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二位神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许是盯得太久,容易疲乏,很快姜尚就已经意识模糊,直接趴在了书桌之上。  

手中的封神榜骤然消失,回归到了他的脑海之中。  

很快,姜尚那熟悉的梦境再度出现。  

依旧是姜子牙封神的场景,一切如同演练了千百遍一般,剧情再度走到了柏鉴跪封的情节。  

上一次他的梦境便在此中断,这一年来陆陆续续地进入这梦境时,也没能见到后续发展。  

“…乃敕封尔为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职,尔其钦哉!”  

姜子牙手执打神鞭,代天封神,天威加持于身,凛然不可侵犯。  

“柏鉴恭领法旨!”  

柏鉴老老实实地伏身听封,然后被摄入封神榜中,留下真灵。  

须臾柏鉴复由封神榜内出来,手执百灵幡,重新站在了封神台上。  

“柏鉴,速引黄天化于台前听封。”  

姜子牙对柏鉴吩咐一声后,黄天化的神魂被柏鉴用百灵幡接引到封神台前。  

这是玉虚宫法旨,作为元始天尊徒孙,黄天化不用吩咐,就恭恭敬敬地跪在台前,等候敕封。  

“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黄天化以青年尽忠报国…特敕封尔为管领三山正神炳灵公之职,尔其钦哉!”  

姜子牙宣读敕封之后,黄天化连忙谢恩领旨。  

叩谢之后,由柏鉴领入了封神榜,留下了一行金色符文。  

梦境之中,姜子牙正准备呼唤柏鉴接引下一位神祇时,再度戛然而止。  

“好饿!”  

久违的饥饿感再度袭来,姜尚将醒未醒之际,已经开始嘟囔起来。  

“丞相,你这是怎么了?”  

柏鉴问讯之后,迅速赶到了书房,却看到姜尚原本红润的面庞变得苍白消瘦,仿佛丢失了大量元气。  

“柏鉴大哥,啥也别说了,让厨房赶紧上菜。”  

姜尚吃下大量食物之后,打了个饱嗝,方才让家丁撤下了宴席。  

“柏鉴大哥,炳灵公黄天化与你关系如何?”  

姜尚用手帕擦拭了一下嘴唇,然后对着柏鉴问道。  

“炳灵公上封神榜前乃是玉虚宫清虚道德真君爱徒,性烈如火,倒是个爱憎分明的性子。  

不过我当初一直负责替丞相看守封神台,接触得倒是不多。  

封神之后,因交情浅,来往得不多,算是熟识吧。  

难道这封神榜显露的顺序,就是当初丞相封神的顺序不成?”  

柏鉴听到黄天化的名字后,猜测道。  

“以后到底是不是依旧如此显示,尚未可知。  

不过你确定和炳灵公没什么矛盾吧,我估摸着他的法力应该远超于你。”  

姜尚有些不放心,再度找柏鉴确认了一次。  

“丞相只管召唤便是,炳灵公与我确实无嫌隙。”  

柏鉴笑了笑,走到姜尚身后,招出了百灵幡。  

“既然如此,那就看看这位玉虚高足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帮助。”  

姜尚招出封神榜在手,正准备打开。  

“丞相且慢!”  

柏鉴突然出声打断了姜尚,然后有些歉意地说道:“炳灵公显露真身之时,需要大量灵气生生造化,凝成肉身。  

若是在咱们这庭院里折腾,恐怕这里会变成一堆废墟,还是到城外召唤为妙。”  

“柏鉴大哥言之有理!”  

姜尚也想起来,当初柏鉴在山神庙凝聚肉身时,可是张口吸取了无穷月华,方才凝形成功。  

黄天化修为比柏鉴强出许多,需要的灵气恐怕更甚于柏鉴。  

于是姜尚与柏鉴一同出城,然后一头钻进了山林内。  

在柏鉴的指点下,姜尚选了一处灵气浓郁的地方,打开封神榜。  

那第二行金色符文已经牢牢印在封神榜上,散发着神辉。  

姜尚意念一动,那金色符文开始在封神榜上旋转,然后逐渐构筑成一道人影。  

“你是…姜师叔?”  

那道寸许高的小人儿凝聚完毕后,黄天化的意识已经彻底苏醒。  

在看到姜尚之后,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炳灵公,这正是丞相转世。”  

柏鉴在一旁点了点头,给了黄天化一个肯定的答复。  

黄天化不再多言,从封神榜上跃下后,身躯迎风而长,四周灵气疯狂聚集,已经凝聚成庞大的异象。  

灵气被吸收之后,原地出现一位一米八左右的英俊青年,胯下有一坐骑玉麒麟。  

这青年面若羊脂,眼中神光湛湛,气势汹汹,如虎如豹,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  

这黄天化身上的装备比柏鉴要好太多,他头戴焰烈飞金冠,体挂团龙大红袍,身披连环金锁铠,手使一对八棱亮银锤,有断山裂海之能。  

而腰间挎的那把宝剑,是当初清虚道德真君的镇山之宝,名曰“莫邪”,可发白光取人首级。  

“丞相,这就是玉虚宫嫡系弟子,听闻当初封神之时,他夺了陈桐的火龙标,身上还有清虚道德真君授予的攒心钉与花篮,等闲不可见。”  

柏鉴说起这些时,一脸歆羡。  

“清福正神,说这些闲话的时候,能不能不要当着我的面?”  

黄天化一脸黑线地看着柏鉴,然后犹豫了一瞬,从玉麒麟上跳了下来,还是走到姜尚面前,然后躬身施礼。  

“天化拜见师叔!”  

“天化师侄啊,如今你姜师叔我已经转世轮回,记不得前事,如此年纪仍未踏足修行。  

你看是不是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