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杨婵昏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杨婵得到李道清夫妇的允许,带着灵珠子的尸体离开了李府,一路向着乾元山方向飞行。  

但是,杨婵却是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背着一个人飞行是有多么难。  

她才刚修行功法没有多久,本身就法力低微,而且才刚刚学会飞行,根本就不熟练,更别提带着一个人了,所以才飞出李府八十多里路程,她的法力便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杨婵感觉到自己法力快要消耗殆尽时,唯恐自己掉落下去,便不再飞行,降落到地面上。  

杨婵发现与预想的很不同,预想中,她背着灵珠子一路飞到乾元山,而现在却是法力消耗殆尽。  

她心中疑惑:怎么会这样?我的法力为什么会消耗得这么快!还有好长的路要走,我该怎么办?  

可是,不会有人来回答她的疑惑。  

杨婵想不明白,便放弃了。毕竟,先将灵珠子带回乾元山要紧,其他的都可以放到一边。  

她看了看背上的灵珠子,神色焦急,语气坚定地说道:“灵珠子,你放心,我一定会将你带到乾元山的!”  

“虽然我没有了法力,但是我还有双脚,我可以背着你一步一步地走到乾元山,到时候你师尊一定会有办法救你!”  

杨婵抬头望向前方不见尽头的路,咬了咬牙,背着灵珠子的尸体,一步一步地向前行走。  

这条路并不是想象中平坦而且宽广的大道,一路通向乾元山。  

这条前往乾元山的道路上,需要走过那崎岖难走的羊肠小道,也需要穿过那郁郁葱葱的树林,还需要翻越那不好走的丘陵,等等。  

杨婵背着灵珠子行走,她需要走的不仅仅是乾元山到李府的八百里路,她还需要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境。  

遇到湖泊,她需要绕路走,遇到爬不过去的崇山峻岭,她还是需要绕路走。  

其中如果再遇到什么凶猛的野兽之类的,她还需要背着灵珠子快速逃跑。  

虽说乾元山离李府只有八百里路程,但那是飞行,如果走的话,远远不止八百里,更别提还带着一个人了。  

不对!不是带着一个人,而是背着一具尸体,这样的难度就更加不用说了。  

杨婵背着灵珠子一步步地走着,绕路,翻山,逃跑,使她心力憔悴。  

…………………………  

平顶山到昆仑山的路途中。  

一个人带着一条狗此时正在翻越一座崇山峻岭,这一人一狗便是杨戬和哮天犬主仆了。  

杨戬将哮天犬揣在怀中,正在小心翼翼地攀爬一座陡峭的崖壁,他抬头望了望,眼看就快要到顶了。  

终于,杨戬爬上了顶端,累得筋疲力尽。  

他将哮天犬从怀中放到地上,自己则是累得躺在了地上,但脸上却露出了笑容。  

哮天犬走到杨戬地身旁,用舌头舔了舔杨戬头上的汗珠,杨戬笑着摸了摸哮天犬的头。  

金光洞中。  

太乙真人自杨婵走了以后,就无法再静下心来闭目打坐。  

他绕过案桌,来到了莲花池边,望着这满池的莲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良久之后,太乙真人望向李府的方向,说了一句:“我那徒儿啊,唉,希望杨婵能够顺利的将他的尸身背回来吧。”  

“要不然转世之后,不知道要修炼多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  

书老现在则是缓慢地走在前往玉泉山的路上。  

柳青还在苦苦地寻找着寻找着杨戬。  

………………………  

杨婵背着灵珠子正在翻越一座丘陵,她已经浑身筋疲力尽,一步一步,缓慢而又沉重。  

从金光洞中出来后,她便赶往李府。  

在李府中,看见灵珠子的尸身,心中悲痛不已。  

然后,又受到了李夫人的责备,心中愧疚不已。  

最后,没有一刻停歇,背上灵珠子便赶往乾元山。  

杨婵现在的大脑已经不是那么的清醒了,现在全凭这一股信念:我要将灵珠子背回去。  

杨婵就是这样一步步缓慢地机械式的背着灵珠子行走。  

“啊!”  

杨婵踩到了一块石头,摔倒在了地上,她背上的灵珠子被甩了出去。  

这一摔将杨婵摔醒了,她趴在地上回过神来,双眼在寻找着什么,口中呢喃着:“灵珠子,灵珠子。”  

最终,她看到了灵珠子就在她前方不远处,她挣扎着站起来,跑到灵珠子身边。  

杨婵蹲下身子,对着灵珠子说:“灵珠子,你一定会没事的,太乙真人一定会有办法的。”  

她站起来,想要将灵珠子再次背在身上。  

但是杨婵真的已经筋疲力尽了,又怎么背得动灵珠子呢?  

“啊!”  

杨婵这一次被灵珠子拽倒在地。  

杨婵看着灵珠子,流下了泪水,显得很无助。  

“灵珠子,我真的好没用啊,连你的尸体都不能够背回去。”  

“我刚刚学会飞行,可是载着你飞,一会儿我就没有法力了,我现在也没有力气了,我该怎么将你带回乾元山啊?该怎么办啊?”杨婵对着灵珠子绝望地喊道。  

杨婵流着泪水似乎说完这些话恢复了一点力气,咬了咬牙,再次挣扎着站了起来。  

精疲力尽的杨婵最终终于再次背起了灵珠子,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对着背上的灵珠子说道:“灵珠子,你放心,我一定会将你带会乾元山的。”  

但是杨婵刚迈出一步,又倒在了地上,而灵珠子身上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