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7章境况堪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独孤秀儿入皇宫的事,不多时也传入了太子的东宫。  

那时,姬无双与肖子墨还在畅饮。  

按理说来了第三者,气氛多少会压抑些,可实际上二人还真就没多大反应。  

于大大咧咧的姬无双而言,添了个妃子就仿佛多了个能窜窜门子的邻里,不仅没有排斥感,反倒还挺愉悦。  

而于肖子墨而言则正好利用这位独孤秀儿的到来打破目前难以转变的僵局。  

尤其听说这位侧妃与姬无双平阶的事后,还异常的兴奋,甚至以为是自己的言语起了作用,皇上老子发了善心给刘璇重新寻了个正妻。  

故而,迎接那会子到场的也不是他,而是尚还头重脚轻,虚弱无力的刘璇。  

肖子墨则换上了道袍,立于高处恭迎这位本以为是正牌嫂嫂的独孤秀儿。  

可就在肖子墨对着阵仗憧憬美好那时,却被伴在独孤秀儿身侧的黎尚婉坏了兴致。  

一瞬间,他感觉到了危机,感觉到了不适,以为独孤秀儿是黎尚婉故意安插在东宫的一条眼线。  

这也便是黎尚婉的阴毒之处,故意对独孤秀儿示好的原因。目的便是离间几人的关系,瓦解老皇上刘德的政治目的。  

为此,临出宫时,黎尚婉还故意以娘家的姿态与刘璇知会了一番。  

“璇儿啊,秀儿以后可就交给你了,你可得宠着她点儿哈…”  

“咳咳咳,母后且放宽心,璇儿定会加倍疼惜秀儿。”  

刘璇虽嘴上道着倍加疼惜,可心里却对这个独孤秀儿警惕万分,即便她貌赛西施,秀比飞燕。  

这样一来,独孤秀儿在东宫的状况可想而知,虽然锦衣玉食,虽然享受着正妃的待遇,但却终日里见不到刘璇,还没大婚就已然被打入冷宫。  

她又哪里知道这一切的一切,全是拜黎尚婉的殷勤所致?甚至还单纯的以为是礼仪之故,大婚之后就会有所改观。  

与之状况截然相反,姬无双倒是忙的不亦乐乎,动辄就被请去刘璇的寝殿小坐,或是在朝凤殿与‘太子’把酒言欢。  

期间,这两位太子还被频繁的‘请’去老皇上的养心殿,或分析政治局势,或警告异心将会导致的后果,当然也提及到了这两位平阶的妃子。  

听说独孤秀儿是指给自己的,肖子墨登时便是抗拒,旋即与刘德倔强理论,道,若是不把姬无双指给自己,就会强行把姬无双带走,大有撂挑子走人的态势。  

“大胆逆子!竟敢忤逆于朕!”  

“若是再逼儿臣,儿臣就带着无双离开!”  

“拐走皇嫂可知何罪!”  

“无双本就是儿臣的妻,又何罪之有!”  

“你你你!来人呐!”  

“父皇要做什么?要将儿臣押入天牢?”  

“…秀儿可是万里挑一的奇女子,哪里比不上那个砒霜(姬无双)!”  

“即是如此,指给皇兄便罢!”  

“顽梗不化!顽梗不化!逆子!你这个逆子!!”  

“父皇!父皇!父皇!!”  

训教无果下,老皇上只觉血冲头顶,旋即眼前一黑便厥了过去。  

事情难道就这么僵着?哪能呢?  

试问,天下的父母又有几位能别得过自己的子女呢?即便是九五之尊的皇上!  

细细思量了一番,左右这个儿子也是个隐形的存在,即便把姬无双指给她,又有谁会知道呢?  

况且姬无双与刘璇还未曾大婚,独孤秀儿又是如此的优秀。  

于是乎,老皇上刘德便改变了策略,打算游说刘璇。  

于他而言,刘璇性子温润比肖子墨要好调教的多,还道刘璇定会以大局为重。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得到的回答却是与他所想的大相径庭。  

说得通透些,那便是刘璇不认!  

原因有三;一,太子之尊。二,礼法不和,三,忌惮独孤秀儿与黎皇后的过从甚密。  

且句句铿锵,言辞凿凿。  

那刻的刘璇,就差没明说,父皇这么惯着二弟,不如直接把儿臣的太子位给了他得了。  

一时间,刘德竟被这个印象中温顺的嫡长子怼的哑口无言,尴尬到了极点。  

按理说这等事都是由皇后代劳的,皇帝本不应该出面,可没办法,情况特殊。  

既然两个儿子互不相让,刘德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独孤秀儿身上。  

甚至想法还近乎荒谬。  

那便是不顾礼法的,任由这位独孤秀儿施展媚术,直至扯出其中一人。  

也正是为此,太子大婚的时日也被刘德延后了。  

这可把皇后黎尚婉乐坏了。  

无形中也为黎尚婉的阴谋算计留得了时间。  

也就是说,黎尚婉要趁着这个空档利用双生子的流言大做文章。  

说得明确些,黎尚婉打算把其中一人调离皇宫杀之,然后宣告太子殁,再把两位势力强大的待嫁美人光明正大的收入刘辟的囊中,继而根系繁茂,达到篡夺江山的目的。  

正月二十九,未央殿举办平安宴。  

此番宴会可谓是自太子刘璇病卧这五六年间头一次的盛大朝会。  

规模自不必说了,为了彰显恩德,刘德还把三品以上官员携家眷到场的典制,特例为从五品以上。  

那晚的未央宫,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本就富丽堂皇的宫殿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华丽壮观。  

正所谓,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在堂皇与华灯的映衬下,坐在金鸾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