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美食屋爆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二天的生意明显好了起来,或许是刚才店里的人气吸引了外面路过的人,不时的有顾客上门就餐,虽然依然有见到菜单和价格就离开的,但总体来说,情况和开业首日不可同日而语。  

陈墨知道,这还只是开始,做餐饮,一定要有回头客,口碑的力量不能忽视,好的口碑会形成滚雪球式的宣传效应。  

首批食材的50个鸡蛋,在第二天下午就销售一空。  

陈墨心虚的向系统再次申请制作茶叶蛋的食材原料。  

系统提示:由于美食屋开业初期,首月的食材可采用赊账的方式申请,月底一同结算。  

得了,还没赚钱,就开始背上债务了。  

不过身为美食屋系统的主人,在这种中华料理从零开始的大背景下,陈墨还是有底气的。  

不虚。  

第二天晚上8点打烊,陈墨统计了一下,一共卖出了70个鸡蛋!  

营业额一下子翻了接近12倍!  

春风里这条街道,人口居住本就比较密集,口碑效应一旦形成,茶叶蛋的销量一定会爆炸的!  

陈墨兴奋的算了算今天的收入。  

70个鸡蛋,就是1400元的流水,原料算400吧,那么就有1000元的纯收入,和系统55分成,那么自己也能拿到500了。  

即便按照现在的程度计算,一个月的收入也有大概15000元。  

这对于大学刚毕业的陈墨来说,可是一笔巨款!  

当天晚上陈墨又兴奋了一夜,翻来覆去睡不着,看了看空荡荡的卧室。  

除了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和一个衣柜,别无其它,虽说装修的挺温馨,但总体还是比较空旷。  

衣柜是沿墙定制打造的,中间留出了一块空隙,摆放着一台过时的老式电视机,笨重的机盒和现在轻薄的液晶电视完全不在一个时代。  

陈墨曾经尝试打开这台老爷电视机,但毫无反应,才算知道为何原来的房主这么好心,还留了一台电视在这里。  

等有钱了,第一件事,就是买台液晶电视放在屋里,最好还能配台XBOX,这样晚上也不至于太无聊了。  

躺在床上的陈墨兴奋的畅想着。  

嗯,应该先给乡下的爷爷奶奶买台空调装上,还要买台抽油烟机,爷爷每次做菜的时候,厨房的油烟实在是太大了。  

再给爸妈买个按摩仪吧,老妈的肩经常疼,每天晚上都要老爸帮忙按摩,有了按摩仪,不仅按摩的效果好,老爸也能轻松一些。  

......  

带着这些美好的愿望,陈墨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第三天,美食屋爆了!  

陈墨打开门震惊的发现,门口早就已经排起了长队。  

排在队伍最前面的,还是老面孔。  

只是这一次...  

大妈伸出了4根手指,“给我们来四个。”  

......  

这下陈墨终于知道为何系统限定每人每天只能买两个茶叶蛋了。  

高瞻远瞩啊!  

陈墨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见识距离系统,果然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美食屋门口的队伍排的老长,就像某家科技公司发售新品手机,或者某家运动品牌发售新款球鞋一样火爆。  

随大流的心态和超强的口碑,让排队来的人有增无减!  

幸好每个顾客只能买两个,否则这一锅锅的做下来,排队的顾客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这样子的话,既能保证每个顾客都能吃到茶叶蛋,又能照顾到所有顾客的感受,虽说有些顾客对只能买两个茶叶蛋有些不满,但吃过之后的神情,让陈墨知道,他们还会回来的。  

忙活了一天,陈墨已经不知道从原料柜里取了多少次原料,在厨房里做了多少锅茶叶蛋。  

反正只要茶叶蛋一出锅,立即抢购一空。  

20元一个茶叶蛋?  

在爆款面前,20元根本不值一提。  

当然,今天陈墨又拒绝了不少大客户,和想要加价购买更多一些的顾客。  

这一天,陈墨终于知道,什么叫做收钱收到手软,扫码支付的到账信息更像一首美妙的音乐,时刻振奋着陈墨的干劲。  

第三天打烊之后,陈墨已经累的没时间清点今天的营业额了,反正系统的收银台有自动记账功能,零失误率,加上系统每天限购两个茶叶蛋这种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让陈墨对美食屋系统百分百的放心。  

倒在床上的陈墨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当夜无梦,哈喇子倒是留了不少...  

这种火爆的局面持续了一周时间,陈墨不仅将茶叶蛋卖的春风里街知巷闻,更认识了不少街道的邻居们。  

除了中年男人徐明,小胖子学生倪帅,那两名每天不拉的老两口,陈墨也知道了名字,大爷名叫张侃,是一名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大妈叫彭玲,军队的文工团出身。  

难以想象,上过战场的军人,对待自己的老伴会这么温柔。  

拥有了铁粉之后,陈墨的小店知名度开始逐渐的响亮起来,不过食客中开始逐渐响起了异样的声音。  

“老板,你就不能多做点菜品吗?茶叶蛋虽然好吃,但每天只能买俩,根本不解馋啊!”  

“就是,就是,还有没有新的料理,我们都很期待着呢。”  

“饿着肚子来的,走的时候反而更饿了,老板你忍心这么对待我们吗?”  

面对着食客们的质疑和期待,陈墨压力山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