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被改变的历史(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值得一提的是三代目风影使用的是磁遁,一小部分砂忍也会使用磁遁忍术,任何金属忍具面对磁遁都会失效,所以”  

波风水门和日向光齐刷刷的看向野松。  

野松:“???”  

土蜘蛛一族秘术·黏金忍具,虽然带着一个「金」字,但指的是颜色,黏金忍具的本质,是生物甲壳,和骨头类似。  

这种不会受到磁力影响的天然材料构成的忍具,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嘎嘎!到时候,野松你要给本教主变出十八般武器来。”  

“咳咳到时候就拜托你了,野松同学。”  

之后是策略。  

看到砂隐村上忍就跑,看到三代目风影就跑,看到守鹤就跑。  

专打下忍和中忍。  

特别上忍发扬团qun队ou精神解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波风水门一通分析之后,日向光和野松顿感稳了,甚至有些跃跃欲试。  

休息之后,自来也小队再次上路。  

“对了,自来也老师在哪个战场?”野松忽然问。  

“自来也老师在火之国东面战场。”  

波风水门跳跃过一颗树干,回头道。  

东面战场是个很笼统的说法。  

火之国东北方向,接壤中立国汤之国,面对的是云隐村可能的进犯。  

火之国正东,邻国是盟友涡之国,会碰到云隐村和雾隐村的忍者。  

火之国东南方,会碰到雾隐忍者。  

也就是说,自来也需要兼顾多个战场。  

但幸亏云隐村和雾隐村打的你死我活,加上盟友涡之国分担压力,自来也应对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的。  

更何况,还有大蛇丸到处支援。  

“雨之国呢?我听说雨之国也在打仗。”野松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雨之国啊”  

现在的雨之国,还没有变成原著剧情那样,被砂隐、岩隐、木叶三国当做主战场的大混战场面。  

小股的忍者部队确实与雨隐村有着摩擦,但都被雨隐村的一村之长山椒鱼半藏带领雨忍抵挡了下来。  

但毫无疑问,山椒鱼半藏再强,也只是称号「半神」,而不是初代目火影千手柱间那样,被称作「忍者之神」。  

雨之国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次忍界大战发起,到目前为止还不到1年。  

各国兵力损失并不大,可以说,仍然处于试探与僵持场面。  

野松皱眉,“这么说来战争一时半会儿无法结束了?”  

“是啊,怎么也得打个好几年吧。”波风水门一语成谶,脸上同样露出担忧的表情。  

时隔20年的第二次忍界大战,不知道又得死多少人才能结束。  

唯一不担心的似乎就是日向光了。  

她对此似乎习以为常。  

“嘎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争斗,绝对的和平是不存在的。”  

说完,日向光就加快了脚步。  

“绝对和平不存在吗?”波风水门呢喃道,“还真是一个让人绝望的答案呢”  

又前行了数小时,众人来到了火之国边境地带。  

茂密的草丛取代了森林,稍微往远处一看,甚至能看到连绵的山脉。  

想必,那就是川之国了。  

“嗯?!等等。”  

日向光忽然一伸手,制止了波风水门和野松的前进。  

她敏锐的嗅到了风中传来的不寻常气息。  

波风水门和野松对视一眼,立刻停下。  

“白眼!”  

日向光单手结印,白眼一瞬间展现。  

在视界中,有一些丝状的物体连接着符纸。  

是钢丝和起爆符组成的陷阱!  

“有问题”  

为了往川之国输送兵力,木叶一定会排除之前设立在边境线的起爆符陷阱的。  

毕竟,炸到自己人就不怎么好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边境会出现起爆符陷阱呢?  

敌方部队战争时期,经常会有小股的敌人渗透到敌后,进行各种破坏工作。  

刺探情报、暗杀、破坏村落、据点、布置陷阱等。  

日向光环视直径1公里之内,并没有发现敌人踪迹。这么说来,是有流窜的敌人布置完毕陷阱之后就离开了。  

波风水门按照日向光所说的方位,开始解除陷阱。  

切断固定钢丝,回收起爆符。  

无法解除的,就直接引爆。  

一时间,爆炸声和硫磺火焰气息散布在空气中。  

“起爆符陷阱不含查克拉,很难甄别与判断,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这些陷阱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波风水门手中攥着一沓起爆符,感叹道。  

想到这里,他和野松就一阵后怕。  

他们并不怕死在战场上,但不希望就这样不明不白被敌人的陷阱偷袭致死。  

将起爆符分给一脸财迷的日向光之后,小队就再次启程。  

“接下来,我们加快脚步,将这则情报传给前线指挥人员”  

波风水门对小队的前进方式做出了一点改变。  

结印,影分身之术。  

之后,一道红色的靓丽身影和波风水门的影分身在前面开路,本体三人紧随其后。  

利用实体分身开路,避免踩中陷阱死亡的可能发生。  

数小时后,8月12日下午5点,波风水门等人抵达战场指挥部。  

由犬冢一族的忍者进行身份甄别后,三人入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