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运粮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了看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黄宗只感觉肚子传来一阵咕噜的声音,晚饭还没吃就被立刻叫出来执行任务。  

其他两条路虽然黄宗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但是他能够知道,红党的这一招,把山本琼子绕的是团团转。  

说到这,他还是很佩服红党的勇气,明知敌人在半道会搜索拦截,但依然没有放弃这次行动。  

足以说明红党对于这次任务的重视,对于抗日大局的重视。  

这些,哪怕黄宗没有过多接触过红党的人,也能够深深感受到。  

至死不渝,或许说的是爱情,但在黄宗心里,或许红党的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更能配的上这几个字。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山本琼子接连在三条路检查可疑车辆,早已经满身大汗,虽然车辆不多,但三条路来回检查也够她忙了。  

黄宗不禁有些遗憾,原本以为此人比起南造云子要强上几分,现在看来,不过如此而已!  

单从那个年轻的女红党将山本琼子糊弄过去,足以说明山本的能力并没有外界所传的那样厉害。  

或许这些传闻都是她一手操作,为自己造势,让自己能够顺利坐稳梅机关的首座。  

自从南造云子遇难,这梅机关越来越萧条,曾经四大机关之首的梅机关已经渐渐落了下风。  

几年前,日本的梅兰竹菊四大机关,号称特高科的四大辅助机构,最出名的莫过于梅机关,在川岛芳子,南造云子的带领下,梅机关的实力一度与特高科齐名,后来川岛芳子进入特高科,梅机关的一把手便成了南造云子。  

之后南造云子遇难,当时特高科准备让川岛芳子继续回归梅机关担任一把手,只不过被她给拒绝了。  

最后这个位置就落在了当时梅机关的行动队队长山本琼子身上,摇身一变成了梅机关的领头人。  

只不过和山本琼子一接触,黄宗忍不住摇了摇头。  

如果梅机关的领头人还是川岛芳子或者南造云子的话,想必他们执行任务绝对不会动用76号的人,而是所有的一切都秘密进行。  

只有山本琼子想利用中国人当炮灰,这才让76号打头阵,虽然想法是好的,但这为情报的严密工作造成了影响。  

一件事情知道的人越多,它被泄露的风险就越大,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无法降低这个概率,这是概率学亘古不变的道理。  

如果山本琼子不动用76号的人,自己带领梅机关秘密行动,哪怕人手不够也不要请求支援。  

突然的设伏,加上自己的武器配置,以及地理位置。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她这一方,但是被她给硬生生的搅乱了。  

把76号这么一个以中国人为主的谍报机构拉进来,无疑是让行动的失败率提高了不少。  

在炮灰和任务的成功率面前,山本琼子选择了炮灰,想让帝国军人降低损失伤亡,想法是好的,但事情的更深层次她没有想到。  

黄宗自然不会去提醒她,虽然和她没有接触多久,但此人在黄宗心里已经被划掉了,没有任何的威胁。  

黄宗自问曾经和南造云子号称特高科的黄金搭档,而南造云子是山本琼子的老上级,对于老上级的搭档,山本琼子没有任何的尊敬,完全以命令式的口吻发话。  

一个不会演戏的人,一个把任何事情放在脸上的人,根本不适合做间谍工作,否则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的智商被别人按在地上使劲摩擦。  

或许这些都是山本琼子之前当梅机关行动队队长留下来的习惯,行动队的队长要身手好,而一个机构的领头人,要的是足智多谋,头脑灵活。  

“嘟!”  

一辆卡车缓缓驶来,速度很慢,晃晃悠悠而来,只不过这一次车窗上面并没有手。  

“队长,上不上?”  

听到李东来的话,黄宗看了眼说道:“不着急,这辆车并没有手臂搭在车窗上,我们放行,看看后方的日本人什么反应。”  

“好!”  

那辆卡车慢慢驶离黄宗他们所埋伏的地点,往后方开去,随后黄宗转过身来看着后方的日本人。  

日本人也不傻,望远镜第一时间就查看了卡车上面的情况,没有发现车窗上面有手臂,看到黄宗他们没有行动,日本人也没有采取行动,而是放行。  

那辆卡车缓缓驶离日本人的设伏地点,黄宗刚要躺在一旁闭上眼睛微微眯上一会,不远处响起了山本琼子的声音。  

“秀村,给我拦下那辆卡车!”  

黄宗身后不远处的那帮日本人闻言,在一个黝黑男子的带领下,顿时从一旁的壕沟中钻了出来,飞快的赶了上去,没一会就将那辆卡车给拦了下来。  

“吱!”  

虽然速度不快,但是紧急刹车发出了重大的声响,没一会日本人就将这辆卡车给包围了。  

黄宗也不傻,赶紧带人跟上,来到一旁。  

“下来!”  

一声厉喝,从卡车的驾驶室里下来一个矮胖的男人,看见这么多日本人,手拿着武器,顿时吓得脸色有些难看。  

“做什么的,车上是什么?”  

“我只是一个开车的,给一些乡镇粮站补充粮食的。”  

山本琼子看了眼秀村,后者微微点头,带人打开了后面的帆布,大致的检查了一下。  

“没有!”  

听到秀村的话,山本琼子脸色变了变:“去附近乡镇送粮,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