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回庆安府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主公,还追击这些溃兵么?”  

抓捕了不少俘虏后,黄天化还有些意犹未尽,看到黄飞虎去管理那些俘虏时,连忙跑到姜尚身边,然后腆着脸问道。  

“虽说这些溃兵四散后,会不断袭扰地方。  

然而与整个大环境比起来,就如同癣疥之疾。  

待会儿多派几个传令兵,通知庆安府各地官府组织县兵围剿那些溃兵便是。  

待你父亲解决了俘虏问题后,我们便北上,出庆安府,赶往东河路相助征东将军。  

这庆安府内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角色,天化莫要心急,你的舞台在东河路,在整个大乾,甚至是诸天万界。”  

姜尚拍了拍黄天化的肩膀,鼓励道。  

“那就这么说定了!”  

黄天化似乎被激起了心中豪气,一股煞气冲天而起,连天都暗淡了几分。  

将这次的俘虏带到崇安县后,姜尚他们与文聘汇合后,立刻整军一处,然后带着这些俘虏一路赶回庆安府城。  

在姜尚他们距离庆安府城还有十里路程时,刘瑜已经带着庆安府内的大小官吏,迎接他们凯旋而归。  

“师弟,没想到你居然招揽到这么多英雄豪杰,一战而胜,杀三匪首,还庆安府太平。  

说来惭愧,师兄只能在那三个匪首肆虐的情况下,困守府城。  

不知师弟能否割爱,让几位英雄给我?”  

刘瑜看到姜尚后,从一匹肋生双翅的白马上跳下,然后热情地握住姜尚的手臂,感慨道。  

“师兄说笑了,这些志士不过是听到我要响应陛下的勤王诏令,抱着为大乾尽忠的想法暂时栖身到我麾下而已。  

他们非我手下,我若是不经他们同意,便将他们送人,不仅是对他们的侮辱,也是对师兄你的侮辱。  

师兄若是有心,待会儿赐宴的时候,好生与他们说说。  

若是师兄能够劝动他们归于你麾下,师弟我自无不可。”  

姜尚没有明着拒绝刘瑜的提议,而是让刘瑜亲自找黄飞虎他们谈。  

这样一来,即使黄飞虎他们拒绝了,在姜尚和刘瑜之间有多了一道缓冲。  

有些时候,一道缓冲便是分辨敌友的底线。  

暂时姜尚还不想与刘瑜闹翻,毕竟偶尔还可以从刘瑜那里打打秋风。  

“那就这么说定了!”  

刘瑜生怕姜尚反悔,干脆拉着姜尚的手,击掌为誓。  

“我当然不会反悔,不过师兄也别用强,否则师弟再怎么不堪,也得为他们出头!”  

姜尚软中带硬地说道。  

“放心,若是用强便算我输!”  

刘瑜此刻有强烈的信心,既然姜尚都能聚拢这帮人,他为什么不行?  

要知道他家好歹是开国侯府,家室比来历不明的姜尚不知高出多少;而他好歹是庆安府总兵,可以许诺出实打实的军职,姜尚有什么?  

更何况,他自认自己能力比起姜尚来也超出一截。  

什么“江淮十府,无出其右”,不过是他们老师吹嘘弟子而已。  

“主公,我先带将士去北营安营扎寨,顺便将俘虏移交给刘总兵。”  

马上要到城门口了,黄飞虎骑着五彩神牛上前,对着姜尚说道。  

“黄将军尽管安排便是,待会儿我师兄赐宴,记得过来!”  

姜尚眨了眨眼,对着黄飞虎说道。  

“喏!”  

黄飞虎转身离去,带走了绝大部分士卒。  

此刻在姜尚身边的,就只剩下闻仲,还有带着五十个亲卫,暂时充当亲卫队长的黄天化。  

“那就是这次平定三匪的主将黄飞虎么?”  

刘瑜看着五彩神牛上的黄飞虎背影,透着一股热切。  

“不错,黄飞虎将军精通战阵,乃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  

姜尚顺着刘瑜的话说道。  

“那不知这位异人是?”  

刘瑜目光落在闻仲身上,他被闻仲的三只眼睛的异象惊住了。  

“此乃闻仲,山野异人,擅长御使雷电,法力高深莫测。”  

姜尚赞道,然后拉着刘瑜走到边上,低声说道:“此人来历神秘,不知底细,这次剿灭三匪时,我一直未敢用他。”  

不敢用好啊!  

刘瑜激动了,既然师弟你不敢用,那就怪不得师兄挖墙角了!  

“原来是闻先生当面,在下开国侯世子刘瑜,师从大儒方鸣,任庆安府总兵,今日有缘结识闻先生,实乃三生有幸。”  

刘瑜躬身对着闻仲说道,顺便将自己的来历说得清清楚楚。  

就差在脑门上刻几个字——我前途无量,赶紧来抱大腿吧!  

“见过刘总兵。”  

闻仲微微颔首,然后不再说话。  

看着闻仲默默骑在墨麒麟上,高人姿态十足的样子,刘瑜反倒更加心折了。  

毕竟是世外高人嘛,不善言辞,理解理解!  

“不知闻先生仙乡何处?”  

刘瑜凑到闻仲身边,按捺住座下飞马的不安,继续问道。  

“与你何干?”  

闻仲眉头一皱,冷冷地问道。  

“呃…是刘某唐突了!”  

刘瑜有些不知如何答话,很少有人不给他这开国侯世子的颜面。  

“对了,这位少年英雄便是阵斩杨乙,直冲中军的黄天化黄英雄吧。  

我记得似乎听说过你的名字,好像你是我麾下校尉吧?”  

刘瑜朝闻仲拱了拱手,退后几步,又看向了黄天化。  

“不错,小爷便是黄天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