得,还敢要彩礼?”  

莫世杰道:“那有这般说自己妹妹的?”还真是这个理,越早嫁出越好,莫家女难嫁在仁和县可不是什么秘密。  

曹太公道:“这莫家小姐如何?”  

曹随道:“干净清爽的一个姑娘,说话和气,气质不错,不是那些尖酸刻薄的相格。”  

曹太公道:“娶妻求淑女,这便随你吧!如果不是圆真大师保的大媒,老夫还真不敢相信!”  

曹随道:“圆真大师是个高人,他算得很准,儿子的命也不好,过于刚烈了,我也有过红颜知己,但是都没有什么好结果,希望这一次不同。”  

曹太公道:“当然不同!有圆真大师保媒,有什么好担心的。”  

曹欢道:“大哥是长子,曹家长子成婚,又是官身,应该办得风光隆重,从这三书六礼开始,应该大办特办。”  

这话对了曹太公的胃口,他为人就好个面子,所以同意了次子的提议,他道:“你成亲之后,便和媳妇去京城生活吧?家里有阿欢操持就可以了。”  

曹随道:“是!家里就全靠二弟了。”  

曹欢道:“没有问题!大哥在京城放心办差,为家争光的事,得靠大哥,家中有我这不成器的呢?”  

曹家长子成婚,这可是大事,虽然曹随三十有八,是老光棍,老剩男了,但毕竞是长子、头婚,还是七品官身,曹家上上下下都高高兴兴的,十分快乐。  

对于曹家村的人来说,这也是高兴事,他们地处莫家村下游,这些年,争田争水,可是被人家莫家村欺负狠了,但是这有什么办法呢?没有?谁叫人家有人在承宣布政使司里当官,现在结成亲家了,应该不会再欺负他们了吧?  

就像欺负也不怕,曹家大少爷是京里当锦衣卫的,大明二百五十多年,最牛的部门还是锦衣卫,在百姓心目中,当锦衣卫的,想捉人就捉。  

三书六礼传统婚姻习俗礼仪,有了这些礼仪,才叫明媒正娶,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等等。  

他们很快就完成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等环节请期等环节,就差迎亲拜堂了,因为曹随的假期只有一个月,他们必须从速,这日子的吉日就尽量从权。  

这天,莫世仁和莫世杰兄弟赴曹家村商量嫁妆的事,既然两家结为亲家之事,这说好的拜十日流水席和请戏班子表演十日就无从说起了,莫家不会这么做,曹家也不好意思这样提。  

由于莫世杰乃官身,承宣布政使司的从四品高官,曹家中门大开,欢迎贵宾前来。  

莫世杰算得上是大人物,连知县孙思贤大人都来套近乎,希望可以在省里的大佬面前套近乎。  

曹家大摆宴席,款待贵宾,谁知才酒过三巡,菜过五问,马报国入来急报:“报!提督大人紧急军令!”  

他们二十几个人分成几桌,正在饮宴吃喝,听闻有紧急军令,立即鸦雀无声。  

一个从京里快马而来的锦衣卫道:“提督大人有令,着百户大人立即返京,不得有误!”然后将命令交给曹随。  

曹随一看,上面有米柱的关防大印,不敢有违,说道:“遵令!”  

莫世仁道:“妹夫你要马上进京?还有几天就是迎亲之日了,能不能等几天,拜了堂上后再去?”  

莫世杰道:”胡闹,这是厂卫提督米柱大人亲自调令,八百里加急,信使日夜赶路,换马不换人,违令者斩,应该是京里出大事了,曹大人,马上准备出发吧!一刻都不能延误。”  

曹随道:“人来!备马!准备干粮,半个时辰后出发,信使请边吃饭边休息吧!”  

这信使也不客气,他显然是累极饿极,坐下来就吃,他道:“原来是曹大人准备成亲,米伯爵不知,如果是知道,肯定会备上礼物,宽限几天!”  

莫世仁道:“信使大人,京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莫世杰斥道:“不得刺探军情!”  

信使拱了拱手,表示道歉,但是发生了什么事,不得乱说,然后低头吃饭。  

曹随向曹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