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 齐国目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爱莲说》在齐国的酵作用,肯定是奏效了,只不过齐侯应当是在决定动战争的时候,受到了极大的阻力。  

这个判断,在李解见过齐国官商之后,更是坚定无比。  

“东郭亮是个奇才啊。”  

当初蔡国“执政”蔡美把他挖掘出来,简直是神来之笔。  

人老是老了点儿,可人老成精啊,有本事的人,果然什么时候都能光热的。  

前来淮中城的齐国行者、官商等等精英,居然都听说过东郭亮,也听说过《爱莲说》,但就是没人把东郭亮和《爱莲说》串联起来。  

也就是说,这位东郭先生,不但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让齐侯这个老家伙感觉头脑泛绿光,还把自己摘了出去,半点祸害不沾。  

“这蔡董得是废物到什么程度,才能连这样的贤才都不用?”  

尤其是当初东郭亮展现出来的过目不忘之能,简直是让人吓尿。  

《爱莲说》的文量,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已经算是长篇,能做到扫一遍就记住,很厉害。  

李专员后宫里头,也有过目不忘的,像姬豆子更是具备“一目七行”的能力,淮中城收集来的书卷,她都是随便看看就能记住。  

当然,这份骄傲很快就遭到了“毒打”,毕竟李专员的《鳄人日常行为规范》密密麻麻全是文字,书写方式还是从左向右的横向范式,让姬豆子很不适应。  

不过这也让李解判断出来,姬豆子的强阅读能力和记忆力,并非是“图片记忆法”,而是天生的聪明,也就是脑子好。  

但是有一点李专员可以肯定,姬豆子脑子再好再聪明,她在卫国、许国还是哪儿,都不可能被重用。  

相反在他李某人这里,只要愿意上班,他绝对给工资,福利待遇都不会缺。  

优秀人才不用,怎么一统天下、大被同眠、醉生梦死?!  

他还是做工头那会儿,同行们没日没夜地给手下精英打气、鼓劲,那是为什么?!是因为重视人才吗?不,是为了明年可以把宝马换成迈巴赫…  

“这蔡董…真是个废物啊。”  

李专员又一次隔空侮辱着在姑苏守灵的蔡国国君,蔡董的素质,比他当工头那会儿还不如。  

不过侮辱归侮辱,蔡董的妹妹蔡芙,还是要好好玩玩的。  

蔡国白莲花傻是傻了点,但有了她,齐侯那个老东西,就只能陷于被动。  

为了在吴国的地盘上赚取丰厚的利润,齐国的五都“巨头”,都在阻扰齐侯动惩罚战争。  

不论是在逼阳城地区,还是在淮中城周围,齐国的官商,都能有不菲的回报。  

即便是一个小吏,只是做人才中介这个业务,两头通吃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以逼阳城为例,因为“义胆营”遗留下来的建设制度,对劳力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这就让土建工程中对劳力的利用,从原本单纯的征,变成征和雇佣并存。  

后者对郠国、莒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很有吸引力。  

只是这些小国,原本也就只能就近原则,前往齐国或者鲁国大国,给地方豪族做奴客,卖断人身权十年二十年的,混口饭吃,也能攒一点钱粮。  

现在却多了一种选择,齐国“女闾”这个运营系统,除了“娱乐会所”“洗浴中心”“全套按摩”等等平台之外,还有相当成熟的人力市场渠道。  

齐国是为数不多在列国都有门路的国家,毕竟,齐国最早称霸,底蕴不容小觑。  

说的直白点,老秦人把淮中城的兵器走私回家,一般都不是扮作秦国商人,而是扮作齐国商人。  

所以老秦人在山东的马甲,往往都是齐国商人的物业,各地“市侩”接触老秦人不多,但齐人绝对熟面孔。  

最早称霸的优势,在这年头,依然是相当的明显。  

人才储备甚至是人才培养上,都不是后国家能够轻松赶上的。  

而齐国人出国做兼职,也反过来算是一种“委培”,利用国外的资金,培养本国的人才。  

诸多齐人在外为客,最后的选择,还是回国出仕。  

因为三代齐侯都在扩张,每增加一块土地,就需要设置城邑,修建道路,剿抚戎狄,所有的事情综合起来,会创造大量官爵位子。  

这些官爵又不需要齐侯从内部割肉,本就是扩张红利,于是和大量“在野”人才一拍即合,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最近的小一百年中,齐国只有一次这样的进程被打断,就是吴国的那只老妖怪亲自北上,直接把鲁国的脸面踩在脚底。  

想趁机介入鲁国地盘的齐国,小算盘打得挺好,但政治意图在军事失败面前,就成了玩笑。  

齐侯在吴威王面前的受挫,不仅仅让齐国的西进政策全面停滞,还差点动摇了齐国在黄河入海口地区的霸主地位。  

真正让齐侯摆脱这种政治风险的原因,让齐侯自己提起来,只怕会更尴尬。  

因为黄河入海口地区再次恢复稳定,是因为吴威王这只千古大妖,居然连晋国都给干了。  

“万众一心”这个技能动之后,不敢说震怖中原,但宋鲁卫齐等济泗国家,都是被吓到了。  

这种情况下,谁还敢闹腾?  

都是安安静静地,等待着吴威王自己回家,然后老老实实地过日子。  

谁折腾谁是狗!  

被吴威王击败,又靠着吴威王稳定乱局,几十年以“明君”闻名的齐侯,心中烦闷苦涩,可以想象。  

只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