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决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自天道空间离开,罗宣他们迅速回归到姜尚麾下。  

借着这一次夺取天道火部权柄,封神榜本源再度增强,那打神鞭的禁制也再度增加,对榜上诸神的约束效果也就越好。  

除了罗宣依靠窃取火德权柄而成为太乙金仙外,因封神榜本源增加,吕岳的修为也直接突破到了太乙金仙。  

不止如此,闻仲那太乙金仙的修为,也在这一次获得了加强,已至太乙金仙中期。  

济城,姜尚府邸。  

“主公!”  

罗宣带着尾火虎朱招,室火猪高震,觜火猴方贵,翼火蛇王蛟还有接火天君刘环,对姜尚施礼。  

“诸位能顺利归来,孤喜不自胜!  

这次敌人虽然有四个太乙金仙,但闻阁老,罗阁主和吕先生都是太乙金仙中的佼佼者,必能将那四个太乙金仙压制。  

所以这次孤打算在济水关整军,以待敌至。  

然后由三位出面,将那四个太乙金仙引开。  

剩下的敌方士卒,孤挥军将其一网打尽。”  

姜尚为了确保有绝对优势压制对方,还将调令发出,让金鳌岛十天君赶至济水关。  

“既然主公已经下定决心,那就在济水关打一场决战。”  

闻仲点头,赞同姜尚的决定。  

至于其他那九路诸侯,自然可作炮灰,牵制一下秦王他们的大军。  

罗宣回归,吕岳入太乙,姜尚心中底气十足,因此再度招其他九路诸侯入帅帐。  

“诸位都督,商议好了了没?”  

姜尚也不与孙臣兴他们客套,开门见山地说道。  

“吴侯,我们认为不能死守济水关,容易被围困。  

不如兵分三路,其中一路以大阵隐匿在济水关外三里处的那座青稷山上,随时可作增援,也可用作伏兵。  

另一路守在临济城,与济水关互为犄角。  

同时,那些城池中的人也不用迁移,免得延误行程,而且暴露我们虚实。”  

孙臣兴听到姜尚的问话后,立刻说道。  

“也好,那就按你们的意思办。  

不过孤麾下大军会将济城百姓撤离,留济城作饵,演一出大戏。  

到时候希望你们不要从中作梗。”  

姜尚已经有心撇开他们单干,不过想着九路诸侯虽然人心不齐,终归麾下有大军在,是不大不小的助力,所以同意了他们的应对方式。  

“吴侯放心,谁敢从中作梗,孙某必与吴侯一道,伐之!”  

孙臣兴虎目圆睁,在韩振邦他们脸色扫过,重点停留在杜仲坚身上。  

“姓孙的,你看我干什么!”  

杜仲坚毫不示弱地瞪了回去,然后说道。  

“瞪你是希望你安分一点,不要闹得与我们兵戎相见。”  

孙臣兴没有将杜仲坚放在眼里,直接说出心里话。  

“大敌当前,两位切莫起争执。”  

姜尚出面劝说,其他几路诸侯虽然心中想着看笑话,却也开口劝说起来。  

既然定了对策,这九路诸侯自然各自回城,然后调兵遣将,开始有序撤离,然后各自按照商议好的对策,开始屯兵。  

孙臣兴、曹叔至、王如诲守临济城;  

韩振邦、杜仲坚、邓子重上青稷山;  

袁伯章、刘继世、陶文渊和姜尚守济水关。  

在他们动身之时,姜尚也开始组织麾下人马,迁济城百姓至吴地。  

如此忙碌了数天时间,诸侯大军牢牢占据了这三处地方,严阵以待秦王他们的到来。  

姜尚麾下抽调出了一万人马,护送济城百姓入吴地。  

而得到姜尚调令后,金鳌岛十天君也飞至济水关,准备与秦王势力决一死战。  

“报”  

早早被姜尚他们撒出的斥候营营正一脸焦急地跑进济水关,被人带到了姜尚帅帐。  

“发生了何事?”  

姜尚沉稳地看着这斥候营营正问道。  

“主公,派往东面的三十个斥候已经失联两个时辰,末将又暗中派出了两拨斥候,皆失去了消息。  

以末将经验,他们应该是被敌军灭口。  

请主公调派高手,助我们一探究竟。”  

斥候营营正连忙对姜尚说道。  

“不用继续派斥候了,你立刻将撒出去的斥候招回来,然后准备御敌。”  

姜尚听到这里,立刻说道。  

“诺!”  

斥候营营正得令后,马上回营,将撒出去的斥候招回。  

同时,姜尚在帅帐中召集齐了麾下人马。  

“敌军已至,各位按之前确定的战略,即刻出发,攻破敌军。”  

姜尚修成了天仙后,一举一动皆带着一股气势。  

此刻动员令下,他麾下的人马各司其职,迅速将大军带动起来。  

“主公,既然他们来了,那老夫就与罗道友和吕道友一起,前去会会他们。”  

闻仲雌雄双鞭各执于手,身上盔甲齐备,对姜尚请缨道。  

“三位一切小心!”  

姜尚看着闻仲他们,将希望几乎都放在了他们身上。  

“主公安心,且在这济水关内等我们的好消息。”  

吕岳傲气十足地说了一句,离开帅帐。  

闻仲骑墨麒麟当先而行,吕岳骑金眼驼,手拿两把宝剑,跟在闻仲身后。  

而罗宣一身大红道袍,骑着赤烟驹,迎头赶上。  

三仙离去,金鳌岛十天君与火部五正神加瘟部六正神一道,开始警戒起来,免得中了声东击西之计。  

闻仲他们三个还未赶到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