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宋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里啊阿大!”曾阿牛将张书堂因为顶撞陛下,因而被廷杖的事情说了…  

张一山当即心疼的看向张书堂。  

当听到张书堂离开京城的时候,却因祸得福,被赐予郧阳守备的时候,又是当即大喜。  

郧阳守备啊!  

那可是节制了包含南阳府在内的四省八府之地啊!  

妥妥的封疆大吏啊!  

张一山与李东诚两人大喜过望,顿时碰了一杯酒。  

倒是曾伟志听闻之后,眉头紧皱。  

“曾老哥,这是喜事啊,三个小家伙这一次都高升了,曾老哥怎么反而皱着眉头呢?”  

李东诚不解的询问道。  

“哎!”  

曾伟志长叹一声:“若是我料的不错,陛下怕是不会招我回京了!”  

“不回就不回!”  

张一山道:“老哥留在这里,南阳官场上层的流官我不敢说,但是底下的世官们,没人敢跟老哥作对,这一次,可不仅仅只是书堂他做了郧阳守备这么简单!”  

李东诚笑道:“对啊!这一次之后,整个南阳官场,将被我们这一派系彻底占据,此后我等就是南阳的风向标!”  

“两位老哥的意思,伟志明白,只是,糟糠被人刺杀之事,某还没有亲手报仇,是以,心中难以平复啊!”曾伟志想起了自己的妻子。  

当初他性情大变,为了调查杀害妻子的凶手,得罪了很多人,因此被调到了南阳来!  

“曾伯父可否听小侄一句?”张书堂举起酒杯道。  

曾伟志举杯应了:“贤侄只管说!”  

张书堂笑道:“阿牛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因此,叔父想报仇,我自然支持,别的我不敢说,豁上自己的身家性命,还是能做到的。  

只是,当年婶婶之事,背后的牵扯一定很大,若不然,也不会让叔父你一个锦衣卫百户,都惹不起!”  

曾伟志顿时明白,张书堂这是想要知道当年之事了,他长叹一声,打开了心底的秘密:  

“当年运河之上损耗颇多,很是有些不对头,那时候魏公公还没有掌权,便暗中命令我彻查此事。  

我查到了运河大使与此事有关,这时候却是刚好又得知了有贼人盗窃了运河大使一份重要的东西。  

就在我将歹人逮住,想要带回镇抚司衙门审讯的时候,却是不曾想到,驿站里竟然有人袭杀了那厮。  

其后,我家中便有歹人窥觊,但是那时候我正处在懊恼之中,因此没有在意。”  

他自嘲一句:“因为身为锦衣卫,你们也知道,自然是得罪的人太多,被别人观察、威胁之事,多不胜数。  

哪知道就是这一大意,竟然被…”曾伟志哽咽起来。  

一个浑身遍布刀疤的汉子,一个为了王命出生入死的汉子,竟然红了眼…  

张书堂皱眉:“若是小侄所料不错,伯父必然是掌握了什么账本之类的!”  

“不是账本!”  

曾伟志道:“是一块玉!”  

他从腰间解下一个贴深藏在外衣之内的玉佩,亮出来到:“就是这个东西,我一直参悟不透他的秘密,这东西乃是那贼人临死之前交给我的,还说了一句什么信物!”  

曾伟志灌了一口酒:“这件事阿牛一直不知道,不是我不告诉他,而是我一点头绪都没有,根本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啊!”  

张书堂接过玉佩,发现就是一块普通的饰物罢了,只是样式却要为古老的多。  

曾阿牛早已泪流满面,却是想不到自己的父亲竟然背负了这么多。  

至于母亲的死,除了心灵的上的那一点揪动,曾阿牛却是没有多少悲伤,因为母亲死的时候,他还不记事。  

这时代除了画像之外,有没有相片什么能保存样貌的东西的,对于一个没有丝毫模样记忆的人,曾阿牛的确是难以提起悲伤。  

张一山接过玉佩,仔细的观察了一番,肯定的道:“这是宋玉!”  

“宋玉?”  

余下五人懵懂的看着张一山。  

张一山解释道:“你们看,这玉佩上面雕刻的图案,每一丝每一毫都是栩栩如生,甚是灵动精致是不是。  

唯有宋朝的东西,才有这个特征!”  

他继续道:“宋朝因为连续出了很多对书画造诣很高的皇帝。  

常言上有所效下比行焉,皇帝都偏向艺术,这低下的百工还不尽力的提高技艺啊!  

因此,宋朝的东西,看起来缺少了唐朝的大气磅礴,也没有我朝的刚硬骨气,但,却是最为精致的!  

因此,我可以肯定,这是宋玉!“  

他从自己身上接下了一个玉璧,递给曾伟志道:“你比比看是不是,这一块也是宋朝的,大约是宋微宗时期的玩意。”  

李东诚也从身上取下了一块玉佩,递了过去:“这是我朝福建产的美玉,算不上精品,但也是难得一见了!”  

众人仔细一比对,果然!  

两块宋玉在线条的处理上,果然是要比明玉稍微精致一些,甚至,若是不仔细观察,几乎都难以发现出来。  

但是,正是因为这一丝的不一样,让宋玉看起来却是要灵动很多。  

怎么说呢,就像是同样的两个东西,宋朝的那个因为某些线条的流畅,以及在收尾部分的细微处理,让他看起来却是要流畅的多。  

“宋玉…”  

曾伟志呢喃道:“宋玉,这与运河贪污之事,有什么关系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是回答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