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伐蔡就是发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伐蔡的大部队陆陆续续根据调度,围绕州来城安营扎寨,除了一部分进入了州来主城之外,还有一部分则是围绕着东南小城驻扎。  

州来城附近的土地相当不错,只是有些割裂,大块成片的大平原,还要往北一些。本地毗邻淮水的耕地,虽说肥沃,但因为水利设施欠缺,都被很多淮水的小型支流分隔开来。  

站在城头一眼望去,李解对州来城的感觉,有点像做工头那会儿,在苏州湖州来回流窜所看到的地理环境。  

只是州来城和苏州湖州不同,没有发达的居民区,也没有连成一片的城市建筑。城池很简陋,比“白羽氏”的鹿邑强不了多少。  

李解猜测,可能是早先的几次吴楚战争,导致了州来国的逐渐衰败。  

大国争霸的过程中,可能削弱周围的小国,都不是大国自己的意愿,只是打着打着,小国弱国就没了…  

“这地方,修好河堤就是粮仓啊。”  

拍了拍城墙,李解很是满意,手指朝西北一指,“剑,顺颍水直上,是不是就是项国?”  

“过了胡国,才是项国。”  

想了想,嬴剑又道,“胡国相邻,则是番国。此二国时为陈国凌虐,吴楚相争时,得以复国。”  

淮水两岸的国家,即便是徐国这样祖上阔过的,下场都不太好。其余不如徐国的,那就更不用说了。  

像番国、胡国,早先是周天子封的子爵,但是徐国有一段时间牛逼起来,徐国国君更是学楚国那样称王,于是胡国和番国,不管是不是因为服帖还是怕了,总之也向徐国称臣纳贡过。  

总之黑历史有,而且不小。  

而徐国被楚国干成残废之后,徐国在江淮之间大大小小三四十个小弟,自然也被楚国这个国际流氓弄了一番。  

正常来说,随着吴国的崛起,肯定要日子稍微缓和一下,但是并没有,因为吴楚争霸的时候,陈国顺着颍水就是一通狂捞。  

淮北诸国,基本都被打劫过。  

“原来又是菜鸡国家,抽空灭了,然后宣布是吴国的疆土。”  

这一招超级好用,反正他李某人在国际上撒野,那都是为了大王。  

老子吴国擎天柱,老子吴国大忠臣,怎么,不服啊。  

不服来打我呀。  

还别说,真没哪个国家敢质疑李解干这种缺德事儿,老妖怪留给两三代人的阴影,简直是根深蒂固,怎么都驱除不了。  

连带着的,就是列国高层,甚至大胆假设,这个王命猛男,他妈的是不是老妖怪的私生子啊。  

不然怎么解释老妖怪这么惯着他,简直无法无天啊!  

而且这种猜测还挺有合理性,当年老妖怪鲁国打出了“万众一心”,现在好了,吴国又冒出来一条野狗,打出来一个“威震中原”。  

丢雷楼某啊!  

中原诸侯看李解就是看疯子看野狗的心态,而中原诸侯的爸爸爷爷们,当年也是这么看老妖怪的。  

狗蛮子吴国就是习惯性出这种,妈的智障…  

怨念归怨念,但也有一个好,李县长现在干活儿哪怕再糙,别人都会往老妖怪头上扣屎盆子。  

至于说老妖怪自己,他在姑苏等死呢,无所谓有没有屎盆子,多扣点在他身上,他也淡定的很。  

毕竟,李解在国际上越蛮横,越显得他牛逼啊。  

现在列国都知道吴国要在权力交接,平稳过度之后,吴国进一步争夺更大霸权的底蕴就有了。  

在这种情况下,老对手越国楚国肯定要上眼药。  

可越国连起兵搞事都不敢,除了本身国力还欠缺点之外,李解现在打出来的名声,简直是响彻大江南北。  

会稽那里,可不是一点消息都没有的逼仄地方。  

其实李解自己也想过的,从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老妖怪连姑苏王师都没有出动,就是派出了一个乡下贵族,就打得中原“大国”宋国割地赔款,连国君都“大厥”了。这还不牛逼?这怎么能不牛逼?!  

反正李解要是代入到那些和吴国接壤的国家身上,肯定是毛骨悚然瑟瑟发抖的。  

乡下贵族出来一个,就这么狂野了,这要是老妖怪的嫡系部队,那该得逆天到什么程度?  

越国迟迟不敢起兵赌一把,问题就出在这里。  

想想都恐怖啊。  

“首李,两国弱小,又是联军成员,若是讨伐,师出无名啊。”  

“剑啊,你是不是傻啊。找个合适的理由很难吗?”李县长横了一眼嬴剑,“就说这个胡国吧,当初朝贡周天子,对不对?”  

嬴剑一脸疑惑地点点头,朝贡周天子有什么问题吗?  

“后来他朝贡徐国和楚国,还朝贡过咱们大吴国,你说,这不是三家…不是,四家姓…不是,四姓家奴吗?”  

“所以我代表正义代表姬姓吴国惩罚它有什么不对?”  

“周天子这么委屈,我给周天子争光,有什么不对?”  

“很多时候,要什么理由,补一个就是,不难的。”李县长拍了拍嬴剑的肩膀,“关键是,如何对咱们的士兵作解释。师出有名,一是应对国际社会,二是应对中下层士卒。为何而战,这是咱们江阴邑反复强调的一个东西。只要让中下层士卒感觉到打得不是‘不义之战’,是有道理的,是有原因的,那么,出征的一个重要指标,就解决了。”  

一脸懵逼的嬴剑眼睛眨巴眨巴,好半天,才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还有别的指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