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群龙无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拜月教主侃侃而谈。  

“在落樱国的图书馆里,我只在少部分智慧贤哲的著作中,感受到了后人的智慧。”  

“除开这少部分人。一千年后的普通人,并不比南诏国的农户更自由,更有活力。”  

“南诏国的农户,尚有勇气成家立业,追求幸福,一千年后的很多大学生,却失去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我极力避免走向那样的世界。”  

拜月教主望着远方。  

“人心,人理的力量,远比人们想象的要重要。”  

“这是我选择的一条路。”  

拜月教主来到一户院子前。  

进了门,穿过前厅,一个简陋的书斋,布置在院子里。  

院子里,二十多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坐在小板凳上,摇头晃脑的背书。  

大家听着孩子们口中的朗朗读书声。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群龙无首,天下大吉...”  

听着这些小孩口中惊世骇俗之语。  

李洛河肃然的看着拜月教主。  

“教主所授学问,当真是离经叛道,惊世骇俗。”  

拜月教主微笑道:“后世智慧虽然巧妙,想要传播到这个世界,却需因地制宜,活学活用。”  

后世那些平等,独立的思想,均被他融合改造,演化成历史上有过的经典学说。  

拜月教主走到讲台,他抽点一名学生。  

他问那学生:“你来说说,何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小孩磕磕盼盼的背诵道:“圣人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水滋养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锋高下,水往低处流,处众人所恶之地,承担众人不愿承担之责。此种品格,近乎于道。”  

“圣人若水,明悟人心,体察人欲,必处众人之所恶,以承天下之恶。”  

“圣人不死,必有大盗窃取圣人之名。故圣人如水,以无名成全天下之名,以死成全天下之生。”  

拜月教主满意的点头,让学生坐下。  

“很好,好好记住你们学到的一切。”  

“圣人如水,必处众人之所恶,以承天下之恶。以无名成全天下之名,以死成全天下之生。”  

听着拜月教主这话,灭霸颇有一种遇上知音的念头。  

他们虽然理念不同,但两人均有心怀宇宙,容纳天下的胸怀气概。在某些方向上,他们算得上是同类。  

拜月教主语气认真道:“我要这天下人人如龙,我更要这天下,群龙无首,天下太平。”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接着,拜月教主开始授课。  

“我们要学习的符咒,叫做三灵符。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食符’,‘火符’,‘水符’。”  

“三灵符是人安生立命之本。只要能学会这三种符咒,以后你们走遍天下,不管在哪,都能安家立业,自立自强。”  

“学会了这些符咒,你们将不会再被土地,工作,饥饿与恐惧所剥夺,压迫。”  

拜月教主教授了学生如何绘制灵符,如何冥想。  

他向群友解释着说:“我不会教他们太多的东西,不会替他们安排好一切。”  

“固然,只要我与大家一起动手,可以让这个世界的科技一下进步千年,跑步进入现代社会。”  

“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培养出更多蜗居等死的穷人吗?”  

“我不会以欲望冲毁他们不够坚固的内心。”  

“譬如禾苗长在田野,只需一粒种子,就能长出茂盛的麦穗。但人若是提前去践踏禾苗,任凭这种子拥有怎样的生命力,拥有怎么的潜力和未来,都会提前被摧毁。”  

“杯子摔在地上都会碎,这不应该是杯子被指责的理由。”  

“人心中的善意与美好,就犹如种子,最终会长出繁茂的麦穗,而我要做的,只是给发芽的种子,提供一个遮风避雨,除虫去病的环境。”  

“欲望会让没有防备的凡人失去人性,却无法击垮强者的意志。”  

“唯有人人如龙,人人自强,这世界才会邪恶难生。”  

“人是一切的根本。”  

正在大家纷纷思考拜月教主的计划时。  

轰隆隆!  

哗啦啦!  

巨大的爆炸声,连绵的冲击与震感从远处传来。  

大家向声音传来的望去。  

只见风暴席卷,掀起惊涛骇浪,滔滔江水翻滚涌动,顷刻间覆没广袤良田。  

海浪如同白色的巨石,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向着村庄碾压而来。  

江水中,被洪水吞没的百姓。  

挥舞着双手,在滔天巨浪中挣扎沉浮,艰难求生。  

“可恶,怎么会这样,刚刚一切都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出现这样的风暴。”  

路飞眼冒火光,见着眼前一切,素手无策,只能干着急。  

“该死,这种天气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风浪。一定有人在背后制造了这一切,我们必须找出他们。”  

蝙蝠侠立刻分析出眼前局势,催促着大家行动。  

李洛河道:“救人的事交给我,拜月教主先去查清事情源头。”  

说完,李洛河购买穿越符,穿越到了拜月教主所在的世界。  

刚刚落地,他抬手之间,一发尾兽炮,就像出膛的导弹,轰穿巨浪。  

尾兽炮洞穿巨浪,击垮海浪围成的幕布,飞出十数里外,这才猛然炸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