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内部风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外面的天色已经开始了略显昏暗,黄昏的光芒再次照射在沧浪山之中,给万物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衣裳。  

修炼室中的林乞已经在修炼室之中,修炼了两个时辰左右。  

而本身十五元念力储备,在这段时间的炼化之中,已经悄然见底。  

在林乞的识海之中,有着一丝与一水铜钱的联系,也变得越发难以割舍。  

这也说明,一水玄器的炼化进度已经接近了尾声。  

好在林乞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碎灵境武者,念力修为已经达到神塔境初期的层次。  

十五元的念力修为来炼化一水铜钱,也是刚好足够。  

终于,在最后一点念力融入眼前缓缓盘旋的一水铜钱之中,林乞眼眸猛地睁开,心神微微一动。  

眼前的一水铜钱在缓缓旋转之中,缓缓消失。  

当它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在识海的无边黑暗当中,缓缓盘旋了起来,接受着林乞心生的念力缓慢滋养。  

林乞感觉到识海之中的异样,站起身来,走到窗户的旁边,接受这一天最后仅剩的阳光照射,念力恢复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在庭院之内,花圃之中的鲜花盛开的景象,也跟着落入林乞的眼中,一切都显得极为的和谐。  

这时,林乞再次心神一动,手掌伸开,一枚铜钱又重现出现在手掌之中。  

一水铜钱隔着一指的距离,在半空中静静地悬浮着。  

林乞看着精致的一水铜钱,轻笑道:“终于算是炼化成功!!”  

心神中与一水铜钱的联系,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按照归时虚所说,一水铜钱是一种辅助性的上品玄器,对应着神塔境界。  

功用主要分为三种,第一,自然是可以储物,空间的大小十米——十米——十米,有足足一一千立方米的空间。  

相比上品玄器百门储物戒指的一百立方米,足足大了九倍!!  

这一点,足以可以体现一水铜钱的不凡之处。  

储物不是最主要的功能,其二也是林乞现在比较在意的事情——可以抵挡逍遥境初期的武者念力攻击!  

这一点就极为的重要。  

毕竟,识海和肉身都是武者的根本,哪一样缺少,都不能称之为武者,识海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没有识海的肉身,是死的;没有肉身的识海,也将是无法长存于天地之间。  

至少,对于现在自己来说,就是如此。  

这对于他人念力攻击防御的功能,对于自己来说,无疑于增添了自己的一份实力。  

至少,在面临同境界的武者,林乞不会怕对方任何针对识海发起的念力攻击或者影响的法门。  

其三,便是可以在让武者进入其中,就如同一个小型的洞天福地一般。  

在一千立方米的空间之内,林乞可以在里面种植一些灵药、灵草等等天材地宝,而且还极为的隐蔽,不会被别人发现。  

这一点,对于自己将来运用生命能来打量催熟一些灵药的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隐蔽场所。  

林乞想到此处,看了一眼外面的黄昏。  

身影一下子从修炼室跳起,顺着窗户,穿过一层淡淡的光幕,来到了庭院之内,随意开始了走动,放松了一下心情。  

不一会,林乞来到了小池塘处,几个洞口正从里面涌出一些山泉水,荡起了一层层涟漪。  

林乞看着清澈水面中倒影,努力抑制住嘴角的笑意,面部紧张,明显忍得很辛苦。  

最终,一道爽朗的大笑声自庭院之中,朝着周围闯荡!  

“真是瞌睡来了,有人地递枕头!!”  

林乞大笑过后,情不自禁地嘀咕了一句。  

而飞出了林乞识海的一水玄器,就在林乞的肩头盘旋,时刻跟着林乞脚步,沿着池塘边而去,很是人性化。  

之前自己利用生命之力直接催熟空灵果树的时候,生怕被别人发现。  

并且为了保险起见,林乞在深夜中催熟空灵果树的时候,还特意弄了一个简易的木屋,试图抵住别人的视线,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但这种保险的措施,并不能一直用,若是被别人发现,难免会引起他人的好奇心:“这名弟子鬼鬼祟祟,在小黑屋里面干嘛?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最怕就是这些疑心重的沧浪山弟子!  

但现在,这一点可以无忧!  

有了一水铜钱,自己可以进入其中,暗中培育一些灵药!  

当然这些灵药的体型不能太大,不能超过一水铜钱的极限,也算是一种局限。  

林乞想到此处,看了一眼空间修炼场,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些黑色的枝叶——正是空灵果树,不禁暗道:  

“要不提前把空灵果树给拔了,先行移植到一水铜钱里面,这样的话,就可以解决自己现在这个难题了!!”  

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催熟空灵果树,结出来许多空灵果,才是对自己最关键的事情。  

其他的一些灵物或者灵药的话,对现在的自己用处并不是很大。  

这些结出来的空灵果无论是卖出去,还是自己服用都是一种极为号的方式。  

“哎哎…别想远了!还没进一水铜钱里面呢!”林乞提醒了自己一句,放松地差不多了,又朝着修炼屋里面而去。  

当然,这一次是走正门,而不是跳窗户。  

修炼屋之中。  

灵石灯闪耀着。  

此时的林乞念力修为已经完全恢复,一水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