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红日老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肩头,站着一位身披大红袈裟的老僧人,白眉垂肩。  

这老僧人正是大阳王朝红莲寺的当代掌教。  

天下五大国,大阳王朝虽然是五国之中实力下三等的王朝之一,甚至疑似比大纪王朝的整体国力还要弱一些,但其传承却也正统,乃是继承了上古创造祖师之佛祖所留下的佛道体系,王朝之中,佛庙横行,香火鼎盛,据说一个最小的州郡,都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在这样的一个王朝之中,如同大纪全民奉武一样,大阳王朝唯佛独尊,而这位红日老佛,正是大阳王朝的佛道圣地之主,其实力可以排在大阳王朝前三,曾被奉为大阳王朝的国师,后来新的阳皇登基,才选拔了另一位圣地佛祖大轮明王作为新的国师。  

此刻,那天地之中巨大佛陀肩头的红衣白眉老僧,双手合十,低声诵念佛号,语气不咸不淡:  

“阿弥陀佛,两位居士,难道没有听过非请莫入,此方天地,乃是为我佛宗佛皇大帝的遗留宝库之一,非是尔等可以染指,速速退去,莫讨不快。”  

其话音并没有怎么张扬,就好像是平静叙述,然而传递出来的声音,却是震荡天地,动摇乾坤,真个宛若佛祖雷音狮子吼,震慑众生。  

落在华岳仙和黎万曌二人耳中,令他们耳膜发痛。  

黎万曌冷笑一声,不给面子,道:“你这异国贼秃,念在你是一尊圣地之主的份上,敬你一分,没想到居然蹬鼻子上脸,什么非请莫入,这里本就是我纪国国土,武道天地,什么你佛门佛皇,倒是你这贼秃,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潜入到了玉京城,竟然能够先我等闯入武道祖地。”  

他当然知道那天地之中的传承是来自于佛门的佛皇,那是一尊在仙魔道三国混战岁月之中证道十五境的佛门皇者。  

但如今身处武道祖地,怎会被这异国老僧占了口风道理。  

“据老僧所知,如你二人,本就是仗着玉京城城危,意图抢夺纪国皇室宝藏,中饱私囊的盗贼之辈,是被那名为陈苦的龙渊少将所败,败的凄惨,险些身死,到了这里,却往自己脸上贴金,称作纪国之人吗?”老僧的白色长眉轻轻抖动,面容上露出似笑非笑之色。  

这声音传递出去。  

黎万曌震怒,他没想到这老僧明显是比他们还要提前进入的武道祖地,却居然连外面他在武道天街的败绩都清楚。  

“莫要与他废话。”  

华岳仙抖了抖方才被一记‘触地印’震荡飞出来撞击造成的微脏衣角,淡淡道:  

“这半个月来,你我得了不少武道气运,各自境界早已经攀升到了十三境巅峰,我已经察觉到了那佛皇天地之中,蕴含着海量的造化元气以及佛宝神兵,只要拿下,你我便可双双跻身于十四境,虽然此老僧有十四境实力,但他现在显然是在试图炼化这座天地,除非他愿意舍弃那里,否则肯定无法发挥出来全力,你我联手,将你的压箱底手段全都施展出来,可以镇杀之!”  

吐气开声之间,这位龙渊第一妖孽踏步而行,一股强悍的武道大力,从他身上爆发出来,背后呈现十个将开未开的洞天,直接朝着那星辰轰击了过去。  

一瞬间,就浮现在了那天地之间巨大佛陀的头顶,十个半开洞天之中,传递出来了恐怖若黑洞般的无穷力量,同时旋转起来,搅动天穹虚空瞬间开裂,似是要将那尊巨大的佛陀炼化一般。  

“十界轮转!你居然是元武道果的传人!”  

见到天穹之上陡然浮现出来的十个半开洞天,传递出一种元武无上大力的味道,元武大帝,又被称之为上皇大帝,上皇是其在上古时期的年号,元武则是他的本名,乃是武祖的唯一弟子,继承了武道,曾经最为标志性的身份特点,就是炼化出来了十个世界,十界轮转之下,拥有世间第一大力。  

然而老佛面对这旋转炼化过来的十个半开世界,却是在微微一惊之后,就收敛神色,平静的探出了手掌竖在胸前,捏了一个佛门手印,继而看似平平无奇的朝着天穹上推了过去。  

看似平常的这一佛手,却在落于天穹之间,身下的巨大佛陀立时回应,同时朝着天穹之上拍去。  

一掌之下,好似万丈大日从宇宙之中升起,照亮一切,佛手囊括一切,似是能够重新开辟天地,炼化地水火风一般。  

大日如来手印!  

红日老佛所修行的佛门经书,沿袭的正是佛皇传承,而佛皇则是佛祖的其中一位释经者,从佛祖的经书之中,领悟创造出来了这一式大日如来手印。  

如今在红日老佛身下的这尊巨大的佛陀,正是佛皇曾经在这方天地之中修行留下的烙印,一掌拍出,完全就是巅峰境界的十四境之威!  

华岳仙错估了对方的实力。  

眼看着那巨大的大日如来手印拍击在自己的十方世界之上!  

十方世界还未完全开辟,此刻摇摇欲坠,居然有种要裂开的意思,并且,伴随着那巨大的佛手抓取,他洞天居然在坍缩,从其中被抽取海量的造化元气。  

“修炼十方洞天世界,需要海量的元气,老衲估计你应该得到了元皇所有的宝藏,但即便这样也不够你修炼出来十个洞天世界,与其追求那不可能现世的十方世界,不如让老衲将你这十方世界之中的元气尽数笑纳了吧。”  

老僧在巨大佛陀的肩头含笑开口。  

大手抓取,疯狂的吞噬着华岳仙十方洞天世界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