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不是后宫不得干政嘛?【求月票(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出了门就不成了。”

说完,转身便离开了。

与此同时。

中书省内。

此刻即便天色渐暗,几位大臣们依旧在商议着。

此时的屋子里,唯一站在殿中的胡惟庸,说道:“属下认为,这头一桩急务乃是彻底取缔前元订立的所有苛捐杂税,两年之内新归附的州府概不纳粮,迅速恢复生产。”

“其二,将全国田土分为官田、民田,官田征租,民田收赋。官租高于民赋。两者区别对待。”

“其三,眼下北方各省土地荒芜,尤为严重。应将苏、松、杭、嘉、湖五府的无地民户迁徙北方荒芜地区,由朝廷提供耕牛稻种,令其屯耕,三年不纳税。”

“其四,民屯之外,应广设军屯、商屯。”

“其五,朝廷不应满足于辟荒救急之策,现在就应当制定常远规划。”

“属下以为,五年之内,当使全国军民足食。八年之内,当使全国粮产恢复到元世祖年间水平。既,岁入一千二百万担以上!”

“十年之内,当使全国粮价降至唐太宗贞观年间水平,既斗米,仅三钱!”

听着胡惟庸如此慷慨激昂的话,在场众官员不由的纷纷一笑。

虽然壮志可嘉,但目标实在定的大了些。

一旁的刘伯温,不由的开口问道:“惟庸啊,我有一个问题,你刚刚所说的主意都不错,不过我想问你,这个免税,那个免赋。如今的北方大军还在,元廷大军也还虎视眈眈,全国上下都需要粮食,各地都需要支援,可如今我们的国库呢,哪里有这么些的银粮。”

“再加上这些免除赋税,各地开支要如何解决呢?”

刘伯温其实并不是在故意找茬,而是想考校一下这个胡惟庸。

虽然胡惟庸是个后辈,但很多地方还是有亮眼之处的。

听到刘伯温的话,胡惟庸也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说道:“属下有一个办法。”

“哦?什么办法?”

“安丰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