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 不义之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时还尊敬周天子的国家,已经不多了。  

周天子自己心里也是有逼数的,靠那些有的没的,都没用,唯有地盘,才是周室还能继续存在下去的根基。  

别看现在周国直接管辖的地盘已经越来越少,但这不妨碍周天子内部继续斗争。  

一窝的“三公”在对喷,一群的大夫在互殴。  

论内斗,周室表示自己完全不输给那些早就不服王化的乱臣贼子超级大国。  

什么吴国、楚国、晋国,内斗的花样单调的很。  

哪里像周天子,自己住的洛京,就这么一丁点儿的地方,就有十几个“含姬量”无限高的王子公孙在争夺。  

“代受”这个年号,听着像是给周怼王赎罪,在李总裁看来,这他娘的就是没取对年号。  

听着就像是个弱受,完全就是被干的命。  

不过这不妨碍周天子眼不见心不烦,手头为数不多的洛京王师,还是调动了出来,许诺了重金之后,又从郑国借了一批雇佣兵。  

说实在的,这一任的周天子真敢要雇佣兵,而郑国…还真敢借。  

两家的恩怨情仇朔夜说不完,不过此时的国际局势有些微妙。  

郑国跟卫国已经卯上了,打得热火朝天。  

再继续打下去,郑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缓过来回血。  

尤其是还有宋国掺和,郑国高层的底气足还是足的,但没有那么足。  

秋收前后,少了大量敌占区的粮田产出,这让郑国补给前线的时候,都是精打细算。  

所以能开源节流的话,自然是很好的。  

周天子准备搞楚国,合情合理还合法,然后周天子还要亲征,那就更不错了。  

亲征问郑国这个伯舅借点兵…依然合情合理还合法。  

不过周天子也不是白借,掏钱的。  

知道郑国现在需要粮食,而周国除了粮食,还真没啥特产了。  

双方一拍即合,自然是开开心心地合作起来。  

周天子的粮食拿了一部分运往“洧水”,而郑国则是把一部分地方训练度不够高的部队,借给了周天子。  

这些部队到了伊水就开始抢劫。  

周天子好生呵斥之后,这才稍稍地收敛了一下。  

周、郑合并,总计三万,加上后勤民夫、脚力,还有乱七八糟的役夫,浩浩荡荡地顺着伊水搞了一把。  

目标虽然是楚国的疆土,但实际上周天子琢磨的,还是伊水两岸的土地。  

尤其是虢略之地的伊水之戎,不过是前朝余孽,如今繁衍融合,早就成了野人。  

此地村邑林立,市镇发达,换货贸易算是相当的频繁。  

在这里,楚人、周人是可以乐乐呵呵交流的,买卖能做,朋友也能交。  

不过对周天子来说,这就是绝佳的借口,这些“伊水之戎”,显然就是勾结楚人的奸细。  

趁着楚国大乱,加上楚国北地军队都撤往方城西南,周、郑联军并没有遭遇多大的抵抗。  

一是“伊水之戎”完全没实力抗衡正规军,二是楚军就算想要干涉,那也是有心无力。  

最后,周天子的名分还是发挥了作用。  

大军主要是威慑,实际上战斗力如何,周天子自己也清楚的很,洛京这些王师,就他妈的是垃圾,根本没战斗力。  

连誓师出征,周天子自己那也是掏了一大笔钱出来,才能请动这些“大爷”。  

而这些“大爷”,还真就是坦然接受,连声谢谢也是没有的。  

没办法,誓师要钱,开拔要钱,扎营要钱,进军要钱,威慑要钱,开弓要钱…  

连列阵都要钱,周国王师,是当真贯彻了自己的理念。  

没钱玩尼玛呢!  

“伊水之戎”也没打算抵抗,跟谁混不是混?  

楚国人来了跟楚国人走,晋国人来了又送楚国人离开,反正谁都不得罪。  

他们就是在山里、乡下搞点吃的,地里刨食么,能活着就挺好。  

中原大地,他们又有屁个能力去干扰大国局势时代走向?  

只能是随波逐流,到哪儿算哪儿。  

现在周天子没有搞大屠杀,“伊水之戎”还觉得周天子挺讲究的。  

按照传统,对周室来说,这算是开疆拓土,而且是没有“三公”干涉的开疆拓土,怎么看都是含金量挺高。  

尽管也没怎么见血,但这不妨碍周天子认为这是武功显赫。  

好在他脸皮也不够厚,没有大肆宣扬。  

但周国大摇大摆地把力量投射到伊水上游,还真是没睡来说什么。  

晋国家里有事儿,楚国家里也有事儿,连郑国家里,同样也有事儿。  

赶巧了么,所以周天子很快乐。  

只是快乐总是短暂的,在“伊水之戎”成为周天子的正式子民时候,从郑国借来的雇佣兵,突然就炸了锅,两天就跑了个精光。  

从军官到小卒,一个影子都没了。  

周天子一脸懵逼,召集了大臣,急急忙忙地询问:“郑人何故匆忙溃逃?”  

能让周天子用“溃逃”二字来形容,也足以想象郑国雇佣兵的状态是多么的糟糕。  

然后随军的大臣们这才禀报,他们好不容易打听来了消息,说是郑国遭到了突袭。  

卫郑和谈之极,卫国都燃发难,瞒过了郑国和盟友宋国,直接攻破郑师中军。  

郑国的主力部队,出现了大溃败,战场上的形式,发生了天和地的逆转。  

郑国的东部国土,已经尽数被卫国掌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