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讲条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五百三十章讲条件盯着向天笑看了一会儿,鹿野法王垂目开口道:  

“唐长老修为莫深如是,那昆仑派都还能击败贵门,想来更是厉害了。”  

装出愤慨的样子,向天笑回应道:“那昆仑派诡计多端,借朝廷之势打压我唐门,方才有此败。”  

说完,向天笑长身一礼,语带恳求的朗声道:  

“还请贵教出手相助!!”  

话音一落,谈笑等人立即将车辆罩布揭开。  

顿时,洞中响起一片“啧啧”的惊叹声。  

车中非是金银、亦非珍宝,却是一车的青色茶砖!!  

南番人有一种饮食习俗,名曰:酥油茶。  

是南番日常必饮之物,也是待客之选。  

做法是,先用砖茶熬煮成浓浓的茶汁,滤出茶叶,倒入茶罐,放在一旁待用。  

做茶时,取适量的浓茶汁加一定比例的水和盐,倒入“董莫”,加入酥油,再用力将“甲罗”上下来回搅动,待水乳交融便成了可口的酥油茶。  

然而,南番气候并不适应种茶,每年都要以大量金银牛马与武朝交易。  

所以,茶叶就成了武朝严禁向南番私人贸易的商品。  

换句话说,向天笑这是又走私了。  

并且,武朝与南番交易的茶叶,都是以沱茶茶饼为主。  

比起蜀中的青茶砖来,就要差了几个档次。  

向天笑带来的青茶砖,每一块,对于南番来讲都是价值不菲。(此处有杜撰。)  

相对洞中阇梨的惊叹,鹿野法王到是神色平常,只是淡淡的说道:  

“唐长老有心了。”  

向天笑嘴角扯出一丝微笑,随即装着摇头叹气道:  

“若是贵教不愿相助,还请容我唐门于南番休养生息。”  

鹿野法王面带微笑,平淡言道:“南番之地属南王所有,我教只管教化万民,与武朝武林还是有区别的。”  

此话说了等于没说,但在聪明人听来,却是意味深沉。  

一来就拿南王说事,这就是有意推迟。  

又言什么教化万民,实际是讲南番之民尽是信徒。  

最后说与武朝武林有区别,实际是在讲武林规矩。  

什么武林规矩?  

寻人依托,没有好处怎么行?  

向天笑心中暗笑,他巴不得聊这些,因为他也有诉求。  

拱拱手,向天笑朗声道:“法王有何要求,还请明示?”  

鹿野又是淡笑,言道:“我教讲清净信心,所持三味耶戒,若能持戒,自有加持。”  

‘你妹,想让我入教?’向天笑在心里骂道。  

所谓清净信心、三味耶戒,说白了就是让信徒抛开所有,信奉上师,将这种信奉转为一种戒律。  

换个说法就是——迷信!  

“贵教之神力,唐某自是心神向往,只是师门规矩所限,只能远观不能身侍。”向天笑也是诡诈。  

法王:“心若所向,诚心奉持,自有果报。”  

(如果不信我,后果你知道。)  

向天笑:“一心向佛,所见皆佛。”  

(心意到了就行了吧。)  

法王:“奉持三宝,身心如一。”  

(光是心意不够,还要诚意。)  

向天笑:“佛祖心中坐,酒肉穿肠过。”  

(诚意肯定有,但我还是要吃饭的)  

法王:“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总是要给点的。)  

向天笑:“万水千山总是情,少给一点行不行?”  

(这一句…)  

法王:“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好处不够,是不行的。)  

“…”向天笑有些词穷了,自问论口舌之利,肯定不如念经的人,不如开门见山。  

“你们都下去”向天笑转身对弟子言道。  

法王也十分懂事,挥了挥手,一众阇梨施礼退下。  

片刻,洞中仅有向天笑与法王两人。  

向天笑手一招,吸过一莆团,盘腿一坐,直言道:  

“法王,我们也别绕了,有什么条件说吧!”  

法王还是那一付死样子,微笑道:  

“观音泪!”  

撇了撇嘴,向天笑估计对方就是要这个,张嘴便是谎话:  

“观音泪的制作分实物与功法,本门现在也没有。”  

点点头,法王道:“有方法便好。”  

向天笑:“那我要千年玄参。”  

顿时,法王沉默。  

半晌,法王道:“我们有协议的,可用参天丸来换。”  

原来如此,向天笑终于知道,唐门与白教的交易是怎么回事了,逐开口道:  

“法王是知道的,这参天丸需要千年玄参为主药。”  

法王不笑了,沉声问道:“唐长老,贵门现在还有制作的能力吗?”  

向天笑心里一突,看来这秃驴不好骗呀,那就只能…  

“法王容我考虑一下。”向天笑道。  

法王:“可!”  

回去的路上,向天笑让弟子们四处逛逛。  

名为上香,实为探查黑教祭坛。  

向天笑也问过迦迦萝,黑教祭坛的样式,后者十分神秘的回答道:“一见便知。”  

‘见了鬼的一见便知,我看这庙里到处都像’向天笑一边在心里腹诽,一边回去房间。  

刚到房前,向天笑霎时一愣。  

谛听对于千秋璃月来讲,是被动技,对于向天笑则是主动技能。  

处身他人地盘,向天笑还是比较小心谨慎的。  

此刻,通过谛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