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得意吧,忘形了吗?【求月票(2/3)
上。
在路过一下物料砖头时,朱元璋不由的问道:“这一方砖多少钱啊?”
胡惟庸道:“均价,三十六铜钱一方。”
朱元璋闻言,有些心疼道:“三十六铜钱?这一方砖,够一个普通百姓吃半个多月了。”
就在他感叹时,又在那砖上看到一些字迹,不由疑惑道:“这砖上怎么还镶有人名和年月啊?”
胡惟庸道:“禀上位,开工之初,这批砖头或有缺损,或以次充好,属下认为铸造工程乃百年大计,万不可马虎,所以属下定了个规矩,责成各地窑厂每烧铸一块城砖,砖面上必须镶有砖匠的姓名、籍贯、年月及验砖者的官职所在。”
“如此一来,任何一块城砖出了问题,便可层层查下去,谁也脱不了责任。自从立了这个规矩,各地上交的城砖都成上品了。”
朱元璋闻言,顿时惊喜的说道:“好规矩呀!”
“惟庸啊,为官者,做一件好事容易,立条好规矩那就太不易了。”
胡惟庸道:“属下是这么跟他们说的,城墙要是开裂了,咱们当罚则罚,该杀则杀,谁也逃不掉。城墙要是千年常在的话,那他们的名字不也在城头上光照日月,万古长存吗?”
听着这话,朱元璋更是高兴了:“好规矩呀!”
说完,便转头道:“二虎,传令中书省,把胡惟庸所立的造砖砌名的规矩一直要延续下去,无论是各省、州、府、县都要照办。就是咱死后,后世之君也必须要延续此法。”
二虎道:“遵旨。”
谷/span而胡惟庸也感激道:“谢上位。”
朱元璋则道:“走,咱们去御花园看看。”
走在御花园的拱桥之上,朱元璋一脸乐呵的说道:“真不小啊。”
“对了,胡惟庸啊,你留个地方,给夫人当菜园。”
胡惟庸一愣:“上位说什么?”
朱元璋也不生气,再次说道:“咱说给夫人辟个地方,弄个菜园子。要不日后她到哪儿种菜去啊。”
闻言,胡惟庸道:“禀上位,历朝历代,岂有在御花园里开菜园子的规矩,这有损于天子尊贵呀。”
“再者,恕属下斗胆,大典之后,夫人就是正宫娘娘,母仪天下,种什么菜呀。”
“属下万死不敢从命。”
这胡惟庸,还以为朱元璋说这话在跟他开玩笑,一脸笑意的说着。
可朱元璋也不恼,淡淡的说道:“胡惟庸呀,你确实是一个忠直敢言之人呐。甚至以命抗旨,咱喜欢你这个性子。”
正当胡惟庸高兴时,朱元璋又说道:“不过咱也得提醒你一句,抗旨吗,不能一抗再抗。”
“听好喽,花园竣工之后,如果没有菜园子,咱只好将你活埋沤肥了。”
闻言,胡惟庸脸色大变。
这才明白自己这马屁拍马腿上了。
急忙跪地拱手道:“上位恕罪,属下明白了。”
朱元璋道:“明白就好,起来吧。”
就当朱元璋往前走着时,胡惟庸连忙上前扶着朱元璋的胳膊,生怕他从台阶上掉下来。
而朱元璋则缓缓说道:“惟庸呀,你还记得小明王吗?”
胡惟庸立马说道:“记得。”
朱元璋点头:“嗯,大虎马上要去滁州接明王回来,参加开国大典,咱有难言之隐呐。”
胡惟庸心中一思量,立马说道:“属下明白。”
朱元璋接着说道:“有些话,咱不好跟大虎直接说,总想找一个可靠之人。”
说到这里,朱元璋便闭口了。
胡惟庸见此,立马明白了朱元璋的心思,也清楚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忙说道:“皇上,属下自认为是个妥当人。”
朱元璋闻言,顺势便说道:“那好,那就由你去送大虎。”
又略微小声道:“记得啊,不好说的话,出城之后再说。”
说完,便朝着前方走去。
而胡惟庸,则暗暗的站在原地,体会着朱元璋说这话的意思。
临近傍晚时。
齐衡的大将军府。
陈都带着一名暗卫缓缓来到了齐衡的书房中。
瞧着来人,陈都立马将暗卫手中的情报交了上来。
齐衡拆开信封一看。
沉思片刻后对着面前的暗卫一挥手。
陈都和暗卫纷纷离开。
而齐衡则缓缓将手中的情报放在油灯上烧掉。
脸色有些凝重的感叹道:“这就开始了啊。”
原本一直被排除在权利中心以外的他,今日突然被朱元璋找了过去。
虽然不太明白朱元璋为何这主动的找他。
但他很清楚,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就不应该再回去。
朱元璋的忌惮已经显而易见。
丝毫不顾及当初在犄角岭拼死将他救出来的情意,不管商议任何军政大事都不跟他交流。
既然朱元璋已然做到了这一步,态度已经非常清楚。
齐衡也不会再抱有任何的侥幸之心。
所以,今日在朱元璋主动示好,将他找过去的时候。
齐衡不管对方是突然的大发善心还是如何,依旧按照自己之前的想法,故意的说了一些朱元璋不太爱听,或者说任何一个君王都不太爱听的话。
此时的他,已经不想再融入进去了。
相比于在朱元璋的权力中心,整日提心吊胆,还不如游离于外。
自在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最起码,靠着自己之前的功勋以及小舅子的身份,只要自己识趣,最起码能够熬到朱标死之前。
至于之后,就不得而知了。
这东西,猜是猜不出来的。
反正不管是作为兄弟,还是小舅子,齐衡已经将自己能做的事情全部做好了。
大明朝的根基也已经打下。
大局已定。
接下来
在路过一下物料砖头时,朱元璋不由的问道:“这一方砖多少钱啊?”
