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票房神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老的梦想,同期还有一篇《心歌魅影》是关于记忆移植的小说。正好和高考作文题不谋而合,继而《科幻杂志》发行数量暴涨10倍!  

所以说高考可以改变人生,也可以改变一家杂志的命运,甚至改编了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  

《科幻世界》每年一次评选的“银河奖”是中国最权威的科幻文学奖,1999年的一等奖叫《带上她的眼睛》,作者是刘慈欣。2000年,刘慈欣的作品获得《银河奖》特等奖,这就是我想拍摄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大家都应该看过吗?  

那自然是,在座的大半都是科幻爱好者,反倒是曾启毫无印象。  

郭同学继续说:“想象一下,几十亿人类躲在地下,用几千座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发动机推动,在领航宇宙飞船的指引下,向太阳系外飞行,要用2500年在星际间流浪,找寻人类的归宿…何其壮观,那不是流浪,那是史诗般的旅行!”  

有个上了岁数的貌似导演举手表示要发言,获得许可后,他说:“我觉得郭同学想法是好的,但是真的很难,纵观几十年的国内电影,科幻片寥寥无几,也许大家能说出《珊瑚岛上的死光》,哦《还有霹雳贝贝》,那《错位》,《大气层消失》,《合成人》,哪位再举出五部,凑上十部出来?  

纵观这些科幻片,和国外的差距是什么?全方位差距,道具,背景,特效等等…  

现代科技来源于国外,现在工业来源于国外,科幻片是建筑在工业和科技基础上的,这是真的差距,和情怀无关…  

另一个有点岁数的似乎也是导演说:“1990前冯小宁导演拍摄科幻片《大气层消失》,演员是吕丽萍和吴京…安…”  

导演看看台上站着的功夫片演员吴健将,接着说:“成本一共是50万,等到前年拍《黄河绝恋》的时候,也不过三四百万,片中的轰炸军舰都是导演自己做的模型,这是体制的经费问题,现在放开了些,拍高成本的电影怎么才能收回成本呢?”  

两位导演都是有资历的,说的也是很真实的现实。让曾启也颇有感触,这和游戏业所处的环境背景还真像,技术落后,资本轻视,人才缺乏。唯一幸运的,找到网络游戏这一条快车道后,中国游戏快速超车,那么电影呢?  

据说张艺谋正在拍摄的《英雄》将是一次极具冒险的尝试,3千万美元的制作经费要怎么收得回来,大家在拭目以待,据说靠国内,还要靠国际市场。  

郭同学站在台上缓缓的说:“我想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都有有希望的。我觉得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吴健将拍着他的肩膀:“说好了,等你拍《流浪地球》的时候,找我来客串?”  

郭同学说:“可以啊,客串我可不给钱,你最好还能赞助一些…”  

台下那位导演问:“那么郭同学,你认为这部电影要什么时候拍出来呢?票房预计又是多少呢?”  

郭同学说:“假如今天是开始一个梦想,我想十八年后他会长大,那就是2019年上映…”  

曾启听了愣了一下,2019年,这是在自己重生的后一年,自己毫不知情。  

郭同学继续说:“参考这样一部科幻电影最低需要2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那么要5000万美元票房才能收回成本,差不多要4亿6千万票房吧…”  

台下一片唏嘘,这等于2000年中国电影票房的50…  

吴健将给他打气:“别这么低,科幻片《黑客帝国》票房是4.6亿美元,你跟它对标,《流浪地球》票房来个46亿人民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