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杀了他(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亲妹妹依法论处?”  

杨戬挥动三尖两刃刀,直指猴子眉心:“你这猴子,说什么胡言胡语?婵儿怎么了?”  

“诶呦笑死老孙了,都事到如今了,你还在这里装模作样,你妹妹杨婵与人私通,私定了终身,甚至现在连孩子都生下来了,按照天条,女仙未经允准,结婚生子,该当如何?”  

猴子这句话,让杨戬漠然无情的脸色有了动容。  

“臭猴子!你说什么!信口开河,污蔑女仙,我看,不必褫夺仙籍,直接就地处决!”  

如今的杨戬,以经走火入魔,根本不能以常理论之,猴子心底一寒,知道自己的话戳中了杨戬心中柔弱之处,让杨戬升起了对自己的杀意,想也不想一个筋斗窜出十万八千里。  

杨戬面容阴晴不定看着猴子逃离的方向,声音一片冰寒道:“将千里眼顺风耳唤来!”  

如果说洪荒大宇宙,可能有些大,但天庭中除机密之处,有阵法守护之地外,有什么事情能够瞒得过千里眼和顺风耳?  

所以南天门发生的事情,两人第一时间就已经知道了。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心中都有些发毛。  

现如今杨戬变的有些厉害,丝毫不留情面,别看自己和他都是封神老人,他们可不敢保证杨戬会不会迁怒他们。  

所以在天兵来之前,两人去太白金星处领了差事,绕道北天门,直接下界了。  

寻千里眼顺风耳无果,杨戬又招来了哮天犬,结果哮天犬却匍匐在地,任凭杨戬如何问责,自是不开口。  

“好,好,我召千里眼,顺风耳,他们跑了,我询问你,你不吭声,好!好啊!你们以为本座没有了你们,就没有了办法不成?开天眼!”  

杨戬眉心天眼,上能遍察诸天,下能洞穿九幽,天眼神通下,纵然是九幽血海,三十三重天都不能阻挡分毫,更何况去去华山?  

“好,好啊!”  

杨戬面色铁青,猴子当面打了他的脸,让杨戬如何自持?当即暴喝:“哮天犬何在?速去灌江口,点齐兵将,随我一同去华山!”  

雪映宫是杨婵的宫殿所在,焦杰与杨婵恩爱百年,终育下一子,焦杰起名焦沉香。  

这日满月,按照凡间的习俗,孩子满月应该摆满月酒的。  

可焦沉香的身份尴尬,不易大张旗鼓,故而一家三口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就算是满月了。  

突然焦杰心有不安,与此同时,杨婵似乎也心有所感,将目光投向了焦杰。  

杨婵抓住焦杰的手:“夫君,我...我害怕,我怕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焦杰抓着杨婵的手,刚想安慰两声,突然宝莲灯大放光明。  

“杨婵妹子,杨婵妹子!快走!快走!”  

门外冲进来一个熟人,焦杰定睛一看,却是康安裕。  

焦杰刚想开口呼喊:“大舅”,转念一想,自己穿越了时间长河,现如今康安裕与自己并不相识。  

康安裕扫了焦杰一眼,又看到了杨婵怀中的婴儿,康安裕顿足:“妹子啊!你,你,你怎可如此啊!你身为女仙,却与人私定终身,这是大忌!你犯了天条了!”  

杨婵满不在乎道:“这有什么,我二哥就是司法天神,谁会抓我?”  

“妹子!听哥哥一句劝,赶快走吧!前来华山者,就是二爷!”  

“轰隆隆”  

不容杨婵反应过来,天外已经响起了震天擂鼓,天罗、地网封锁了虚空。  

康安裕深深看了杨婵一眼,闭目叹息:“哎!晚了!”说罢,身形虚幻,如同泡沫般破碎。  

天空中,老二张伯时小声询问:“如何?”  

康安裕叹息摇头,不肯多言。  

“梅山太尉康安裕,张伯时何在?”杨戬清冷的声音传来。  

“末将在!”  

“你二人率本部兵马,将杨婵带上天来!奸夫,逆子,一并处死!”  

康安裕大惊:“啊?二爷,不,不可啊!不要啊!”  

杨戬神情一寒:“你二人想违抗军令?”  

康安裕一凛,不敢多言,只得乖乖奉命行事。  

此时雪映宫的焦杰正在抵死沟通三尖两刃刀:“杨戬在干什么?他在玩真的吗?他疯了吗?他真的要杀我?”  

焦杰慌了,看这阵势,杨戬真的要杀自己?  

康安裕率领天兵攻伐,焦杰拼死抵抗,离地焰光旗化作战矛,战矛挥动间,好似有一个个文明在湮灭,每一矛,都有文明在诞生和毁灭。  

这是焦杰在继承了混沌魔猿的记忆后,自创的矛法,没有名字。  

战矛挥杀,寻常天兵根本不敢近身前来,一缕气机就能将天兵的神魂湮灭。  

康安裕不是焦杰对手,老二张伯时并肩作战,可依旧险象环生。  

老三李焕章,老四姚公麟,老五郭申,老六直健纷纷跳入战圈。  

梅山七圣精通战阵,七人联合,能杀金仙!  

焦杰虽然是天仙,可精通九转玄功,更是继承了混沌魔猿的记忆,手中的兵刃还是离地焰光旗所化,八人混战,一时间难分胜负。  

杨婵看的心急,让侍女灵芝照看焦沉香,自己想要去帮助焦杰,却不料被杨戬拦下。  

“二哥!你,你...”  

杨戬眼底流露出一丝不忍,但随即被冷漠冲散。  

“法大于天!你身为天庭女仙,竟私自与凡人私定终身,我杨戬能饶过你,天条却不能容你!”  

“我是你的二哥,但更是天庭的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