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雨滂沱(2/3)
死了。
来到招待所,李秀宁一行人刚安置好行李,发现东南方向有一大片乌云,正快速逼近历阳。
不仅仅是乌云,还有逐渐增强的风。
“暴风雨要来了,奇怪……”柴绍暗自纳闷。
李秀宁转过头来问道:“奇怪什么?”
“我在奇怪髡……人军好像未卜先知,知道有暴风雨要来。”柴绍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未卜先知?他们还可以预知天象不成?”李秀宁将信将疑,毕竟人革联有太大奇奇怪怪的东西,可以预知天气也不是不可能。
师妃暄同样在想着这件事。
半个小时后。
历阳附近的长江江面上,开始出现狂风暴雨,风力甚至达到了8级多。
而那滂沱大雨,更是让不少低洼的农田,开始出现积水。
历阳城的天气所,正紧张的用雨量桶、风速器、风向仪、气压计、温度计、高倍望远镜,持续不断的监测着这一场大雨。
正如柴绍所猜测的那样,联盟确实有天气预报的能力。
虽然没有卫星云图,但联盟在各州设立了大量的天气所,可以通过这些天气所,搜集各地的气象数据。
然后通过无线电台,汇集到余杭府的天气部总部,那里有一百多名气象分析师,专门分析这些数据。
比如这一次历阳的暴风雨预报,就是根据流求州、吕宋州的数据反馈,从而分析出来的推测。
在一个星期之前,吕宋州东南海域,就监测到一个热带气旋生成,并迅速向北移动。
昨天晚上在流求州北部的基隆府擦过去。
根据各地的气压和气温,天气部推测这个被编号为“珊瑚”的台风,会在江东州、徐州沿海登陆,给当地带来9~11级阵风,以及大暴雨。
今年北方的鲜卑利亚冷空气,又明显偏弱一些,中州的鲜卑利亚高压,极有可能不足以逼退这个台风登陆江淮地区。
这些预测,都是通过仔细计算和分析,是上百个天气所的努力成果。
对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而言,可以预测一部分天气,其实可以避免很多损失。
现在在东南沿海的航行,已经变得非常安全了。
这也是郑森南进战略的目的之一,只有将地盘扩充到吕宋州,才可以实时监控这个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
不然等台风杀到流求和岭南,那才来做准备,已经太迟了。
吕宋州的东南面海域,就是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老巢,只要监控好这里,南方各州就多了一个缓冲时间。
农业生产和航海,对于天气准确预报,真的太需要了。
萌古的无敌舰队,就在这方面吃了血亏。
……
历阳的倾盆大雨,连续下了三天三夜,江淮的沿海地区,已经变成了一片泽国。
很多冬季种植的大豆、蚕豆,被泡在水里面,低洼地区冬豆绝收,基本成为定局。
招待所里面,看着如此可怕的暴雨,李秀宁和柴绍等人却松了口气。
柴绍面带喜色:“这场暴雨,江淮和江南的冬豆恐怕会颗粒无收,他们境内粮食减产,明年肯定无法北伐中原。”
“能拖延多一些时间,我们才有把握保住巴蜀和关中,然后在图谋中原。”李秀宁心中的压抑,顿时消散了不少。
只有师妃暄沉默不语,她此时的内心是复杂的。
毕竟沙门讲究慈悲为怀,但是人革联又是死敌。
或许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慈悲为怀,立场才是多数人的善恶准则,师妃暄心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这个念头。
而在历阳的军管所内。
宋缺打发了儿子宋师道,便带着兵马去巡查整个淮南州各地的情况。
驻扎在淮南州的正规军,一共有三个兵团,合计万人,另外还有几十万民兵。
宋缺作为淮南州的军事负责人,现在淮南受到水灾,肯定不能干坐着,这也是人革联和封建王朝的不一样之处。
人革联信奉人定胜天,而封建王朝讲究天人感应。
要是中原王朝遇到这种天灾,腐儒就该跳出来,指着皇帝的鼻子说三道四,然后皇帝下罪己诏。
接触过人革联的一系列新学说之后,宋缺现在对于所谓的天人感应,已经是嗤之以鼻。
淮南州州长赵克己,此时也带着人,查看长江的堤坝、受灾的区域。
他和宋缺在靠近瓦岗军的望北堡相遇。
“宋缺同志,是过来巡查边防吗?”
宋缺摇了摇头:“李密没那个胆子,我只是担心对面的流民大规模涌入,带来治安问题。”
“那倒也是,边界的问题就劳烦宋缺同志了,有流民过来,就全部安置起来,我们别的东西或许不多,但粮食管够。”赵克己豪情万丈的说道。
宋缺也没有担心粮食,人革联确实不确粮食。
没有受灾的东南州、流求州、岭南、广南州,第三季的秋冬稻,已经开始收割了。
目前库存的粮食,除了187万吨输入新控制的几个州,还库存有206万吨。
南方的一众热带州,年底至少可以回购80万吨粮食,拿着这么多粮食在手,就算是北方各州全部绝收,人革联仍然可以应付得过来。
而且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的早稻、晚稻并没有问题,很多农户家里面的粮食,足够一家人吃一整年。
毕竟很多农民都被饿怕了,囤积粮食都成为基因本能了,遇到人革联这种只收亩斤税的官方,他们自然拼命的囤粮食。
就算是卖粮给粮食战略公司,他们都会至少留一整年的口粮和种子。
不过江东州和徐州的冬季,其实种大豆和蚕豆为主,大豆和蚕豆现在只是杂粮,粮食公司收购
来到招待所,李秀宁一行人刚安置好行李,发现东南方向有一大片乌云,正快速逼近历阳。
不仅仅是乌云,还有逐渐增强的风。
“暴风雨要来了,奇怪……”柴绍暗自纳闷。
李秀宁转过头来问道:“奇怪什么?”
