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归顺朝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燕迟疑不决,举棋不定,他叹了口气,忽然转移了话题,“于毒,今后我们何去何从你想过没有?”  

于毒一愣,不解的看着他,“渠帅,你怎么了?我们有几十万兵马,啸聚山林,纵横一方,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张燕轻轻摇了摇头,说道:“黄巾灭亡在即,接下来朝廷的对手是谁?正因为我们聚众数十万,必然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于毒道:“渠帅,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果朝廷真要派兵围剿我们,咱们也不用害怕。”  

可张燕却明显底气不足,之前,有张角在前面替他遮风挡雨,朝廷没有理睬黑山军,可现在情况不同了,黄巾覆灭,指日可待,张燕近来日夜不安,辗转难眠。  

他很有谋略,行事圆滑,轻易不会给自己树敌,正因为这样,为人处世张燕远不如杨凡果断狠辣。  

如何对付杨凡,张燕左右摇摆,迟迟拿不定主意。  

他既想跟杨凡交朋友,又想杀了他,甚至还想把杨凡抓起来交给朝廷。  

“渠帅,难道你想接受朝廷的招安?”  

张燕也不点头,也不摇头,“我还没想好,这种事必须经过慎重考虑,先看看情况再说吧。”  

于毒叹了口气,从内心深处,他不赞成归顺朝廷,既然张燕能说出这番话,说明他已经动了归顺的心思。  

转过天来,张燕再次设宴,杨凡坦然赴约,席间,张燕有意考较他,便问道:“杨兄弟,依你之见,张宝能支撑多久?宛城的黄巾又能坚持多久?”  

杨凡喝了一口酒,叹息道:“实不相瞒,朱儁皇甫嵩都是当世名将,不出旬月,便是我义军覆灭之期。”  

张燕直直的看着杨凡,没想到他说的如此坦然。  

“真是可惜,那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我?唉。”  

杨凡又重重的叹了口气,“你也看到了,我身边这点人马不值一提,能找个容身之地就不错了,我打算去投奔白波郭太。”  

“哦。”  

张燕点点头,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只要杨凡不在太行山落脚,就不会对他构成威胁,河内远在千里之外,张燕并不担心杨凡会成为他的对手。  

张燕又问:“兄弟觉得,朝廷剿灭黄巾之后,接下来会做什么?”  

黄巾大势已去,这是谁都无法更改的事情。  

张燕把自己困在这里,杨凡早就猜到了他的用意,至少他有对付自己的打算,只不过还没下定决心。  

杨凡反问道“张兄是担心朝廷会对付你们?”  

张燕有些尴尬,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我身边有这么多兵马,朝廷又不是瞎子,岂能对我坐视不理。”  

杨凡故作神秘的的笑了“天下大势,瞬息万变,照目前的情形来看,朝廷剿灭张宝之后,必然会掉转矛头对付黑山军,可有些事情往往出人意料,据我所知,汉中最近兴起了五斗米教,西凉那边也不安定,天下即将大乱,朝廷说不定根本就顾不上黑山军。”  

“是吗?”  

张燕半信半疑的看着杨凡,如果真像他说的那样,他就不用担心了。  

杨凡倒了一杯酒,两人对碰了一下,一饮而尽,杨凡问道:“张兄,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我都是自家兄弟,不必遮掩,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大树底下好乘凉!”杨凡眯着眼睛笑了。  

“此话何意?”  

“张兄难道没想过要归顺朝廷吗?”  

“嗯?”  

张燕的心里登时咯噔一下,差点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  

张燕的确动了归顺朝廷的心思,但还没有付之行动,他心里仍有很多的顾虑。  

一旦归顺,朝廷会不会放过他,会不会夺了他的兵权?这些都让他寝食不安,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杨凡解释道“黄巾虽然没有灭掉汉廷,惨淡收场,但也并非毫无收获,各地叛乱四起,朝廷早已力不从心,不得不将权利下放让各地州牧刺史自行招募人马。如此一来,那些拥兵自重的封疆大吏日益做大,他们岂会拱手把到手的权利和兵马再让出来,断然不会。他们会割据一方,静观天下大势的变化,一旦机会来临,他们就会进一步扩充实力,甚至会逐鹿中原。”  

张燕断然看不到如此长远的局势变化,但杨凡的一番话,无疑等于在他心里投下了一块石头,让他心情无法平静。  

“若果真如你所说,若是归顺朝廷,对我有什么好处?”  

这才是张燕最关心的。  

杨凡笑道“好处就是,现在你所拥有的将来还是你的,而你现在的身份在朝廷眼里是叛乱,是反贼!归顺之后,摇身一变,黑山军便有了合法的身份,再也没人敌视你们,也不用担心被朝廷征剿。”  

杨凡自己其实也很动心,五斗米教、黑山张燕、韩遂、马腾、哪一个不是反叛出身,可他们的身份,轻而易举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封疆大吏。  

张燕激动的喜出望外,“兄弟,你说的是真的?”  

“不信张兄尽可拭目以待,我想很快凉州就会大乱,到那个时候,朝廷根本无力对付你,你尽可坐地起价,跟朝廷好好的商谈一番。”  

杨凡这么做也只不过是顺手推了一把,即便没有他出谋献策,用不了多久,张燕也会归顺朝廷。  

几万人被困在黑山上,杨凡并不介意,照吃照睡,日夜操练人马,他发现即便不打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