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遇故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盏茶后。  

黄功走出了宝气阁,吴掌柜满脸笑容亲自送客出门。  

踌躇少许,黄功定了主意,去往了位居城中的张府,是决定去找张石,代为引荐。  

从宝气阁走了一趟,收获匪浅,得到重要的消息门路,也换取到一张极为珍贵的二品顶阶灵符,葵水阴雷符。  

此番来到龙渊郡最繁华的郡府,才意识到,灵石是真的不够花!  

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了这么久的灵材,一张灵符就掏空了底蕴,又变得一穷二白了。  

不过,此葵水阴雷符有市无价,绝对的杀手锏,且不说到时候用以对付三首火鸦,如今在修道界行走,也能用以保命。  

另外,则是从吴掌柜口中得知罕见的天地灵源消息,二品中阶的阳属性神水,惊涛神水。  

此物在另外一名和宝气阁有往来的筑基修士手里,委托吴掌柜做中间人,传播消息,辨别买主实力。  

天地灵源是同阶宝物之中,最为昂贵的东西,并且有市无价。  

黄功是非常想买下来的,所以答应吴掌柜,约见那名卖主三日后在宝光阁面谈。  

惊涛神水,能大大提升黄铜境的威力,进一步开发此镜的妙用。  

只是目前一穷二白,想买下来,或许就得出手一些隐秘的修炼资源。反正那名卖主也是想以物换物,身上正好也有几件宝贵之物。  

手里还有一杆控尸幡,一柄白骨折扇,以及一套炼制筑基修为银尸的材料和炼制之法,各类鬼道灵材也不少。  

只是,这类天地灵物和法宝比较忌讳,见不得光,不能随便乱卖给人,以免遭人怀疑。  

修道界向来排斥鬼道修士和魔道修士,尤其还是在龙渊城这种对抗妖魔鬼怪的大本营,必须慎重处理。甚至自己都不能在人前动用白骨折扇和控尸幡,以免被龙渊城的筑基修士盯上。  

毕竟,龙渊城是有五大宗门的据点,以及四大修仙家族来维持秩序的。  

最重要的消息,则是龙渊郡张家,张家家主张悟道,此人在龙渊郡声名远扬,正在四处招揽人才替张家执行任务,列出了一张奖励榜,都是筑基修士趋之若鹜的稀罕宝贝。  

据闻那卷筑基期神魂秘法都在奖励榜上排名第七八,可见张家底蕴之深厚!  

尤其,张家这位家主张悟道,还是天河宗掌门的真传弟子,跟脚通天,担任龙渊郡监察使之职,是天河宗在整个龙渊郡的代言人,他负责协调五大宗门设在龙渊城的堂口,以及统管四个修仙家族,在莽荒大山鬼族和妖族入侵之时,龙渊郡所有宗门和家族的修士,都要听他调遣。  

简而言之,张悟道就是龙渊城的话事人。  

所以,黄功琢磨一番后,决定去接受张悟道放榜的任务。  

一来,是想获取那一卷神魂秘法,这是当务之急,自己在赶来龙渊城的路上,已经是控制不住戾气,把一些为非作歹的毒虫妖兽杀的干干净净,以此缓解内心丛生的戾气。  

二来,也是想打通张家的门路,顺便看有没有纯阳灵物或是所需的天材地宝,结个善缘。要知道,张悟道代表的是天河宗,代表龙渊郡的大道正统,帮他执行任务,自己是能得到龙渊城的正式身份,相等于俗世的官府身份。  

有了身份好办事,以后在龙渊城有了跟脚,立足下来,门路自然也就多了,哪需要像现在这样,无头苍蝇的乱找,也找不到需求的灵物。  

半个时辰后,黄功来到了一座气派的府院,上百座庭院连环排列,这正是张府。  

黄功去了外围的庭院,来到之前张石留下来的地址,说明来意后,张石神色大惊,才知道原来黄功是筑基修士,连忙尊称前辈,称之前有所不敬。  

黄功笑言笑语,口称张道友,要张石平常待之,随后给了张石几瓶一品丹药,充当谢礼,请求帮忙,张石没有犹豫,马上答应下来,恭敬带着黄功去往了张家大殿。  

对于张石来说,能够结交筑基修士那是大好事,尤其黄功开门见山找来张家,是要帮家主做那替天行道之事,如此引荐一番,无需顾虑任何后患。  

两人闲聊几句,便来到了张家大殿,大殿气象恢弘,灵光闪烁,不止是黄功,来往的也有各路散修。  

张家大殿,在龙渊郡修道界内,也是几乎等同郡府衙门般的存在,张悟道作为天河宗下派的话事人,经常会颁发任务,招揽散修,像这种筑基散修前来接受任务,谋取奖励,很是常见。  

所以,黄功才敢无所顾忌的前来张家大殿。而且只要没有金丹大修当面,谁也看不出自己本身是条老虎。  

“黄道友,我方才通报,家主已经答应会见您了,您可以入殿找家主谈事了,我在这等您的好消息。”张石从森严大殿的走出来,满脸高兴对黄功说道。  

“劳烦张道友引荐了。”黄功客气拱了拱手,抬脚慢步走上台阶。  

张家大殿内,一名穿着绣纹祥云白袍的中年男子,气度从容的坐在大位上,身旁还坐了一位穿着同款祥云长袍的年轻女子,金簪盘发,眼眸有神,气质干练。  

“龙渊郡果然还是有忠良之辈的,时隔大半年,终于又是有人愿意来领取事务。”张悟道满脸欣慰说道。  

身为天河宗掌门的真传弟子,又是龙渊郡监察使,张悟道德高望重,素有贤名,他肩负维护龙渊郡秩序,又承担着抵御莽荒大山妖族鬼族的重任,几年下来可谓是殚精竭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