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八章:三兄弟的又一次任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说要粮饷充足,朕节衣缩食,登基以来连衣服都不置办,他要多少,朕给多少。  

他说要自行决定,朕不分掣所属,给他完全自主决定的权力,甚至就连修城选址也可以自己决定,就连放弃城堡,朕也没有说什么。  

他所要的,朕全部给了!  

可是结果呢!  

结果就给朕养出了一群拥兵自重,甚至要挟朝廷的军阀出来!  

反倒是世代将吏的赵率教、满桂、黑云龙、麻龙云等,能够为了朕为了大明而战,既然朕只有与国同休的武将可以倚重,那么朕就倚重了!  

崇祯摆摆手:“这人也是王室的护卫,却是忠心无疑的,让他自行选择吧!”  

宋裕德一楞,调派满桂处,又能够自行决定出战与否,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宋裕德虽然不解,但是也知道这时候的崇祯之所以特意吩咐自己,是为了绕开兵部那群文官的,他当即点头,然后辞别了崇祯朝着南门而去。  

崇祯帝坐在崇文殿内,长叹一声,宁锦——以后再也不要有了!  

王晨恩开口提醒道:“皇爷,大臣们还在太极殿外等着呢!”  

崇祯此时是在偏殿里面召见的宋裕德,但是接见六部主事以上的大臣,必须在正殿的,也就是说崇祯需要移驾三大殿才行。  

他摆摆手,摊开了一张纸,然后亲自磨了墨,在纸张上面书写起来。  

王晨恩见到崇祯一脸的严肃,不敢多问,等崇祯写完了招呼他上前的时候能,王晨恩才敢探头去看,只见上面写着:“国朝养士两百年,文武皆有优待,今日国难当头,望卿等齐心协力。”  

王晨恩暗自揣摩着崇祯的意思,却听到崇祯开口道:“将此物拿去,给诸位卿家!”  

王晨恩知道崇祯这是不想见六部的大佬,只得吹干了墨迹,亲自去了。  

大明自成祖以后,文臣的权柄日涨,至今日,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对于皇权的制衡,甚至,不单单是阁部,就连六部的大佬,只要是一起抵制,皇帝的命令也能够给驳回了。  

甚至,就连开国的时候,权柄很重的锦衣卫,实际上就算是拿到了皇帝的手令,也需要兵部同意才能拿人。  

当然,若是皇帝强行推进,也是能够指示锦衣卫绕过兵部这一关的,但是这样一来,不单单是兵部,整个大明的文臣都会发起对于皇帝的冷抵抗。  

而皇帝采取的办法,就只有不上朝,用沉默来对抗文臣了,比如万历皇帝,这人就曾经因为不满文臣,因而二十余年不上朝。  

崇祯自然是知道自己祖父的事情的,但是,他却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自然不会像自己的前任四个皇帝那样撂挑子。  

实际上整个大明的所有皇帝里面,崇祯也是仅次于太祖、成祖的,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崇祯的勤政,可以说是能够排入前十之列的。  

他虽然不会这样做,但是敲打臣子一番,崇祯也是会做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自崇祯二年的这一次达子兵犯京师之后,一旦臣子做的不好,崇祯就或是贬低,或是裁撤,或是去职,或是斩杀,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一种泄愤手段。  

纵观崇祯朝的历史,实际上这人还是很相信文臣的,无数个出身微末的臣子,得到了崇祯的赏识,因而平步青云,成为一方巨擘,可惜的是,当时的大明不管是内部或是外部,只要是少了一方势力,都能够挺过来…  

可惜的是,文臣们为了自己的权柄,一次次的放虎归山,武将们因为大明的财政不足,一次次的功亏一篑,最终,这个最有气节的朝代,却是成为了历史!  

而汉人的脊骨,也被打断五百年…  

永定门外,前锋已经接近了永定门的郧阳守备军,这时候已经干掉了失去了指挥的镶红旗士卒。  

在杜度连带着身边的上百甲兵护军,被城头上的百门大炮轰成了烂泥之后,那些冲到了阵前的达子士兵,因为丧失了指挥,被猎兵们当做了活靶子。  

最终五千汉军旗镶红旗的真假达子大军,只有不到两白骑逃出了生天。  

张书堂留下一千长枪兵,让他们收拾战场然后带着余下的一万余大军,继续朝着满桂营而去。  

东边战事的停歇,让皇太极认识到这一次怕是无法剿灭满桂所部了,因为那些早已摇摇欲坠的满桂士卒,见到旁边的友军竟然大获全胜,却是人人宛如打了鸡血,竟然一次次的将冲入了满桂营的达子给赶了出去。  

虽然,若是论战损比,满桂所部的战损更重,但是——在战略上,皇太极已经失去了先手。  

若是让这一波明军接近了满桂营,哪怕只是在一边扎下营盘,那么皇太极再想吃下任何一股,已经是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的情形很像是当年浑河河畔的那一幕。  

满桂营就像是白杆军一样,阵型牢牢的掌握在手中,而赶来的郧阳军就像是戚家军一样,竟然不急不俗的朝着战场核心移动着。  

“阿敏、代善!”  

皇太极点上了久未动作的两个生力军,开口道:“你们给我带上所有的人,再攻打一次满桂军!”  

“喳!”  

两个大阿哥点头应了,军情紧急,两人当即转身离去。  

皇太极对着匆匆赶来的多尔衮三兄弟,深情的开口道:“七弟、十四弟、十七弟,我将东边过来的那一万人,交给你们了!”  

这等时候,皇太极却也很是枭雄,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