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前往洛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函谷关前,杨凡策马如飞,骑着赤兔宝马跑起来风驰电掣,让众将士看的连声喝彩,赤兔马像一团燃烧的烈火,无论冲到哪里,哪里便一片火红。  

赤兔马杨凡足足训了两天,总算彻底降服了它,一丈宽的障碍只需轻轻一抖丝缰,赤兔马便能轻易的一跃而过。  

这就相当于后世的超级跑车—布拉迪威龙!  

而且杨凡惊喜的发现,降服赤兔马之后,他的骑术一连提升了两级,达到了8级,很多之前做不了的动作,现在却异常轻松。  

系统的任何一项属性提升,都不只是单纯的数字发生改变,而是实打实的提升杨凡的实力。  

荀攸站在函谷关的关墙上,凝视着策马疾驰的杨凡,他现在真有点看不透杨凡,明明已经占据了函谷关,可一连两日,杨凡都按兵不动。  

虽然这是荀攸希望看到的,可他总觉得不合常理,洛阳近在咫尺,谁能不动心?  

“主公!你的骑术又精进了不少。”  

过了半个时辰,从杨凡手中接过赤兔马的缰绳,草根由衷的称赞道。  

杨凡微微一笑:“还差得远呢,以后还得勤加练习,对了,洛阳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吗?”  

草根摇了摇头:“没有,估计快了。”  

他话音刚落,远处飞来一骑,正是杨凡派出去的斥候。  

斥候飞马来到近前,急忙翻身下马,大声禀报道:“主公!何进已经答应遣返宦官离京,就这两日,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就会全部离京。”  

消息自然是张韩传递给斥候的,杨凡听完后,嘴角浮出一丝冷笑,吩咐道:“再探再报!”  

“喏!”斥候答应着,上马飞驰而去。  

杨凡迈步登上了函谷关,见到荀攸,笑着问道:“先生!你刚才都听到了吧,何进再次改变了主意,要放十常侍一马,把他们全部遣返故里。”  

荀攸眉头一皱,叹息道:“何进优柔寡断,难成大事,既然已经把外兵招来,何不一鼓作气把十常侍除掉呢,一旦把这些宦官遣返故里,难保日后不会卷土重来。”  

杨凡道:“放心吧,何进的主意变来变去,又不是第一次了,相信很快他就会改变主意的,即便他不肯,有人也会逼他这么做。”  

荀攸道:“你指的是袁绍?”  

杨凡点点头:“何进不过是一个杀猪的屠夫,他之所以改变主意,动了恻忍之心,不过是性情使然罢了,袁绍可比他狠辣的多。”  

果然,没多久,袁绍便私自以何进的名义假传命令,让各地郡守缉拿宦官的亲属。  

袁绍不仅要逼何进痛下决心,也要把十常侍的退路掐死。  

到了第四日,裴潜也带人来到了函谷关,他刚刚得到消息,听说杨凡领兵夺了函谷关,可把裴潜吓坏了。  

一见面,裴潜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杨凡正在城墙上跟荀攸下棋,下的是象棋,杨凡并没有出兵攻打洛阳。  

荀攸一开始不熟悉规则,连输了三盘,可三盘之后,杨凡便再也没有赢过。  

弄的杨凡哭笑不得,心说:“古人的智慧真不能小看,这玩意我在后世下了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回,可也才仅仅只赢了他三盘。”  

“主公!莫非你带兵前来函谷关,只是为了下棋赏景的吗?”在旁边看了一会,裴潜对这种新奇之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杨凡道:“天下人都盼着彻底铲除宦官的势力,我自然也不例外,在我看来,那何进未必能办成此事。”  

袁绍的做法彻底把十常侍给激怒了,他们再无退路,经过一番密谋,十常侍决定先下手为强。  

张韩有幸参与了这次密谋,马上派人把消息送给杨凡。  

杨凡接到消息,冷笑一声:“何进死期将至,传我命令,马上起兵,兵发洛阳!”  

“主公!洛阳乃是天子脚下,冒然率大军前往,必惹人非议。”裴潜急忙劝阻。  

杨凡道:“文兴!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但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函谷关我都占了,若是什么也不做,岂不更惹人非议。”  

“那主公想带多少人前往洛阳?”  

“三万!”  

裴潜吓了一大跳,“啊?主公!万万不可,你这么做必然授人以柄,朝中文武也会说主公有不臣之心,意图篡逆。”  

杨凡道:“文兴!你知道我杨凡从来忠于的就不是朝廷,我只忠心于大汉的百姓。”  

荀攸听后吃惊不已,这些日子经过观察,他相信杨凡是真心愿意帮助那些百姓,可他竟然把朝廷如此不放在眼里。  

如此个性分明的一个人,真不知该让荀攸说什么好?对杨凡,他既欣赏,有时又很惧怕,因为他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杨凡不屑的说道:“天下的百姓虽然心里认同朝廷,可朝廷带给了他们什么,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这天下到处是逃难的百姓,到处是在死亡线挣扎的百姓,饿殍遍野,路有死骨,这就是朝廷带给他们的残酷的现实。”  

杨凡往身后一指:“看到了吗,我的将士至今都裹着黄巾,可河东境内没有一个人说我是反叛,没有一个百姓痛恨我,这我已经很知足了。”  

如果杨凡十恶不赦,荀攸或许心里还不会感到矛盾,可他一方面不承认朝廷,一方面又真心爱护百姓,这让荀攸很难去评价杨凡,也很难下定决心辅佐他。  

在函谷关留下两千精兵,让徐晃镇守,杨凡把剩下的三万名将士全部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