胡惟庸道:“均价,三十六铜钱一方。”
朱元璋闻言,有些心疼道:“三十六铜钱?这一方砖,够一个普通百姓吃半个多月了。”
就在他感叹时,又在那砖上看到一些字迹,不由疑惑道:“这砖上怎么还镶有人名和年月啊?”
胡惟庸道:“禀上位,开工之初,这批砖头或有缺损,或以次充好,属下认为铸造工程乃百年大计,万不可马虎,所以属下定了个规矩,责成各地窑厂每烧铸一块城砖,砖面上必须镶有砖匠的姓名、籍贯、年月及验砖者的官职所在。”
“如此一来,任何一块城砖出了问题,便可层层查下去,谁也脱不了责任。自从立了这个规矩,各地上交的城砖都成上品了。”
朱元璋闻言,顿时惊喜的说道:“好规矩呀!”
“惟庸啊,为官者,做一件好事容易,立条好规矩那就太不易了。”
胡惟庸道:“属下是这么跟他们说的,城墙要是开裂了,咱们当罚则罚,该杀则杀,谁也逃不掉。城墙要是千年常在的话,那他们的名字不也在城头上光照日月,万古长存吗?”
听着这话,朱元璋更是高兴了:“好规矩呀!”
说完,便转头道:“二虎,传令中书省,把胡惟庸所立的造砖砌名的规矩一直要延续下去,无论是各省、州、府、县都要照办。就是咱死后,后世之君也必须要延续此法。”
二虎道:“遵旨。”
谷/span而胡惟庸也感激道:“谢上位。”
朱元璋则道:“走,咱们去御花园看看。”
走在御花园的拱桥之上,朱元璋一脸乐呵的说道:“真不小啊。”
“对了,胡惟庸啊,你留个地方,给夫人当菜园。”
胡惟庸一愣:“上位说什么?”
朱元璋也不生气,再次说道:“咱说给夫人辟个地方,弄个菜园子。要不日后她到哪儿种菜去啊。”
闻言,胡惟庸道:“禀上位,历朝历代,岂有在御花园里开菜园子的规矩,这有损于天子尊贵呀。”
“再者,恕属下斗胆,大典之后,夫人就是正宫娘娘,母仪天下,种什么菜呀。”
“属下万死不敢从命。”
这胡惟庸,还以为朱元璋说这话在跟他开玩笑,一脸笑意的说着。
可朱元璋也不恼,淡淡的说道:“胡惟庸呀,你确实是一个忠直敢言之人呐。甚至以命抗旨,咱喜欢你这个性子。”
正当胡惟庸高兴时,朱元璋又说道:“不过咱也得提醒你一句,抗旨吗,不能一抗再抗。”
“听好喽,花园竣工之后,如果没有菜园子,咱只好将你活埋沤肥了。”
闻言,胡惟庸脸色大变。
这才明白自己这马屁拍马腿上了。
急忙跪地拱手道:“上位恕罪,属下明白了。”
朱元璋道:“明白就好,起来吧。”
就当朱元璋往前走着时,胡惟庸连忙上前扶着朱元璋的胳膊,生怕他从台阶上掉下来。
而朱元璋则缓缓说道:“惟庸呀,你还记得小明王吗?”
胡惟庸立马说道:“记得。”
朱元璋点头:“嗯,大虎马上要去滁州接明王回来,参加开国大典,咱有难言之隐呐。”
胡惟庸心中一思量,立马说道:“属下明白。”
朱元璋接着说道:“有些话,咱不好跟大虎直接说,总想找一个可靠之人。”
说到这里,朱元璋便闭口了。
胡惟庸见此,立马明白了朱元璋的心思,也清楚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忙说道:“皇上,属下自认为是个妥当人。”
朱元璋闻言,顺势便说道:“那好,那就由你去送大虎。”
又略微小声道:“记得啊,不好说的话,出城之后再说。”
说完,便朝着前方走去。
而胡惟庸,则暗暗的站在原地,体会着朱元璋说这话的意思。
临近傍晚时。
齐衡的大将军府。
陈都带着一名暗卫缓缓来到了齐衡的书房中。
瞧着来人,陈都立马将暗卫手中的情报交了上来。
齐衡拆开信封一看。
沉思片刻后对着面前的暗卫一挥手。
陈都和暗卫纷纷离开。
而齐衡则缓缓将手中的情报放在油灯上烧掉。
脸色有些凝重的感叹道:“这就开始了啊。”
原本一直被排除在权利中心以外的他,今日突然被朱元璋找了过去。
虽然不太明白朱元璋为何这主动的找他。
但他很清楚,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就不应该再回去。
朱元璋的忌惮已经显而易见。
丝毫不顾及当初在犄角岭拼死将他救出来的情意,不管商议任何军政大事都不跟他交流。
既然朱元璋已然做到了这一步,态度已经非常清楚。
齐衡也不会再抱有任何的侥幸之心。
所以,今日在朱元璋主动示好,将他找过去的时候。
齐衡不管对方是突然的大发善心还是如何,依旧按照自己之前的想法,故意的说了一些朱元璋不太爱听,或者说任何一个君王都不太爱听的话。
此时的他,已经不想再融入进去了。
相比于在朱元璋的权力中心,整日提心吊胆,还不如游离于外。
自在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最起码,靠着自己之前的功勋以及小舅子的身份,只要自己识趣,最起码能够熬到朱标死之前。
至于之后,就不得而知了。
这东西,猜是猜不出来的。
反正不管是作为兄弟,还是小舅子,齐衡已经将自己能做的事情全部做好了。
大明朝的根基也已经打下。
大局已定。
接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