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跃迁引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苍龙号工业母舰的资料支持下,联合政府成功完善了他们的星际跃迁引擎,补全了人类踏向星际时代的最后一块拼图。  

同时,这也意味着,人类有了不再固守地球和环世界的基础条件。  

真要是连环世界也守不住,也撑不了一年的话,人类还可以修建足够数量的星际飞船,逃往另一个星系。  

只不过,目前人类还没有时间修建足够数量的星际飞船,也没有那个生产能力。  

从设计图到实物,再到流水线,联合政府还有很多路要走。  

而且目前来说也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再过一两个月外星人就该来了,讨论是走是留也需要等到撑过这一次外星人舰队再说。  

只是,联合政府没办法大规模生产,不代表海雾舰队不能进行列装。  

事实上,无论是苍龙号上的原装星际引擎复制品,还是联合政府完善的跃迁引擎理论验证机,都是海雾舰队帮忙制造实物出来,才得以进行验证,否则的话,它们还是停留在理论上。  

因此,目前海雾舰队又开始了一轮大换装,在保留奇异引擎的情况下,多加装了星际跃迁引擎,用来实现从没有超空间星路的地方起航,飞向监控恒星系的跃迁能力。  

而联合政府在自主设计的星际跃迁引擎生产线落成之前,可以用苍龙号上的生产线,生产另一条世界线上的人类设计出来的星际引擎。  

两款引擎各有千秋,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联合政府设计的星际跃迁引擎,采用了部分蜥蜴人的技术,拥有着低能耗,极速充能,快速响应的能力,基本上三秒充能就能跃迁离开。  

可正因为其低能耗、时间短,这款引擎的跃迁距离比较短,一跳最远不超过一光年的范围。  

虽说可以连续使用,但每次使用都会产生废热。  

依靠现在的冷却系统,基本上三跳之后就爆炸了。  

太空中没有多少物质,热交换基本只能依靠热辐射,自然散热效率极低,和地球上完全不能比的。  

因此,这款引擎的冷却系统需要重新设计,以适应太空环境。  

而苍龙号的星际引擎基本上和联合政府的跃迁引擎反过来,它有着高耗能,漫长的充能时间,漫长的响应时间。  

然后获得超长的跃迁距离,理论上一跳可以飞出去十二光年,相当于联合政府的星际跃迁引擎报废四个的距离。  

同样的,这款引擎也会产生大量废热,跳了一次之后就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冷却修整,连续使用一定会将整艘船都炸掉。  

军方倾向于使用自研引擎,一方面技术完全掌握,相对成熟,和完全不熟悉的苍龙号引擎比起来,无论是建造还是维护成本都比较低。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研引擎的低能耗和快速充能,这可以节省大量的能量,在充能的同时保持护盾系统和火力系统正常运转,也不会给敌人提示。  

极快的反应速度有时候还能用来临时机动,闪避一些攻击,保住舰员和战舰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至于苍龙号提供的引擎,未来可以考虑给民用宇宙舰使用。  

反正民用舰船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稳定性和长距离旅行,至于耗能和漫长的充能时间,完全是能够接受的事情。  

只不过,距离联合政府的宇宙舰队完全建成还需要一段时间,且人类只有一颗母星,没时间没机会去做星际殖民。  

该使用何种引擎的争论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毕竟自研引擎还有冷却系统需要改善。  

现在联合政府要讨论的事情是,在有了可靠的星系间航行能力之后,要不要派一部分战舰前往临近星系侦察一下。  

至于说派出的战舰,也只能是海雾舰队。  

联合政府,高层全息会议。  

“所以,你们想派人去侦察一下?”林克眼眉一挑,“你们知道敌人会从哪个方向上来吗?”  

“不知道。”美利坚总统果断摇头,“正因为不知道,所以才需要侦察。”  

林克瞥了他一眼,问:“可我记得,之前这一战不是打算搞战略欺诈的吗?你们不是再同意我的想起了吗?”  

在“我”这个字上加重音量,林克强调已经通过的计划,想让这些人放弃侦察计划。  

连个大概的方位都不知道,怎么侦察,广撒网吗?本就没有足够对抗另一个星际文明的战力,还搞分散兵力这种事情,是嫌活得长吗?  

只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林克直视神州大长老,盯着他看,根本没有往其他两人身上瞟。  

林克可是记得很清楚,这个战略欺诈并不是自己搞出来的,而是这位神州大长老的计划。  

被林克这么盯着,神州大长老只能表态,说:“我赞同林克的说法,我们应当继续保持战略欺诈计划。”  

“对,我也支持。”苏维埃主席喝了一口茶,悠哉悠哉地说道。  

左看看林克,右看看神州大长老,再看看对面的苏维埃主席,美利坚总统只能嘴角抽抽,有气无力地说:“好吧,既然你们都这么说,我…我保留这个提议。”  

眼珠一转,美利坚总统眼神又变得锐利起来,他说:“等这一次骗过去了,咱们必须要主动出击,要把对方的势力范围弄得清清楚楚,同时也要对我们同边的星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样总没问题了吧?”  

林克觉得美利坚总统说的有道理,点头赞成,说:“我觉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