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最后一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柳阳军气势越来越盛,导致敌军越来越消极,其它路不说,就楚羽这边,几天工夫,就接连出现三起,还没开战,敌军就献城投降的事情。  

白仲国见此情况,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思虑良久,最终他决定跟柳阳军正面刚一次。  

现在的柳阳军,实力太过强大,要正面接战,肯定得选一个坚固一点城池固守才行,白仲国也不傻,就算要打,也不会在野外跟柳阳军交战。  

挑来选去,白仲国把会战的地点定在了衢州城,衢州城池还算坚固,是柳阳军北上的毕竟之路,选在这里再好不过。  

跟手下谋士商讨了一番,见大家都很认同,白仲国不做多想,立马就让手下把指令传达下去。  

收到命令后,反军各方主力全都开始向衢州城聚集,十天不到,就城内汇集的反军就已经超过了十万之数。  

敌军的这么大的动静,楚羽他们很快就收到消息。  

见反军主力终于不再避战,楚羽轻声笑了起来,“白仲国这家伙,还算有种,居然敢出来跟我们正面打一场。”  

郑兴咧嘴笑了笑,接话道,“这样才有意思,要是总派一些杂鱼烂虾上来,我老郑都懒得出战了!”  

才一年多的时间,没想到郑兴现在胃口都这么大了,这样未必是好事,楚羽撇了他一眼,提了个醒,“听说衢州城聚集的敌军都已经快到二十万了,你可别大意,要不我再给你调点兵!”  

郑兴摆手笑了笑,“二哥,拿下衢州城,有我现在手下这五万兵马,就已足够,用不着再添兵了!”  

楚羽见他自信满满,不好再多说什么,有自己在后面看着,大败应该不至于,最多就是多吃点苦头。  

既然如此,那就随他去吧。  

最后,与敌军主力决战的事,就交到了郑兴手下,其它两路按原计划继续向北推进。  

行军三日,郑兴带着五万大军,兵临衢州城。  

衢州城周边反军二十万大军已经准备就绪,直等郑兴来攻。  

衢州城就在那里,反正跑不了,郑兴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营地里休整了一天,等将士们除去一身疲惫,状态调整到最佳,才下达了进攻命令。  

进攻之前,照例先用火炮洗一遍地,这是柳阳军最大的优势,郑兴不可能会放弃这一点。  

五百门大炮,分成三列,在城外排成整齐的阵型。  

随着郑兴一声令下,大炮齐鸣,数百枚炮弹腾空而起,呼啸着飞向敌军阵地。  

数息之后,炮弹尽数落地,有超过百枚炮弹直接砸在了城墙上。  

这次用的是新型开花弹,稳定性更好,威力也更大,小孩手臂粗的开花弹,在人群中直接炸开,直炸得敌军血肉横飞,惨叫连连。  

第一次命中率不算太高,调整角度后,大炮再次开火。  

这一次,敌军被炸得就更惨了,城墙上土石飞溅,一片狼藉。  

这么猛烈的火力,敌军士兵哪还敢待在原来的位置,全都开始找地方躲藏,任凭上头怎么喝骂都没用。  

大炮轰了几轮,郑兴见时机已然成熟,于是下令让手下开始攻城。  

命令一下,前方的一万步卒立刻向城池发动了冲锋。  

敌军城墙上的防御工事,几乎被火炮完全毁坏,对方根本无力阻止柳阳军的进攻,只是一个冲锋,一万步卒就冲到了城下。  

接下来攻防战,正式拉开,敌军士兵一批一批地开始回到城头,在城墙上,与柳阳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反军一开始就被迎头痛击,士气低落,尽管火炮不再轰击,但影响还是在的,面对柳阳军的猛烈冲锋,他们尽管人数占优,打起来却还是有些支撑不住。  

白仲国一看不对,这样下去,迟早会被攻上城来,他立马下令,从城内另调派了两万兵马过来,局势才好转一些。  

战斗持续了一天,双方前后投入的兵力超过了五万人,最终谁都没奈何谁,郑兴见天色已晚,于是鸣金收兵。  

敌军城内有二十万守军,郑兴也没指望能一战而下,第一天,就能灭敌五千有余,这战果已经很不错了。  

第二天,战斗继续,郑兴故技重施,先是火炮洗地,接着步卒攻城。  

对方装备落后太多,再加上士兵战力不及柳阳军,虽然在守城,挨揍的反而是他们,伤亡比柳阳军更是多出了几倍。  

一连几日,郑兴都是这么打,慢慢地消磨对方的士气。  

战斗来到第六天,衢州城已经被轰得不成样子,敌军的士气也已经降到了最低点,要不是有白仲国用手段压着,可能早就有人带兵投降了。  

郑兴也了解到了城内的大致情况,于是果断的下达了总攻命令,一千门火炮全部推了上去。  

近一个时辰的狂轰乱炸,直接把对方的城门给轰塌了。  

城门都塌了,那还有什么好想的,郑兴大笑两声,高声喝道,“听本将军命令,全军出击!”  

命令一下,战场上旌旗舞动,号角齐鸣,三万将士如潮水般朝着衢州城蜂蛹而上。  

面对柳阳军如此强大的冲击,城墙上的反军已是抵挡不住,再加上城门已破,没过多久,柳阳军就攻入城内。  

这么快就破了城,照这样下去,拿下衢州城那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不说敌军,城外的郑兴等人肯定是笃定如此的,可就在这时,风云突变,左后方突然隐隐约约传来滚滚马蹄声。  

这是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