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百官劝进【求月票(2/3)
却是实实在在的。
一旁的刘伯温忙说道:“大王明鉴,这正是天下草民们的心思。”
吕昶也是赞同的点点头。
而朱元璋见他们二人支持自己,笑了笑,说道:“立国,就得先正纲纪,正纲纪,咱就从历法开始。”
“如果连日月四季都定不下来,何为天下一统啊?”
“再者,连年战乱,百废待兴,治国以安民为本。欲安民就得先安其心哪,这部大统历就有安定人心之效,咱们呀,赶早不赶晚,立刻开印,颁行天下。”
听到朱元璋的话,众人都明白,这事朱元璋已经定了下来。
就在一旁的李善长还在犹豫之际。
刘伯温却说道:“大王,这么说来,这大统历就成了新朝的第一诏,而大王的登基诏书反而成了第二诏,这可真是乾坤再造,千古未见呐。”
听着刘伯温的话,朱元璋对于这样的事情反而不在乎:“真是千古未见嘛?那咱就让天下人见上一见!”
滁州明王宫外。
大虎率领着几名护卫,朝着明王宫走来。
在门口时,负责职守的大将立马对着走来的大虎拱手见礼道:“虎将军!”
大虎见此,也拱手还了一礼。
随后便从胸前将朱元璋的诏书拿了出来,交给了这名大将,同时问道:“这几天明王陛下怎么样了?”
在来到滁州城后,大虎便听到了有关小明王的事情。
如今这才担忧的问道。
听到大虎的询问,滁州监军立马说道:“昼夜不眠,茶饭不思,连人都瘦了一大圈了。”
不过,大虎却并不会因此而耽搁时间,直接说道:“准备一下,明儿一早我就带陛下去金陵。”
滁州监军立马回道:“遵命!”
“将军,请。”
小明王的大殿中。
大虎跪在地上朗声喊道:“前元将亡,新朝将立,吴王特派末将专程前来迎请陛下,前往金陵。”
“请陛下恩准。”
“并于明日起驾。”
听着大虎的话,龙椅上的小明王却一脸忧愁的说道:“将军,本王不想去金陵,本王住这挺好的。”
可大虎却说道:“请陛下放心起驾,末将担保陛下平安。再说,应天府已经为陛下建好了皇宫。”
胆怯懦弱的小明王,不由像个孩子一般,问道:“我不去成嘛?”
听着小明王的话,大虎没有说话,却摆出一副随时都要动手的姿态。
这时,小明王一旁的辅臣却看向了小明王。
显然,在私下他们对此事已有商讨。
见此,小明王只好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算了,我去。反正天下都是朱元璋的了,住哪儿还不一样,都是住在如来佛的掌中。”
大虎没有反驳,只说道:“陛下明鉴。”
第二天一大早。
大虎便带着小明王一同来到了江边的大船之上。
瞧着眼前的大船,小明王一边走着,一边对着身边的大虎担忧的说道:“这船,还稳当吧?”
大虎道:“陛下尽管放心,请。”
随着大船开始航行,大致到了午时。
大虎站在甲板上,看着身边的一名护卫使了个眼色,护卫立马拱手道:“是。”
很快。
一碟碟的酒菜便被将士们送了上来。
这时,大虎也缓缓走进了船舱。
瞧着坐在主位上的小明王,也没有丝毫的拘束,说道:“用点酒菜吧。”
可小明王瞧着面前的酒菜,却一口也不吃,说道:“我不饿。”
显然,是害怕这酒菜当中有毒。
但大虎却说道:“末将可是饿了。”
小明王道:“那将军请自便吧。”
闻言,大虎立马拱手道:“多谢陛下、”
说完,便自顾自的提起面前的酒肉开始大快朵颐。
瞧着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大虎,小明王不由的思考起来。
这大虎到底要做什么。
可没过一会儿。
坐在船舱椅子上的小明王,却突然瞧着地面上漫进来的河水,惊呼道:“将军!船舱进水了!”
“将军,船舱进水了!”
可是,坐在椅子上的大虎却丝毫没有理会,反而加快了自己吃东西的速度。
“来人啊!救命呐!”
随着船体的渐渐倾倒,大虎终于停止了吃东西,他缓缓看着面前的小明王,说道:“慌什么!”
“就算到了海底龙宫,末将也守着你!”
渐渐的,大船渐渐在那江河的中央沉没到了河底,再也没有了踪迹。
一如往常般平静的河面,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金陵城。
吴王府外。
二虎站在门外,高声喊道:“吴王上朝,众臣入殿!”
随着二虎的一声大吼,吴王府外站成两排的文武百官们,纷纷朝着吴王府中走进。
在来到了那吴王大殿之时。
李善长第一个跪在地上,对着台上的朱元璋喊道:“四方群雄已铲削殆尽,远近官民也无不归心,日月星辰,皆备于陛下。”
“乾坤再造,正当于此时。”
“臣率百官,再次泣血上奏,叩请陛下早正号位,以慰臣民之望。”
随着李善长这话说出口,身后的一排排文武纷纷同李善长一般跪在了地上。
可听着李善长的话,台上的朱元璋却面色如常的说道:“各位的心意咱领了。”
“但是元璋功浅德薄,岂敢妄自称尊哪。”
“不准。”
听着朱元璋的话,众臣纷纷喊道:“陛下!”
