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辽阳大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04章辽阳大战第104章辽阳大战把吴三贵弄服帖后,楚羽没在锦州多做停留,对何昌奇交代了一些事情,第二天,就带着大军回前线了!  

耽搁了那么久,也是时候对辽阳动手了!  

辽阳对于鞑子来说极为重要,一旦有失,那他们的京师沈阳就危险了!  

为了应对柳阳军的进攻,现在整个辽阳府都布有重兵!  

对此,楚羽也不敢大意,筹谋了好几天,一切准备妥当,才下达进攻的命令!  

九月初二,碧空万里,柳阳军西路十万大军正式开拔!  

进入辽阳地界后,大军立马分成三路!  

辽阳府到处都是清兵,还是得谨慎一些,不能一点都不防着,带着十万大军闷头就冲了进去!  

中路三万步卒,五千重骑兵,五千火枪兵,一万弓箭手,由楚羽亲自坐镇!  

前路三万轻骑兵,由龙三领着!  

后路三万弓骑兵,是新上来的将领肖复带着!  

骑兵灵活,兼顾首尾,有什么状况,也可以及时救援!  

辽东长年打仗,百姓生活困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一路走来,楚羽感慨不已,心想到,等打下这里,得好好经营一番才行,这么好的地方,可别浪费了!  

“报,主公,前方三十里发现敌军!”  

终于出现了吗,楚羽脸色一正,“再探!”  

“是!”探子应了一声,迅速退了下去!  

守城向来不是鞑子的强项,野战才是,面对此次大战,他们把士兵从城内拉出来,准备跟柳阳军正面硬刚一次!  

大战的地点已选好,就在辽阳城外四十里的浦田。  

浦田四野空旷,很适合骑兵作战!  

鞑子这次几乎把他们所有骑兵军团都调派过来,这么大动作,为的就是一举击溃柳阳军!  

现在的柳阳军已经让清庭感觉到了威胁,如果不想办法灭了,那南下恐怕再也无望了!  

随着探子的信息不断传来,柳阳军慢慢地开始接近战场!  

下午时分,柳阳军前、中、后三路大军,先后到达浦田!  

矿野上,旌旗招展,士兵们排成整齐的阵型,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  

随着双方战鼓擂起,紧张的气氛到达顶点,战斗一触即发!  

天色已近黄昏,大战打不了,小战还是可以打一下的,楚羽望着前方的敌军,沉声道,“何人出战!”  

话音刚落,下方将领中走一人,“主公,属下愿战!”  

此人叫陶武,是龙三手下一名大将,以前一直名声不显,这次难得的机会,肯定要借此表现一下!  

楚羽对他不是很了解,于是侧过头看了龙三一眼,他的人,应该很清楚吧,首战关乎士气,可不容有失!  

龙三对着楚羽点了点头,意思是此人能用!  

没点能力,龙三肯定不会把他提上来,能当副将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必须是有勇有谋!  

既然龙三觉得可以,那就没什么好说的,楚羽大手一挥,“好,陶将军,此战就交给你,我给你一万精骑,许胜不许败!”  

陶武单膝跪地,用力一报算,朗声应道,“属下定不负主公所托!”  

柳阳军这边出一万精骑,清军那边也一样,出的也是骑兵,人数也相当!  

都是骑兵,这一碰撞,就能看出到底那家更勇猛了!  

没有多余的话语,陶武一扬马鞭,挥舞着手中的长枪,率领手下士兵,对着敌阵就杀了上去!  

几乎在同时,敌军也发动了进攻!  

两军两隔不到五里地,很快两支骑兵就冲撞在一起,6前阵几千士兵交织在一起,开始捉对厮杀起来!  

柳阳军装备精良,将士们个个悍勇无比,不惧任何强敌。  

鞑子的铁骑也不差,弓马娴熟,训练有素,再加上常年征战,战力很是不俗!  

开局双方都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柳阳军上下一心,凭借着这股气势,在场面上倒是稍稍占了一点上风!  

虽然是占了上风,但没能杀溃对方,陶武对此很有些不满,他长枪一扫,扬起马头,高呼一声,“变阵!”  

首战任务很是关键,陶武既然敢接,肯定是有所准备,命令一下,原本处于混战状态的柳阳军,迅速聚拢,慢慢地把敌军往两侧推!  

柳阳军变阵太快,鞑子这边没有反应过来,一时有些被动,不得不往后退!  

这一退,鞑子阵中不由得就露出了一道口子!  

陶武在后阵留了一千人待命,这是他的后手!  

口子一开,那一千骑兵立马发动第二次冲锋,迎着那道口子杀了进去!  

这一招太突然,鞑子猝不及防,中路直接被切了个对穿!  

中路被破,局面就完全不同了,敌军阵型全乱,前面的顶不住,后面的跟不上,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敌军将领很想扭转这样的局势,无奈的是,战场被分割,这种情况下,要想反败为胜,实在是太难,再怎么折腾也只是徒劳!  

鞑子骑兵单兵能力不弱于柳阳军,可能还要更强。可比战阵,比令行禁止,还是要差了一些!  

以前跟明军打仗,鞑子铁骑凭借着弓马娴熟,战马强壮,很少排什么战阵!  

骑兵对骑兵,一般情况下,只要不中埋伏,那几乎就是稳赢!  

现在碰到各方面都不弱于他们骑兵,再这样打,肯定要吃亏!  

又坚持了半个时辰,见胜利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