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躺枪圣斗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舔狗舔到最后…应有尽有啊。  

顿子期居然还开始报名学习“汉字”,天天在淮中城溜达,顶着个国君名头各种“折节下交”,还混得挺开。  

像燕国公子甲这个倒霉蛋,跟顿子期还论起了辈分,掐指一算,咱们老姬家这两支发展到现在,我姬甲还得叫你姬期一声老哥呢。  

“明明是条舔狗,为什么他这么快乐?”  

李专员很是不爽,不过看在南顿国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练手平台份上,李专员假模假样也要表示自己看开了。  

返回淮中城之后,李解还得忙几天,往来新蔡、白邑还有颖尾。  

淮水换了水神,这是个大事儿,沿岸国家认不认你这个淮水女神还两说呢。  

所以要让淮水两岸的国家都认账,李解得亲自“路演”几场,内情如何,是要跟“盟友”们表个态的,好处给多少,也是要明算账的。  

淮上列弱再矬,好歹也是主权国家,李专员说现在换了淮水之神,他们完全可以阳奉阴违,治下国人野人都当李专员的宣传是放屁,那也是没辙。  

暴力专治不服,但暴力不是唯一。  

李专员虽然依仗自身的暴力,却并不迷信暴力。  

“首李,这南顿国残破不堪,用人太多啊。”  

跟着老大到处跑,沙南这阵子也是脚底都磨出了水泡来,上一次磨出水泡,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你懂个屁,这是个样板工程,懂?老子以后要搞别的国家,想要介入其中,南顿国就是个完美案例。”  

说的有点复杂,沙南一时没反应过来,思考了好一会儿,才琢磨明白,于是又好奇地问老大:“似陈、郑之流,体制健全,想要干涉只怕不易。”  

“急什么,泰山不是堆的,火车不是推的,饭要一口一口吃。淮北还有这么多城邑杂部,先用南顿国练练手,怎么军管配给,如何稳定人心,一回生,二回熟。”  

一开始因为恶心舔狗,李专员没想那么多。  

结果因为顿子期哭淮水,李解突然发现,这振兴一下南顿国,其实有诸多好处。  

以后类似南顿国这种比较矬的国家,都可以扶持一两个代理人,让他们在国际上或者国内嚷嚷,说国家需要援助,需要拯救。  

这时候,李解就能顺利介入,外有南顿国振兴业绩,内有代理人大力邀请,名利都是正义到不行,搞事也就理直气壮。  

小弟们出去砍人,名利二字,正负面都有,所以赋予一个正当性,且能自圆其说还比较正面的正当性,那就是千好万好。  

“大义”这个旗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同时南顿国振兴计划还能提炼一下部队的军管能力,哪怕是存在部队,也要有存在部队的价值,不能做米虫。  

恢复地区秩序,建立地区制度,对于以后经略江淮两岸的蛮夷部落,绝对是宝贵的经验。  

少量的暴力手段,也得用在关键时候,而不是一上来就是大屠杀,杀得人头滚滚有屁用?  

至于最后顺带着,还能把那些个“李子门徒”散出去,跟着白沙勇夫撒欢,打打下手做一下免费劳动力,两全其美啊。  

还可以用“身体力行”这个完美借口让他们打白工,而这种打白工的经验,回到他们老家之后,有个屁用,只有在李专员这个奇葩体系之下,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的经验学识。  

哪怕是照抄李专员的南顿国振兴计划,没有足够的“干部”来执行,那也就是个屁。  

甚至有些大国的人才储备可能丰富,有足够的官吏团队,但是在振兴计划中,还有大量的技术岗位,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农工商各个部门,同样都需要专业人才,光一个修建河堤,出工出力出规划,这是阿猫阿狗能胜任的?  

涉及到工程学、管理学,就无法单独拿一两个工种、工位来讲。  

只不过南顿国的事情,李专员干起来也没啥兴致。  

“你说有个美女玩玩,也能打起精神来啊。唉…”  

翻开南顿国的振兴计划,看两页就不想看了。  

将文件材料扔回了案桌,带着沙南在颖尾转悠,这里今年是要加固一部分河堤的,为了防止冲垮颖尾以东的冲积平原。  

这片地种植稻米的产量应该不会低,水稻土的质量很好,之前就有小批量的“江米”种植,“江米”就是糯米,在颖尾一带掌握“江米”稻种的,大多都是胡国遗民。  

主要是糯米能制作成各种耐存储食品,没有底蕴的蛮子,是玩不转的。  

再者水稻种植很吃技术,雨热、水文的把控,没有历史经验,同样还是玩不转。  

颖尾对岸,隔着淮水就是这年头比较出名的沼泽区“芍陂”,成片的湖泊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隔断,使得“群巢”和六国长期因此而无法合并,也导致淮南的文明发展,始终不如周边地区。  

实际上只要围堰修堤,这片地区的土地产出,只会比淮北高,不会比淮北地。  

可惜哪怕当年吴国打过来,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有效统治,这种有识之士能看到的未来,也只能说是一种妄想。  

入秋攒够本钱干楚国之前,李专员想在淮南设置个据点,选择的地方,就在“芍陂”附近。  

当时六国老公叔也有心这样干,可惜人手不够,再一个,附近有条河,名字不太好听,让李专员觉得很不吉利。  

你说你叫什么不好,叫穷水?  

这听着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