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再设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主公,事不宜迟,我们立刻将这消息告知征东将军朱衡,然后与征东将军一道,谋算这东河路的叛军。”  

徐子静打断了姜尚的问话,然后对姜尚说道。  

“来人,安排这位小兄弟好生休息一番。”  

姜尚招呼了亲卫进来后,又对着这信使说道:“小兄弟稍安勿躁,待我们与征东将军仔细谋划一番,你再带着最新的部署回去。  

介时我们毕其功于一役,将东河路叛军彻底剿灭!”  

目送亲卫带着那信使离开后,姜尚即刻起身,点了闻仲、黄天化、柏鉴、高子正、徐子静随行,直往征东将军大营而去。  

征东将军大营内,当姜尚将黄飞虎率军夺回河仓的消息告知朱衡后,朱衡果然欣喜若狂。  

不止是征东将军喜不自胜,他麾下的那些将领也高兴不已。  

毕竟比起另外两路剿贼的兵马来说,唯有他们征东军没能在战场上压制住敌军。  

现在意外地有姜尚这一路勤王军加入,不止用一场火攻灭掉了对方不少高手,现在又夺回了东河路最重要的粮仓,使得东河路的局势瞬间扭转。  

只要这情况传到朝中,谁还敢说征东将军剿贼不利?  

来自朝堂的压力随着这一场大胜消散一空,征东将军越看越觉得姜尚有前途。  

“姜尚,不如你拜我为师如何?”  

朱衡太过高兴,对着姜尚脱口问道。  

“将军厚爱,不过我已有师承,未得恩师准许,不便拜入你门下。”  

姜尚愣了一瞬,方才婉拒。  

“唉,可惜一块良才美玉,却跟了方鸣那老顽固!”  

朱衡说完后就后悔了,毕竟这等于公然挖大儒方鸣的弟子,现在听到姜尚拒绝,他也松了一口气,笑骂了方鸣一句后,绝口不提收姜尚为徒的事了。  

“朱将军,现在机会难得,河仓一失,叛军必定军心大乱。  

为了整个大军活下去,我料叛军必会派重兵夺取河仓城。  

我们提前布下天罗地网,以河仓城为饵,不断蚕食叛军。  

待叛军势力倾颓,我们再一战而下,则东河路叛军将被一网打尽!  

介时东河路尽复,大乾东南江山之危可解。”  

姜尚的话将征东军高层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来,毕竟征东军的任务就是剿灭东河路叛军。  

“愿闻其详!”  

朱衡打起精神,对姜尚说道。  

“有劳闻先生构建一副地势图。”  

姜尚对闻仲说了一声。  

闻仲出手,用法力模拟出了整个东河路的缩小版地势图。  

这图纤毫毕现,仿佛纳天地于一掌之中,让征东军高层不由得侧目。  

对法力掌控到这般程度,他们自问无法达到,可见姜尚这伙军队中,真的是藏龙卧虎。  

不说上次那与罗杰打得不分胜负的黄天化,也不说率军夺回河仓城的黄飞虎,就这声名不显的闻仲,都让他们自愧弗如。  

“朱将军请看,这里是我们征东军大营,这里是叛军聚集地,这里是河仓城…”  

姜尚侃侃而谈,这番计策可是他自己苦思冥想了一夜方成的计策。  

“我家主公讲了大体战略,我再补充几句细节。”  

在姜尚说完计策后,徐子静没说姜尚计策的可行性与否,而是帮助姜尚完善战略布局。  

有了徐子静的帮助,姜尚那看起来破绽颇多的计策,居然增加了不少可行性。  

依照朱衡他们多年的统兵经验分析,姜尚和徐子静共同谋划的这番布局,至少有六成把握埋葬叛军派向河仓城的人马。  

“两位所言有理,我立刻下去安排人马,到指定地方埋伏。  

姜尚,你也回去整顿兵马,同时联络黄飞虎黄将军,让他务必守好河仓城,切莫一时大意,丢了河仓城。  

若河仓城再度易主,我们的所有谋划就都是一场空。”  

朱衡既然决定实施姜尚提出的计划,就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这种雷厉风行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征东军。  

顿时,征东军开始高效运转起来,不断有士卒被抽调而出,归入出征人马中。  

姜尚他们同样告辞离开,带着自己的任务回到大营,同样开始拔营。  

至于黄飞虎派来的那位信使,此刻带着姜尚最新的命令,由闻仲亲自带着,赶回河仓城。  

姜尚之所以把闻仲派去河仓城,是因为河仓城在他的计划之中,乃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闪失。  

姜尚拔营而起,所去方向是河仓城。  

对面的征东军同样在高调地派出大军,目标同样是河仓城。  

还有刚刚溃逃回来的河仓城守卒带回河仓失陷的消息,让整个叛军军营蒙上了一层阴影。  

“河仓被破,朝廷大军派遣人马前往河仓,这摆明就是陷阱,我不赞同去救河仓。”  

“不救河仓?你问问现在大军还有几日粮?  

河仓一失,一旦断粮,这数十万大军一旦闹起来,后果如何,你自己好生想想。”  

“河仓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粮仓,若不夺回河仓,那就只能猛攻征东将军的大营,抢朝廷大军的粮草为我们所用。”  

叛军将领各自为政,你一言我一语,反倒更加混乱了。  

“都别说了,河仓不容有失!  

但现在明知道对方在沿途布下了陷阱,我们要么探明他们埋伏的地点,避其锋芒;要么以拙破巧,掀翻棋盘!  

找到他们埋伏的地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