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掮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吴侯确实不错,我刚到吴地,也不知道这吴地官吏到底凶不凶残?”  

姜尚与这壮年男子一起回他们亭,途中不经意地问道。  

“官府的事我们哪管得了那么多,反正现在一年到头也只有秋收时候看得到黄扒皮。  

而且现在黄扒皮行事也算小心了,就是还有些不是东西!  

你知道么,那黄扒皮收我们秋粮的时候,用的那斗,绝对比我们平常的斗要大,还一个劲地让我们冒尖装。  

哼,别看他贪,早晚被吴侯揪出来扒皮!”  

这壮年显然对那姓黄的胥吏心怀不满,不过也只能在姜尚他们面前发发牢骚。  

真要见到那胥吏,这壮年指不定就奉承上了。  

民不与官斗,是他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处世经验。  

“柏院长,你看这蛀虫怎么杀都杀不干净。  

孤将百姓所纳之税尽量简化,免得官府扰民。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我们不走出来看看,永远不知道蛀虫为了能贪那么点东西,想出什么奇葩的主意。  

这姓黄的胥吏,你说他有多大恶他也不一定穷凶极恶。  

但这般粮斗冒尖,那边缴纳给官仓时又以平斗而出,一户就算他赚十斤,这一乡下来就得有万斤,一县就有十万斤粮。  

一县如此,孤吴地八十一县,恐怕就这一项,都能被他们贪墨百万斤粮,够孤养一郡之兵一个季度了。  

这是一个小小的胥吏贪的粮税,还是把其他各县都按这种小偷小摸地贪来计算。  

还有商税呢?又被蛀虫贪了多少?  

何况那些位置更高的人,想贪的手段更隐秘,更雅一些,而为害更重一些。  

这次回去后,你们都事院和锦衣卫一起,清查贪鄙之事。”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姜尚对这些从他兜里捞东西的人深恶痛绝,肯定不会惯着他们。  

姜尚传音给柏鉴,让柏鉴立刻躬身应诺。  

“黄扒皮?这名字倒是贴切!”  

姜尚笑着与那壮年闲聊。  

“现在黄扒皮是收敛了,只敢在斗上面动手脚!  

以前黄扒皮一年至少来征四次粮税,有交不上税的,都得被痛打一顿。  

我们亭之前可不止三十户人,就因为交不起苛捐杂税,有些被逼得家破人亡,有些干脆烧了草屋搬进深山,还有些跟着神子反了。  

当初要不是看着我爹年迈,家里又有三个娃,我说不定就跟着神子反了。”  

这壮年陷入回忆之中,感慨万千。  

听他称呼神子,姜尚心头一动,记上心来。  

“神子?你说的是我们凤栖路那边的倪克阳?”  

姜尚好奇地问道。  

“不错,神子下凡普度众生,可惜这人间邪魔势力太过强大。”  

那壮年提起神子时,还有些狂热。  

“看来你们神子普度苍生失败了!上一个月,他们已经被朝廷大军彻底击败。  

倪克阳当场战死,被挫骨扬灰!  

天神教四散逃逸,也不知道能躲几时。”  

姜尚对这壮年说道。  

“什么?神子死了?”  

这壮年吃了一惊,有些迷茫,不过没过多久就调整过来。  

“死了也好,看来那天神教救不了我们,能救我们的还得看吴侯。  

只希望吴侯不要变卦,让这新政一直保留着才好。”  

这壮年转瞬就恢复过来,看得出来,是真的没将倪克阳的死放在心上。  

也对,这壮年一向求的就是温饱、求的就是安生。  

如今他要的安生日子已经得到,又怎会为了一个多年前给他们编梦的人而伤心。  

就如同他求的吴侯不要变卦一样,是因为这一切都是吴侯带给他的。  

若是吴侯去世或者被打败,但只要新来的继续这政策,继续让他一年交一次税,就能安安生生地过日子,他再怀念也只能在心里伤心一阵。  

若是新来的再给他们发一亩地,说不定他们还得为新来的歌功颂德。  

这就是他们的处世之道,没有那么多仁义道德,只有活着,更好地活着这种现实。  

倘若他们再经历一代,知道知识重要性,开始供后代读书,可能经过仁义礼智信的教导,又会是另一种选择。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与这壮年一起回到亭里,立刻掏钱买了这壮年家中的五百斤余粮,付出了一两五钱银子。  

然后姜卫主公过来,将那五百斤粮食扛在了肩上。  

“这位英雄好大的力气!”  

壮汉随口夸赞了一句,然后开始带着姜尚去找其他住户。  

忙忙碌碌地,将这粮食收走后,姜尚他们离开,然后前往下一个地方。  

“主公,前面县衙招役夫,说是要趁着夏天之前,疏通河道。”  

柏鉴探得消息后,姜尚吸取上一次教训,各自穿着一身浆洗干净的粗布衣服,朝那招役夫的地方而去。  

农忙时节,这县衙却招役夫疏通河道,怎么都觉得有些怪异。  

当姜尚一行赶到那招募役夫的地方,却发现不能直接应募。  

然后他们被一个陌生人带到一旁,交待了规矩,要做役夫,名义上一天三十文钱,但却得交十文给这掮客,这掮客又用其中一部分打点衙役。  

也就是说账面上的的确确是三十文一天的役夫,真正落在役夫手里的,只有二十文钱。  

而且这还是强制性操作,也就是说相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