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反贪(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暮表示,她率领这支舰队回去,是让商行里的人见识到她们强大的力量。  

国人一直有人离乡贱之感,若非迫不得己,绝对不会背井离乡去海外生活,去海外求生的,都是在家乡混不下去的才会去,现在商行被招安,这些大佬们人人富贵荣华,有才有势,他们未必有进取之心,愿意远赴海外,开疆辟土,打拼天下。  

所以李暮也自知,她并没有足够的把握说服其它的大佬及父亲,在商行和集团的内部,她的地位也并不高,并不是属于决策层,她的权力甚至属于是老哥给的,并没有自己的亲信部队,但是她老哥的亲信部队非常乐于听从她的指挥,因为她会领导大家打胜仗。  

米柱在完成对李旦的招安以后,他才返回东厂上班,他结婚只是请假三天,也只有他这名震天下的督主,这才能在成亲期间办成了这等大事。  

这件堪称影响东亚海洋势力格局的大事,在朝中却是波澜不惊,因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注意到了李三才家产事件之上,连《大明日报》都议论纷纷,这成了京城的第一大事件,上至百姓朝堂,无不关注。  

李三才北地东林先生,为誉满天下的道德君子,即使是不入翰林,不为庶吉士,也是入阁呼声很高,这种朝野之间,众望所归的威望,连阁臣们也不及,现在被曝出拥有这么多钱财,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这是东厂构陷,李三才道德君子,怎么可能捞这么多银子呢?当官的捞钱容易,但是捞这么多的,还是骇人听闻。  

东林党人及其追随者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此,但对方诛心一问,他们也是无词以对,如果真的,这应该怎么办?  

《大明日报》头版头条就是,李三才有罪无罪,这怎米柱故意的挑起争论,让朝野讨论此事,把这位道德君子放在阳光之下,还用放大镜放大来讨论,看他这个道德君子还如何领导仕林,主导天下清议?  

李三才及其子们并没有下狱,还在李养正等的保护下,但他的帐房、管家、高级仆人们全被带回东厂调查。  

东厂的强势连东林大佬赵南星、邹元标也不知如何应对,他们动用了军队,将通州封锁起来查案,这是十分招忌讳的,东林党徒们是纷纷鼓噪,要求弹劾他们蓄养私兵,调动军队之罪,这历来为历代之大忌。  

但他们经过调查,这不是军队,是黑水卫队,这可以问一个蓄养私兵之罪,但这米利坚商行的大股东是皇帝陛下,私兵之说,就无从说起。  

赵南星愤然道:“米柱如此跋扈,这与汪直何异?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赵南星是典型的东林党人,一向以形态意识论人,他们只是仕林中人,身份清贵,拥有无上特权,看不起米柱这种厂卫幸进之徒,他们如此打击构陷当世名士,令东林党人嫉恨不己。  

老首辅方从哲己内退,不问朝政,即使去了内阁也是泥胎菩萨一个,绝不表态,而这个叶向高名为东林大佬,却是首鼠两端,在这么危急的时刻,他居然也不表态,拒绝率领群臣弹劾厂卫跋扈、横行不法,说什么等到证据再说。  

此人名为及时雨,其实是投机份子,混进清流名士之中的投机份子,此刻再次拜相,这是不肯再为东林党人出人力了。  

在五天之后,米柱挮交了关于李三才财产的奏折,附调查报告一份,他的奏折指出,李三才的财产,现银、财物、珍玩、字画、田产、地产、房屋、店铺等加起来,有四百五十万之巨,这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满朝皆惊。  

而此时李养正、聂正、亓诗教的调查报告还没有出来,这是非常的不利了。  

朱由校听闻李三才财产这么巨大,十分的愤怒,说道:“抄归国库。”  

赵南星只好硬着头皮上,说道:“刑部尚未有结论,此举言之尚早。”  

朱由校道:“什么早?李三才大奸似直,分明是一个无耻敛财之人,却是装成清流名士,还无耻的多次痛斥先帝贪财,自古为人无耻者,无出其左右。”  

邹元标说道:“请皇上等到刑部的结论后,才作定夺。”  

朱由校立即道:“传李养正!聂正!亓诗教觐见。“  

立即有太监急召三位大人进宫面圣,朱由校毫不客气,大声训斥:“尔等之调查报告呢?朕重托于诸位,却是私相授授,官官相护,罔顾圣恩,这是诸位对朕的回应吗?”  

三位大臣看见皇帝如此生气,诚惶诚恐,这也难怪,李三才太能折腾了,以圣人要求别人,自己却是贱人一个。  

当年万历皇帝为何如此痛恨张居正,饿死其家人不计,还差点要鞭尸,这是因为张二居正对皇帝要求太严格,动辄叱责,而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生活腐化,穷奢极欲,自古试图囚龙者,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聂正道:“臣等正在调查复核中。”  

朱由校将奏折扔在聂正面前,大声问道:“这有几成可信?”  

聂正道:“基本可信!”  

亓诗教道:“臣附议!”  

李养正也只好道:“臣附议。”事己至此,他是无法回护,也回护不了,李三才自己作死,真心怨不了别人。  

虽然现在是在御书房,但四大阁臣皆在,加上临时召见的几位大臣,朝中权臣都在,朱由校道:“叶阁老,内阁的处理意见是?”  

叶向高道:“米柱大人奏折中所列明,李某人之钱财,其实是以权谋私所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