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行事风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李乡长还是工头那会儿,哪怕要给人送礼,也不是亲自上阵。  

这一块儿,那是有专业人士的。  

掮客、白相人、二道贩子、帮闲…随便叫什么好了,反正这种人的存在减少了李工头的不必要麻烦。  

散布谣言,得让商无忌去做。但借着谣言凑近目标大佬旁边中伤对手,那就得幸进小人这样的渣滓…  

“为何是我?”  

双手一摊的公子巴一脸无辜,“如此行径,有损我…首李放心,千金一诺公子巴,世人皆知啊!”  

说完,姬巴伸手就把一块美玉给收了。除了美玉,还有两根金条。  

金条纯度不怎么高,看形制应该是燕国大王用来赏赐的“礼器”,只不过经历了岁月的摩挲,看上去有点黑。  

很多东西,经历得多了,摩挲得多了,都会变黑。  

很正常。  

“此去姑苏,下柳要见机行事,若是盐城县师给面子,你就跟大王吹一吹阴乡的风土人情,不就好了?到时候送几只麋鹿、鹿蜀过去,大王还能不高兴?可要是盐城县师不给面子,你看好时机,若是合适,就不着痕迹地黑一把公子玄。”  

姬巴眨了眨眼睛:“见机行事?”  

“见机行事!”  

“唔…好,首李放心,吾不辱使命!”  

嘴上答应得快,姬巴内心却是美滋滋,寻思着就现在这行情,能有什么时机?公子玄可是吴国公子,是大王勾陈的亲兄弟,难道还有什么流言蜚语,让公子玄难以招架?不存在的嘛。  

这是一趟美差啊,白捡一块美玉外加两根金条。  

因为鹿邑一战斩获颇丰,李乡长给姬巴配了马车。形制跟吴国的马车不太一样,主要结构是竹制的,坐上面嘎吱嘎吱作响,很有节奏感。  

但有一个好,比普通牛车松快多了,屁股不会痛。  

跟着公子巴同去姑苏的,还有他的老乡们。毕竟是小地方来的,再怎么曾经出身高贵,也没见过大城市,现在有个机会去大城市见见世面,自然是一个个踊跃同往。  

这也算是阴乡的一个小小福利。  

美滋滋的公子巴,就带着老乡们上了路,前往姑苏拜见大王,顺便卖一些阴乡的土特产。  

路上,曾经的舒龙国卿士嬴剑问姬巴:“巴,首李之命,只有如此?”  

“只如此。”  

公子巴面带微笑,这次去姑苏,就是旅旅游,哪有什么破事儿。  

“唔…”  

嬴剑沉默了一会儿,他是做过奴隶的人,即便是现在,他也算是李解的私人财产。只不过李解大方,不但给了他自由,还给找了点事情做。  

原本颓唐的人生,此刻多少是有点光彩的。  

作为一个曾经在官场中厮混过的人,嬴剑觉得李解很不简单,根本不像是普通的“沙野”之人。  

只是嬴剑并不知道,李解并非是土生土长的“野人”,来阴乡这么久,李解的根脚,他都没搞清楚。  

问“百沙”之人,也只说李解曾经是“白沙猛夫”。  

仿佛从一开始,李解就是“白沙”之人。  

马车朝着姑苏而去,河道中,同行的船队将会比他们晚一点到。陷入思考的嬴剑心中有个疑惑:首李非常人也,此行绝非易事!  

官场上的直觉,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看了一眼乐呵呵的公子巴,嬴剑在马车上猜测着,这一次在姑苏城,只怕要跟盐城使者好好地交流交流。  

“此行姑苏,多谢公子相助。”  

“羿阳君为吾叔,同为姬姓血脉,岂分彼此?”  

“阴乡‘野人’骄横难驯,竟夺羿阳君之美妾,实乃暴虐无礼之徒!此行面见大王,只望大王能严惩凶顽。”  

下首跪坐的中年人神情似乎有些颓丧,语气之中,也全部是无奈,似乎是对阴乡“野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君不必忧虑。‘百沙’野性难驯,自来如此。君面见大王之后,只需陈述由来,大王还能弃宗亲而近‘野人’?”  

“公子所言甚是…”  

中年人微微行礼,然后拿起陶爵,冲中央正座之人道,“吾敬公子一爵。”  

“请。”  

二人对饮之后,双方都是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而此时,在后院方便厨房进出的小门口,有个“烹者”正笑呵呵地接过一直青色袋子,抖了抖之后,里面传来了清脆的叮当声。  

打开一看,一枚枚“镝”还锃亮如新,这“烹者”更是眼睛一亮:“诚乃好镝。”  

言罢,将袋子收紧,塞到了怀中,然后对仿佛是卖薪的车夫道:“今日却有盐城人来此,听闻是大夫贵人。”  

“可曾留下与公子同食?”  

“大夫贵人,自是会留下的。”  

说话间,“烹者”还很自得,“吾用‘白沙之鳝’做了‘鳝鱼羹’,因此得了公子奖赏。”  

“唔…多谢。”  

卖薪车夫离开之后,将大车拖到了姑苏市场的一处角落。进去之后,商无忌正分拣着一些牌子,不同的牌子上面,有着不同的名字。  

“主上,盐城县师拜访了公子丑,公子丑留了盐城县师用膳。”  

“看来盐城县师面见大王,并非是用公务的名义。”  

其中区别还是有的,公事公办,那盐城县师就是盐城县师,是大王的人。可通过公子丑的介绍,用私人渠道和身份来见面,那就是公子玄的使者、说客。  

商无忌心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