“我在奇怪髡……人军好像未卜先知,知道有暴风雨要来。”柴绍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未卜先知?他们还可以预知天象不成?”李秀宁将信将疑,毕竟人革联有太大奇奇怪怪的东西,可以预知天气也不是不可能。
师妃暄同样在想着这件事。
半个小时后。
历阳附近的长江江面上,开始出现狂风暴雨,风力甚至达到了8级多。
而那滂沱大雨,更是让不少低洼的农田,开始出现积水。
历阳城的天气所,正紧张的用雨量桶、风速器、风向仪、气压计、温度计、高倍望远镜,持续不断的监测着这一场大雨。
正如柴绍所猜测的那样,联盟确实有天气预报的能力。
虽然没有卫星云图,但联盟在各州设立了大量的天气所,可以通过这些天气所,搜集各地的气象数据。
然后通过无线电台,汇集到余杭府的天气部总部,那里有一百多名气象分析师,专门分析这些数据。
比如这一次历阳的暴风雨预报,就是根据流求州、吕宋州的数据反馈,从而分析出来的推测。
在一个星期之前,吕宋州东南海域,就监测到一个热带气旋生成,并迅速向北移动。
昨天晚上在流求州北部的基隆府擦过去。
根据各地的气压和气温,天气部推测这个被编号为“珊瑚”的台风,会在江东州、徐州沿海登陆,给当地带来9~11级阵风,以及大暴雨。
今年北方的鲜卑利亚冷空气,又明显偏弱一些,中州的鲜卑利亚高压,极有可能不足以逼退这个台风登陆江淮地区。
这些预测,都是通过仔细计算和分析,是上百个天气所的努力成果。
对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而言,可以预测一部分天气,其实可以避免很多损失。
现在在东南沿海的航行,已经变得非常安全了。
这也是郑森南进战略的目的之一,只有将地盘扩充到吕宋州,才可以实时监控这个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
不然等台风杀到流求和岭南,那才来做准备,已经太迟了。
吕宋州的东南面海域,就是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老巢,只要监控好这里,南方各州就多了一个缓冲时间。
农业生产和航海,对于天气准确预报,真的太需要了。
萌古的无敌舰队,就在这方面吃了血亏。
……
历阳的倾盆大雨,连续下了三天三夜,江淮的沿海地区,已经变成了一片泽国。
很多冬季种植的大豆、蚕豆,被泡在水里面,低洼地区冬豆绝收,基本成为定局。
招待所里面,看着如此可怕的暴雨,李秀宁和柴绍等人却松了口气。
柴绍面带喜色:“这场暴雨,江淮和江南的冬豆恐怕会颗粒无收,他们境内粮食减产,明年肯定无法北伐中原。”
“能拖延多一些时间,我们才有把握保住巴蜀和关中,然后在图谋中原。”李秀宁心中的压抑,顿时消散了不少。
只有师妃暄沉默不语,她此时的内心是复杂的。
毕竟沙门讲究慈悲为怀,但是人革联又是死敌。
或许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慈悲为怀,立场才是多数人的善恶准则,师妃暄心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这个念头。
而在历阳的军管所内。
宋缺打发了儿子宋师道,便带着兵马去巡查整个淮南州各地的情况。
驻扎在淮南州的正规军,一共有三个兵团,合计万人,另外还有几十万民兵。
宋缺作为淮南州的军事负责人,现在淮南受到水灾,肯定不能干坐着,这也是人革联和封建王朝的不一样之处。
人革联信奉人定胜天,而封建王朝讲究天人感应。
要是中原王朝遇到这种天灾,腐儒就该跳出来,指着皇帝的鼻子说三道四,然后皇帝下罪己诏。
接触过人革联的一系列新学说之后,宋缺现在对于所谓的天人感应,已经是嗤之以鼻。
淮南州州长赵克己,此时也带着人,查看长江的堤坝、受灾的区域。
他和宋缺在靠近瓦岗军的望北堡相遇。
“宋缺同志,是过来巡查边防吗?”
宋缺摇了摇头:“李密没那个胆子,我只是担心对面的流民大规模涌入,带来治安问题。”
“那倒也是,边界的问题就劳烦宋缺同志了,有流民过来,就全部安置起来,我们别的东西或许不多,但粮食管够。”赵克己豪情万丈的说道。
宋缺也没有担心粮食,人革联确实不确粮食。
没有受灾的东南州、流求州、岭南、广南州,第三季的秋冬稻,已经开始收割了。
目前库存的粮食,除了187万吨输入新控制的几个州,还库存有206万吨。
南方的一众热带州,年底至少可以回购80万吨粮食,拿着这么多粮食在手,就算是北方各州全部绝收,人革联仍然可以应付得过来。
而且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的早稻、晚稻并没有问题,很多农户家里面的粮食,足够一家人吃一整年。
毕竟很多农民都被饿怕了,囤积粮食都成为基因本能了,遇到人革联这种只收亩斤税的官方,他们自然拼命的囤粮食。
就算是卖粮给粮食战略公司,他们都会至少留一整年的口粮和种子。
不过江东州和徐州的冬季,其实种大豆和蚕豆为主,大豆和蚕豆现在只是杂粮,粮食公司收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