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两开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妖怪勾陈有没有挖坑,挖了什么坑,李县长没啥兴趣。  

他只想老妖怪坑人大业完事儿之后蹭吃蹭喝,至于有没有继续让大吴国牛逼起来,这关他鸟事。  

至于大舅哥商无忌还认认真真去研究这是大王勾陈的战略欺诈,还是大吴国高层的组团忽悠,那纯粹是吃饱了撑的,也就是显得自己特别重要,不是吃闲饭的废物。  

毕竟,春耕在即,大舅哥离吃闲饭的废物,也就差了一点点距离。  

劳力,有了种子,有了农具,有了基础水利灌溉系统,有了剩下的就是等着收粮食,然后张开嘴吃饭。  

姑苏搞起了军事管制,商无忌一时间没了用武之地,甚至还没有妹妹来得有用,妹妹至少还能做兼职,比如教个书什么的,给广大江阴人民群众扫盲。  

闲的身上快要长毛的大舅哥顿时迷茫了起来:我得做点什么!  

然后他找到了老板,表达了自己强烈要加班的愿望。  

李县长一看,嘿,这自己的大舅哥有点意思啊,这么快就领悟了福报的真谛。  

那行吧,加个班先!  

“商君,此处桃杏之类草木,多是早种,花期至了,便能安置蜂箱。”  

白沙村最机密的几个团队,其中就有养蜂人。  

养蜂人主要就是赶花期,好在此时气候有点特殊,长江两岸有不少成片的花田。  

只要赶上了一场,蜂蜜产量就还算还可观。  

除此之外,为了配套蜂蜜产量,还有专门种植茅蔗的蔗农。  

这些蔗农因茅蔗而得姓氏,李解给他们弄了一个姓茅。  

姓氏合一,也有在阴乡得到提拔的蔗农,以茅氏自称。  

不过也就是自称,前往姑苏这样说话,那大概是不敢的。  

此时为了赶一片桃杏早春种的花期,白沙村的蜂场一队队长茅甲,就带着人前往“东沙”以西,靠近太仓的地方放置蜂箱,让蜜蜂采集花蜜。  

为了表示自己允文允武什么都能干,大舅哥商无忌自告奋勇,就跟着来了“东沙”。  

之前李县长一直没有松口,不让他去看怎么人工养蜂的,随着商小妹开始孕吐,这也就成了一项福利。  

只可惜大舅哥也没搞明白,这蜜蜂自己也要吃蜜,哪有多的给人呢?  

而且家养的蜜蜂,是怎么过冬的?  

带着疑问,大舅哥深入养蜂一线,很是被蜜蜂蛰了一通,顶着个猪头,五官都要扭曲了,这才放弃了幻想。  

现在商无忌很纯粹,我就看看,我不说话,我也不爱蜜蜂,我是咸党,甜逆该死!  

“哦。”  

以前茅甲给他介绍养蜂小知识的时候,大舅哥各种兴致勃勃,现在顶着个猪头,他只想蜜蜂最好都全家暴毙。  

可大舅哥也得承认,自从阴乡能够养蜂之后,蜂蜜蜂蜡都是不缺的。  

硬通货啊,光靠蜂蜜就能在姑苏过得无比滋润。  

大舅哥也认清了现实,指望偷师是没啥希望了,自己还得干点专业的事情,比如说贩卖一下情怀。  

这大吴国的蜜啊,它养人。  

卖中国去!  

随着姑苏传来消息,说是大王勾陈已经好些天没有组织朝会,“内竖”们传出去的小道消息,都说是大王身体有点不舒服。  

外界一阵哗然,各国大使馆纷纷表示了慰问,同时代表各自的国君,想要亲自见一下吴王,然后送上礼物。  

不见!  

“内竖”们再次传达出这个消息的时候,大舅哥已经从“东沙”回来,然后组织人手,顺着已经成熟的道路,北上贩卖咸甜物品。  

刚过江的时候,商无忌的商队还安安稳稳。  

到了棠邑,就传出消息,说是吴楚边境发生了小规模冲突。诸舒、巢国夹在其中,已经互派使者隔着界碑骂街。  

吴楚两国分别在各自的小弟地盘上表示了慰问,楚国使者是边疆区的县大夫,为了表示楚方很看重同吴国的关系,所以在外交措辞上,大量使用“妈卖批”等等语气助词。  

吴国同样是边疆区的县领导,之前主管西疆防御工作的公子朱因为在家度假,所以代表公子朱出席吴楚大使级会议的某县县相,很是亲切地用“恁娘”表达个人情绪。  

双方在友好的氛围中深入探讨,充分地交换了意见,加深了吴楚两国之间的了解,会谈的成果是有益的。  

然后楚国出兵一万,三百乘,进入诸舒地区吴国派出“吴甲”四千,并且联合六国、舒庸国、鲍国、宗国等属国,西进英国以东。  

吴楚双方相当克制,在小规模的摩擦之后,又回到了谈判桌上。  

楚国代表表示,楚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维护地区稳定地区和平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吴国方面不要误判形势,对两国的友好关系,产生不可挽回的结果。  

而吴国代表则当场激烈反驳:要蜂蜜吗?好货,江阴货,听说过大吴猛男?对,就是他产的。  

一看吴楚两国在边境地区搞摩擦,大舅哥商无忌就不想去中国,赶紧带着人马顺着扬子江就往西流窜。  

蜂蜜在楚国可贵可好卖了!  

于是乎,吴楚两军带着各自的小弟继续搞摩擦,但两国贵族们,反而是悠哉悠哉地泛舟江上,一边吃着春汛到来时候的长江鲜,一边谈着大生意。  

“商君,江阴蜜存货还有几何?”  

“不多不多,如今库存还要上贡大王,除年底配额之外,大概也就是六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