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公共厕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烂泥渡路出来是一个十字路口,再往前就是通往玩具厂那边的北护塘路和上海玩具厂。按王建东的计划,小拐往陆家嘴路。  

谢雨生这会儿突然便急,停下来脚踏车想去厕所。  

谢路得笑道:“阿生,小便的话就找一个背人的角落,或是树下草丛就地解决好了。都是大男人,还有啥好难为情的?”  

王建东熟悉路况,说道:“小的,还是大的?小的话,旁边小巷里马路边就有小便池。大的就要去前面陆家嘴小学对过弄堂里的公共厕所。”  

一行人就去公共厕所。进去的弄堂的路面是用鹅卵石铺成的,弄身极窄,两边曾经刷过白粉的灰墙上爬满了青苔和霉迹子。落水管子的边上写着“不要随地大小便”的警示。  

等他们走到公共厕所的时候,却还要排队。  

“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需要排队?”  

王建东对此习以为常,说道:“公共厕所哪有不要排队的?加上今朝礼拜天,很多人都起床晚的。”  

不时有人过来厕所倒、涮马桶,一阵阵气味飘过。王建浦和谢路得都捂住嘴巴,小心地呼吸。  

值得称道的是厕所的外面有一排阅报栏,从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一直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一应俱全,并且基本上还是近几天较新的报纸。  

等王建东和谢雨生方便出来,王建浦笑话道:“阿生,你们的报纸也有在这里展示的。”  

谢路得呵呵一笑,说:“册那,不仅能减轻生理负担,还能再神清气爽地博览群报,汲取精神营养,算是得到完美结合了。”  

继续骑车。谢路得意犹未尽地笑笑,说道:“我给你们讲一个笑话。”  

他说,现在上海的公共厕所有许多是两层的蹲坑,下层为了清理方便,一般有一人多高。话说一次接待外宾来访,因单位领导听人说外国的厕所是全自动的,连擦屁股都是按一下按钮就可以,为了不丢人,于是就安排人把厕所也装上按钮,只是接通电源,下面派人拿竹竿夹上卫生纸,只要外宾解大便完了,一按按钮,下面就给他擦屁股。  

一切顺利,外宾方便后一按按钮,下面的人就给他擦屁股,外宾觉得很新奇,想不到中国还有这么先进的设备,出于好奇,想看个究竟,就趴下仔细看看,又按了一下按钮,下面的人以为没有擦干净,又来一下。好了,这次就擦在外宾的嘴巴上了。  

四人哈哈大笑。  

王建浦说道:“这几年我托领导的福,走了不少的国家。讲实话,不仅是领略过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也领略过不同国家的厕所文化。今天我也给你们说几个在国外遇见的厕所趣事。”  

他说,欧洲的城市街头一般都很漂亮,但是找个公共厕所却十分不容易。前年去法国,那里的公厕可真是不敢恭维。因为附近没有公厕,连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地下过街通道里都到处弥漫着尿骚味。当时为了解除内急之苦,快步如飞跑进一间咖啡屋,交钱买了杯咖啡,才获恩准使用那间咖啡屋的卫生间。那店小二也是谙熟业务,知道这么跑着来的一定是内急使然,不用我说话,他一边收钱一边就递给我卫生间钥匙。  

还有一次在法国戛纳附近的一个小镇,公厕的蹲坑里竟然堂而皇之满眼都是“黄白之物”。  

讲完这些,王建浦说:“在这样的公厕里,人真的不敢去想有“尊严”这个东西的。”  

谢雨生笑笑,说道:“我去过埃及。埃及也算是世界上一等一的旅游大国了,他们的一些旅游设施还是有水准的。但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他们那里尿比油贵。”  

“埃及各地公共卫生间的水平差异很大。但是不管好坏,每间公共厕所都有人在那收钱,一张嘴就是两磅。”他接着说,“晓得伐,当时埃及的加油站里汽油才卖一磅一升,所以讲一泡尿值两升油钱的。”  

王建浦说道:“欧洲人讲,抽水马桶改变了欧洲。实际上在抽水马桶发明之前,欧洲人的屎尿都是就近“泼洒”,靠大街的泼洒于大街,靠大河的泼洒于大河。伦敦桥最初就是公共厕所,人们在桥上如厕,排泄物直接落入下面的泰晤士河。欧洲那时候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瘟疫,就与这种生活环境有密切联系。”  

谢路得哈哈笑出声来:“还有这种事体?那他们还不如中国古代的。”  

“古代中国人非常注重如厕问题的,好吧?”谢雨生接过话题说道,“古时候的有钱人家,上厕所要换衣服,所以如厕又被委婉地称为“更衣”,这个叫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厕所又名“更衣室”。”  

他又说道:“但也不是所有的有钱人都有这么好的厕所,哪怕是国君都不一定有。左传里有个故事,讲晋景公上厕所:将食,涨,如厕,陷而卒。意思就是晋景公吃饭的时候觉得有点腹胀,就去上厕所,不小心掉进茅坑死了。”  

“从这一句你就可以想象到古时候的厕所长什么样了,其实就是一大粪坑,粪坑上面搭着板块,供如厕者蹲着,稍不小心,身体失去重心就会跌进粪坑里…大到一个成年人可以整个人掉下去而不会被卡在半道上。”  

“晋景公也真够窝囊的。”王建东忍不住大笑,想了想又说道,“连一国之君的厕所都这么糟糕,恐怕老百姓就更不要说了。”  

谢雨生说:“晚报曾就上海马桶问题作过采访调查,得出来的数据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