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 有赌必定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汉人…还在赈灾?”  

“禀魏公。”  

从周国返回的行者,面见魏操之后,神色有些复杂,但还是硬着头皮行礼说道,“汉军所至,列国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其中的道理,魏操并非不懂。  

换作从前,晋国最少也要出一笔钱,比如说公开宣称,要借给周天子多少粮秣,又或者说是支援卫国郑国多少粮草云云。  

这不是白给的,是出借。  

借出去,不但白捡好名声,还能趁机介入对方国家的政局。  

列国之中,之所以大多数卿大夫都跟晋国沾亲带故,也是这个原因。  

连吴国的虞氏都是如此,更何况别的国家?  

“汝观汉军行事,何如?”  

“这…”  

“直言便是,老夫并未昏聩。”  

“那…在下便直言。”  

行者把自己的见闻诉说了一番,除开晋国驻郑国大使叛逃等等事情,尤为让人震撼的,无非是汉军令行禁止,且从未发生过一起汉军抄掠事故。  

这种事情,放在以前,听都没有听说过,哪怕是三代先王传说,也还有各种破烂事情流传下来。  

结果汉军屁事儿没有?  

究其原因,还是军令如山。  

这是根本,这是让魏操震惊的地方。  

但是,不仅仅是如此。  

晋国称王,晋国的王师,并非没有精锐,并非没有荣誉,但晋国汉国的士兵荣誉,来源却是不同的。  

有来自于上位者的赋予,但是,汉军显然还有晋军没有的东西。  

“薛、傅之间,百姓纷纷出力,男女老少,皆各分户籍,编组成队。壮者出力,少者想从。便是妇女,健妇亦有担土筑坝者;巧者织布,以助军资。彼处傅城令曰:我军雄壮,鱼也;百姓淳朴,水也。”  

听得这般比较称呼,魏操叹了口气,计划的偏差,实在是相去甚远。  

李解这个野人头子,根本不玩宗法礼制那一套啊。  

周天子在李解那里,也就是隔壁老姬这样的哥们儿。  

满头白发的魏操现在相当的后悔,当初对付秦国,应该更加的坚决一些,乃至于跟秦国打成了旷日持久大战。  

事到如今,秦国没有吃下来,反而坐看齐国崩坏,汉国称霸江淮中原。  

现如今,卫国、宋国覆灭,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换成从前,晋国介入也就是介入了。  

可现在,所有的本钱,都压在了春季这一波对决上。  

想要介入,就得消磨晋国的国力。  

以晋国现在的储备,再拖一两年,可能就要拖死拖垮。  

拖不起。  

魏操想不通,汉国哪里来那么多装备,哪里来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更可怕的是,哪里来那么多人才。  

更让魏操想不通的是,中行云、魏子羽、胥飞之流,这等贤才,在晋国为何籍籍无名,到了汉国,偏偏大放异彩?  

国之不恤,必生祸端。  

“军民鱼水之比,着实精妙。”  

魏操感慨之余,又问道,“河水泛滥,可有迟滞汉军方略?”  

“在下自关东而来,唯见汉军并列,多地汉军,早已入驻济阴、河南。如陈蔡之地,未见变化,原陈国丈夫有反汉之意,竟为汉国女兵所擒…”  

“女兵…噢,是柳营。”  

“正是。”  

这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魏操也清楚,陈国那点家当,只怕是被两朵“桃花”给祸害了。  

而且,魏操也早就听说过,李解早就打算封一个女儿为“宛丘公主”,宛丘在哪里?公主是什么?  

怕不是“桃花姬”恨不得陈国明天就亡了拉倒,岂能再给丈夫添堵?  

东南诸事的变化,晋国的情报,在陈国这里,就算是戛然而止,再往东南,吴越之地的变化,就已经是不得而知。  

只是晋国方面还是知道的,之前越国有意复国,还曾组织了人手。  

可惜,事败不说,还赔上了不少财力人力。  

按照魏操对汉国的实力判断,怕不是吴国现在,已经换了姓氏,不再是吴氏当家,而是成为汉室的一部分。  

“天下十之六七,或为汉土,或为汉国妾室…”  

要翻本,难了。  

秦晋两国现在只能把有限的资源,砸在更加有限的兵力上。  

如果能逼迫汉国止步黄河,一切都还是有戏的,两代人,熬死一个李解,希望还是在的。  

纯拼国力,肯定是拼不过了。  

把楚国拉上也是无用,就现在,汉国的老年使节团中,可是有斗尊的!  

“周国可曾开关让道?”  

“已经答应。”  

“唔…这就好。”  

出兵虎牢,配合河北的晋国地方部队,还是可以跟汉国对峙的,拖到秋收,那就能继续护住晋国的基本盘。  

表里山河的一亩三分地,联合秦国、燕国,再加上乱七八糟的齐国,残破的西楚,怎么地,也能挺上十年八年的吧。  

“只是…”  

行者犹豫了一下,对魏操道,“魏公,我国使者,于周室朝堂,公然侮辱周室…虽有事成,必引周人恼怒啊。”  

“嗯?”  

魏操猛地精神抖擞,“嗯?!”  

“公然侮辱…周室?!”  

“嗨。”  

那一刹那,魏操心脏都在狂跳,现在的情况,不比往常,以前周天子是没有依靠,只能干瞪眼。  

但是现在不一样,周天子与其向称王的晋国跪地求饶,还不如找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