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 李某人匡扶姬姓(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知道太叔卯没得选。  

所以哪怕这次李解爆出来惊天大功,但后续影响已经不是“功高震主”了,而是“反客为主”。  

没人会当姑苏是回事儿,李解现在的操作,简直就是当年吴威王的翻版。  

而且是精装版,翻得更好,更加夺人眼球,让人叹为观止。  

南方霸主楚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形势,甚至就会从此刻起,发生剧变。  

徐城的“民间大臣”们,现在就是吃瓜看戏的心态,他们并不需要骑墙,毕竟骑墙也是要有资格的,他们哪里有资格,小氏族和地方土族,对吴楚这等霸主级大国的国势走向,半点影响力都没有。  

只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预判准确之后,对未来进行布置,家族的兴衰,往往都是一念之间。  

“以某之见!”徐城热闹的食肆之中,茶水都是江阴邑的特产,比较贵,但口感先苦后甜,回甘滋味,很是受吴人喜爱,此刻,一人手捧茶杯,先是提高了声量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却又话到嘴边咽了回去,“当某未出此言。”  

“茅君何必如此,徐城之地,畅所欲言又有何妨?”  

“就是,茅君大胆说话便是。”  

那人犹豫了一下,这才道:“某在商丘、夏城,皆听闻一事。”  

“何事?”  

“听闻淮水伯曾接见天子使者,相约若是克楚,便封汉子。”  

“嘶…”  

“当真?!”  

“茅君适才所言,实不相瞒,某在新郑,亦有耳闻。”  

“咦?某在洛邑,亦是听说有这等密谋。”  

“若如此…淮水伯岂不成周室之臣?”  

“哈…楚子亦是周室之臣,如何问鼎于中原?”  

“怼王在位时,曾言‘周室虽衰,鼎之轻重,未可问’。”  

“自‘一视同仁’之后,怼王岂敢再有这等豪言?”  

当初周怼王玩“一视同仁”,大家都是“猴儿”,有好有坏,好处是重新搂了不少贡赋。  

一家可能不多,几十家凑起来,那就多了。  

而且刷存在感的好处,就是让国际上的大佬们收敛了许多。  

毕竟说到底,大家都是周室之臣,至少面子上,就是这么回事儿。  

这也让周怼王时期,周室很是打了一点鸡血,军备重整不说,还像模像样地搞了车阵出来,还介入过郑国克许的事件中,还为宋鲁相争做过调停。  

可以说,这一段时间,周天子相当的活跃,也让不少人重新燃起了希望。  

只不过“天授”这个年号,有点毒,周怼王承受不起,最终玩崩了。  

霸主级大国暗地里随便捣了两下,就把周怼王那点影响力搞得烟消云散。  

国际社会,谁吃肉,谁不吃肉,就看拳头,就看弓弩,就看战车,就看甲具!  

不行就是不行,吹出来的影响力,软实力,在绝对的硬实力面前,那就是个屁。  

自此之后,年号就成了“代受”,有没有别样心思,不知道,但列国君主,也不去理会这种细枝末节的小事。  

玩小心眼儿没用,列强此起彼伏,最终都开始背地里称王,就是看准了“代受”天子简直跟代孕一样,已经完全地出卖了自己的最后一点尊严、理智。  

诚如“卖官鬻爵”一样,“代受”天子现在搞得,无非就是叫卖自己的法统、法理、天命…  

废物天子敢卖,那谁还不敢买不是?  

猃狁人敢买,李某人也敢买,买了旁人还没话说。  

猃狁人掏出来的是牛羊奴隶,李某人比较阔绰,什么“大红01”“大紫01”,什么陶器瓷器玻璃器,只要周天子觉得还行,那就没问题。  

甚至洛邑说要兵器,李某人也爽快的很,加个零扔过去都行。  

一条龙服务,到位之后,剩下的就是看李某人自己发挥。  

当然李某人也没想那么多,当初就是觉得,闲着也是闲着,既然洛邑的使者都到了,见一见又何妨?  

至于说“汉子”这个头衔,他不打到汉水,他就不是汉子了?  

他李某人穿越之前就是撸铁真汉子。  

只是这一回,一通凶猛操作之后,让后知后觉的人重新梳理前因后果,只觉得吴国王命猛男简直就是骚到爆棚,早早地就埋下了这么一个大坑。  

“若如此,淮水伯纵使不返回姑苏,亦是无妨啊。”  

“何止是无妨…”  

有个齐国人更是眼睛微微一眯,拿起茶杯幽幽地说了一句,“‘尊王攘夷’,何曾过时?”  

列强国内的权臣,现在搞事也是这么操作的,先弄个“忠君爱国”的大义,然后做着坑蒙拐骗的勾当。  

齐国人来了这么一个神吐槽,顿时让不少吴人身躯一颤。。  

这“尊王攘夷”,还真是他娘的好用。  

倘若吴国内乱,李解完全可以用“夷人作乱”“匡扶姬姓”来用兵,从汉水打到浙水,这一套都管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