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拜干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领着二堂姐进入客房,王文龙开口说道:“二姐,春节那会你不是说要当演员嘛?怎么没动静了?几个月都不来找我?”  

“我武学天赋勉强还行,你大伯不想我当演员。”  

说到这,王玉珠话锋一转,笑道:“不过,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二姐已经说服了你大伯这个老顽固,他已经同意我进入娱乐圈。”  

“小龙,以后二姐就要你罩着咯!”  

“没问题,保证把你照顾的妥妥滴!”  

王文龙拍着胸脯保证道。  

“君子一言。”  

王玉珠勾起小拇指。  

“驷马难追。”  

王文龙跟着伸出小拇指,这是俩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前段时间王文龙在美帝,跟斯嘉丽、赫敏钩小拇指,约定年底一起过年,也是因为这个小习惯。  

“堂哥有什么打算?”  

“当然是跟二姐一起,方便照应。”  

“行,等明天事忙完,我就给你们安排住处…”  

“这事不急,先忙活你的大事,咱们这边不能让君姐看笑话。”  

“二姐,我干妈可不是一个会笑话人的人。”  

“就是一个比喻。”  

时间过得很快。  

第二天晚上,皇城酒店很热闹,名人绅士、富豪权贵络绎不绝。  

李童舒、祁道明、赵志忠、凡士龙、刘德发、青霞、朱琴、黄小唯、乔振雨、林琪…  

今晚到场的明星光是圈内大咖就不下百人,其中不乏天王巨星、传媒老总和有关部门领导,甚至长安城一把手都抽空来了一趟,当面对王丽君、王文龙母子俩献上祝福。  

当然了。  

长安城一把手公务繁忙,送上祝福没几分钟就告辞离开了。  

他这是给王丽君的面子。  

不过央视电视台前任台长、广殿局现任领导人等大人物,基本都有逗留半小时以上,王丽君亲自领着王文龙,和这些大人物见了个面。  

这些人对王文龙的态度都很随和…  

“小君君,你的眼光不赖,收了个品德兼优的义子,将来有福了。”  

央视退休老台长夸赞道。  

“那是必须的。”  

王丽君笑盈满面道:“老台长,今晚来了很多人,我们就不陪您唠叨了。”  

“嗯,去忙吧!”  

“哈哈哈”  

热闹却无喧哗的宴会大厅,忽然响起豪爽的大笑声,老台长微微皱了皱眉,下意识转头望去。  

“居然是他!”  

“杨无敌?杨神医?杨老?他怎么来了?”  

场中的小辈还没反应过来,大堂内诸多名流富豪、以及老台长、王丽君等人,见到大笑着进入宴会厅、中气十足的唐装老人,脸上纷纷露出惊愕之色。  

号称杨无敌的唐装老人,乃是长安城最具声望的武道大宗师,杨氏太极拳正宗传人,然而他最让人敬畏并非武道大宗师的身份,而是出神入化的医术。  

据说只要有口气,送到杨老面前,都能抢救回来。  

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却足以证明,杨老的医术十分精绝。  

长安无数达官贵人都想巴结他。  

“老伙计,你真是太不够意思了,来长安居然都不通知老朋友,若非我有个孙子是你孙子的歌迷,无意间告诉你家小辈正在认干妈,我都不知道你来了长安。”  

杨老走到王根生面前,用蒲团大的手掌拍了他一下。  

王根生是个小老头,站在杨老面前,显得异常‘娇小玲珑’,在杨老抵达之前,很多人都注意不到他。  

然而此刻,他却成了关注的焦点。  

“老杨头,不是我不想通知你,而是怕你没时间,毕竟你可是个大忙人,每天都要济世救人。”  

王根生见到老朋友参加孙儿的认亲仪式,脸上不禁多了几分笑容,至于事前不请老朋友,实际上因为多年未走动,担心关系淡了,请了人不来就尴尬了。  

“济世救人?”  

“我哪有你说的那么伟大,不过是有几分医术,胡乱医,能治几个是几个罢了!”  

杨老医术高超是不假,但他更喜欢的武术,遇到老朋友总想切磋一下。  

这不没聊几句,就聊到武术上了。  

只见他迫不及待的说道:“老伙计,一会忙完你孙儿的认亲仪式,去我家住几天,切磋切磋如何?”  

“切磋没问题,住几天就算了。”  

王根生摇了摇头。  

老伴不在身边,他根本住不住。  

这点,王文龙的父亲王正军,特别随老爷子,当初拍《僵尸先生》那会,老王进组没几天,就开始想李老师了。  

爷俩都是十分顾家、痛爱妻子的好男人。  

“好不容易来一趟,不住几天说不过去吧!”  

“最多住一天。”  

“一天也行啊!”  

两老聊完。  

王丽君和王文龙两人,很懂事的上前说道:“杨老,多谢您抽空参加我和小龙的认亲仪式。”  

“哈哈,只要你们不怪我不请自来就好了。”  

杨老笑的很爽朗。  

他的性格就是如此,说话大声、笑的更大声,八九十岁的人,中气比很多年轻人都足。  

因为,他非常善于养生,年纪一大把,脸上还红光满面。  

很多达官贵人都有向他讨教养生秘法。  

“哪里哪里,您能参加我们的认亲仪式,丽君高兴都来不及,哪能怪罪您啊!”  

王丽君在别人面前是天后、是头戴光环的巨星,但在杨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