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杨树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书堂当即下令道:“就地坐下,发放饮食,立刻进餐!”  

全军席地而坐,管理后勤的官吏则开始分发食物。  

每个士兵都分到了两个大馒头,外加一壶热水。  

全军都是南阳、郧阳人,这些地方却是以面食为主,米食为辅的,据宋朝高承的《事物纪原·酒醴饮食·馒头》中记载,馒头是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时候,祭拜河神制作的糕点。  

元朝柯丹丘的《荆钗记·春科》中“三场文字不得中,六个馒头落得吞。”  

由此可见,至少在宋元时期,馒头已经成为了北方的主食之一。  

至于有人根据《金瓶梅》成书于明初时期,于是说馒头实际上在明初是没有的,这时候的馒头就是炊饼,这一说是站不住脚的。  

根据金瓶梅中炊饼的做法,这个东西既有可能是后世的火烧,亦或是菜角子,也有可能是小个的锅盔。  

张书堂冲着小吏挥挥手,待他过来之后,吩咐道:“待会给全军每人下发两根油条、一个锅盔,告诉他们这东西是要到了后半夜才可以吃的,我们要连夜赶路!”  

小吏领命去了。  

张小四拿了馒头过来,他身后的亲兵又拿了热汤过来。  

张书堂啃吃了之后,接过张小四递来的用纸包着的油条、锅盔,随手塞在马背上的挂囊里,挥手道:“出发!”  

大军继续前进,朝着西方而去。  

杨树洼。  

这是一个小集市,整个北方因为已经开发了几千年,再加上京师成为都城已经是四百多年的时间了,若是算上更早的朝代,则更是悠久。  

是以,京师附近却是人烟密集。  

三里为村,七里设集,整个北方大地的平原上,基本上方圆十里之内,都是会有一个小集镇的。  

这杨家洼就是一个这样的集市。  

因为周边人烟众多,再加上这里虽然距离京师只有三十多里了,但是普通的老百姓纵然是一辈子,也是难以去一趟京城的。  

是以,民间需求的针头线脑、农具、米面等都是需要赶集交易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杨家洼就有了摆摊的小贩,当时间慢慢累积之后,杨家洼就成了方圆十里八乡的集镇了。  

既然是集镇,自然是有兵卒驻扎的,驻扎在这里的是一个巡检司的弓营,有十几个民兵驻防着。  

这么一点人手,若是对付一下小毛贼、小偷小摸还可以,若想对付成建制的达子,却是不够看的。  

昨天晚上,有一甲喇的正蓝旗达子进驻了这里,至于驻守的一营弓兵,却是达子先锋牛录的一个冲锋,甚至达子大部就没有动手,就被淹没了。  

领队的额真叫做多伦速亥,那是跟着努尔哈赤的老人了,本是后金部落从别的部落捉到的生女真,因为作战勇猛,因为被提拔成了甲喇额真,管理着五牛录的达子兵力。  

多伦速亥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生女真,又没有与一众高层联姻,是以他这辈子若是没有突出的前程,那就止步于甲喇额真了。  

这些年来,高层们通过一系列的联姻,使得原本人员稀少的后金高层人员。却是越来越多,甚至往日里别人看不上的甲喇的职务,这些年来也有人开始觊觎起来。  

多伦速亥知道自己的地位,他很是急切。  

因此,这一次的外出扫荡,抓捕汉人,他做的很是积极,只有多为部落里积攒奴隶,获得财富,他的部众才能牢牢的支持他,他也就能够坐稳了甲喇额真的地位!  

因此,当蛮子朝廷唯一的机动兵力,那个在书信里对着大汗卑躬屈膝的名将的部下,抛下他们的老长官,全体跑路之后。  

大汗就下令让八旗分出一部分人手,外出抢夺人口畜生财物。  

旗主莽古尔泰将他们五个甲喇额真全部叫到跟前,宣布了大汗的决定。  

多伦速亥当即就抢得了这个任务。、  

作为一个老达子,多伦速亥知道自从老大汗在世的时候,连续的几场硬仗,已经打得明狗只敢龟缩在城池之内,不敢在野外与他们交战了。  

因此,这个抢夺人口牲畜财物的任务虽然轻松,但是实际上也是一个危险的差事。  

南蛮子实在是太富了,而他们女真除了命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了,是以虽然抢夺南蛮子的东西,是一个美差,但是实际上,也是有着任务的。  

这一次他的任务就是需要为女真夺得两万男丁三万女丁,财货粮食牲口另算!  

多伦速亥轻叹一声,这个五万丁口的任务看似简单,实际上很是艰难,要知道后金只要壮男男女。  

也就要是说若是男丁要超过马背高,四十岁之下,身体没有残缺,若是女丁则是只需要十三到三十五岁之间的,因为只有这个年龄段的妇女,才能够给女真生娃子,才能壮大女真的人丁。  

想起这个对轮速亥就不由得对皇太极有些鄙夷起来,老汗王在世的时候,这些软弱的南蛮子莫说是给勇敢的大金士兵暖床了,就算是看一眼也是死罪。  

皇太极上位之后,改变了老汗王的政策,开始重用汉人起来,甚至还默许女真人私藏汉人女子,为大金国生孩子。  

虽然那些低贱的杂种只能作为包衣存在,需要此后纯正的女真人,但是这也是污染了我女真的雕啊!  

多伦速亥冷哼一声,那些娇滴滴的汉人女子,用用就可以了,就像是尿壶一样,难道还能放在被窝里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