可朱元璋却道:“不要再这么叫了。”
李善长继续说道:“陛下屡屡谦让,显见明主圣君之德,足可感天动地。”
“臣等叩请陛下,念及天下苍生之厚望,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早日即位
一旁的刘伯温忙说道:“大王明鉴,这正是天下草民们的心思。”
吕昶也是赞同的点点头。
而朱元璋见他们二人支持自己,笑了笑,说道:“立国,就得先正纲纪,正纲纪,咱就从历法开始。”
“如果连日月四季都定不下来,何为天下一统啊?”
“再者,连年战乱,百废待兴,治国以安民为本。欲安民就得先安其心哪,这部大统历就有安定人心之效,咱们呀,赶早不赶晚,立刻开印,颁行天下。”
听到朱元璋的话,众人都明白,这事朱元璋已经定了下来。
就在一旁的李善长还在犹豫之际。
刘伯温却说道:“大王,这么说来,这大统历就成了新朝的第一诏,而大王的登基诏书反而成了第二诏,这可真是乾坤再造,千古未见呐。”
听着刘伯温的话,朱元璋对于这样的事情反而不在乎:“真是千古未见嘛?那咱就让天下人见上一见!”
滁州明王宫外。
大虎率领着几名护卫,朝着明王宫走来。
在门口时,负责职守的大将立马对着走来的大虎拱手见礼道:“虎将军!”
大虎见此,也拱手还了一礼。
随后便从胸前将朱元璋的诏书拿了出来,交给了这名大将,同时问道:“这几天明王陛下怎么样了?”
在来到滁州城后,大虎便听到了有关小明王的事情。
如今这才担忧的问道。
听到大虎的询问,滁州监军立马说道:“昼夜不眠,茶饭不思,连人都瘦了一大圈了。”
不过,大虎却并不会因此而耽搁时间,直接说道:“准备一下,明儿一早我就带陛下去金陵。”
滁州监军立马回道:“遵命!”
“将军,请。”
小明王的大殿中。
大虎跪在地上朗声喊道:“前元将亡,新朝将立,吴王特派末将专程前来迎请陛下,前往金陵。”
“请陛下恩准。”
“并于明日起驾。”
听着大虎的话,龙椅上的小明王却一脸忧愁的说道:“将军,本王不想去金陵,本王住这挺好的。”
可大虎却说道:“请陛下放心起驾,末将担保陛下平安。再说,应天府已经为陛下建好了皇宫。”
胆怯懦弱的小明王,不由像个孩子一般,问道:“我不去成嘛?”
听着小明王的话,大虎没有说话,却摆出一副随时都要动手的姿态。
这时,小明王一旁的辅臣却看向了小明王。
显然,在私下他们对此事已有商讨。
见此,小明王只好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算了,我去。反正天下都是朱元璋的了,住哪儿还不一样,都是住在如来佛的掌中。”
大虎没有反驳,只说道:“陛下明鉴。”
第二天一大早。
大虎便带着小明王一同来到了江边的大船之上。
瞧着眼前的大船,小明王一边走着,一边对着身边的大虎担忧的说道:“这船,还稳当吧?”
大虎道:“陛下尽管放心,请。”
随着大船开始航行,大致到了午时。
大虎站在甲板上,看着身边的一名护卫使了个眼色,护卫立马拱手道:“是。”
很快。
一碟碟的酒菜便被将士们送了上来。
这时,大虎也缓缓走进了船舱。
瞧着坐在主位上的小明王,也没有丝毫的拘束,说道:“用点酒菜吧。”
可小明王瞧着面前的酒菜,却一口也不吃,说道:“我不饿。”
显然,是害怕这酒菜当中有毒。
但大虎却说道:“末将可是饿了。”
小明王道:“那将军请自便吧。”
闻言,大虎立马拱手道:“多谢陛下、”
说完,便自顾自的提起面前的酒肉开始大快朵颐。
瞧着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大虎,小明王不由的思考起来。
这大虎到底要做什么。
可没过一会儿。
坐在船舱椅子上的小明王,却突然瞧着地面上漫进来的河水,惊呼道:“将军!船舱进水了!”
“将军,船舱进水了!”
可是,坐在椅子上的大虎却丝毫没有理会,反而加快了自己吃东西的速度。
“来人啊!救命呐!”
随着船体的渐渐倾倒,大虎终于停止了吃东西,他缓缓看着面前的小明王,说道:“慌什么!”
“就算到了海底龙宫,末将也守着你!”
渐渐的,大船渐渐在那江河的中央沉没到了河底,再也没有了踪迹。
一如往常般平静的河面,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金陵城。
吴王府外。
二虎站在门外,高声喊道:“吴王上朝,众臣入殿!”
随着二虎的一声大吼,吴王府外站成两排的文武百官们,纷纷朝着吴王府中走进。
在来到了那吴王大殿之时。
李善长第一个跪在地上,对着台上的朱元璋喊道:“四方群雄已铲削殆尽,远近官民也无不归心,日月星辰,皆备于陛下。”
“乾坤再造,正当于此时。”
“臣率百官,再次泣血上奏,叩请陛下早正号位,以慰臣民之望。”
随着李善长这话说出口,身后的一排排文武纷纷同李善长一般跪在了地上。
可听着李善长的话,台上的朱元璋却面色如常的说道:“各位的心意咱领了。”
“但是元璋功浅德薄,岂敢妄自称尊哪。”
“不准。”
听着朱元璋的话,众臣纷纷喊道:“陛下!”
可朱元璋却道:“不要再这么叫了。”
李善长继续说道:“陛下屡屡谦让,显见明主圣君之德,足可感天动地。”
“臣等叩请陛下,念及天下苍生之厚望,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早日即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