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檄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皇宫,御书房。  

金珠是听过大周女帝的故事的,决意来此之时,就已经做好了打一场硬仗的准备。她知道她的对手很是强大,但她身为一国公主,也绝不会堕了吐蕃王朝的威势。  

所以,她走进这高高的宫墙之时,脊背挺得很直,微微扬起下巴,肃然的神色中甚至几分舍身忘死的愤然之色。  

可是,她来的或许有些不是时候。  

女帝正在用晚膳,见有客人来访,很是自然的邀请两人一同进餐,还特地让御膳房多加了两道素菜。  

桑娃很有身为护卫的自觉,很是客气的推脱一番。  

女帝也没有勉强,让身边的侍女将饭菜打包了,说等会儿让小和尚带走,末了感慨一句,“当年莲花生好不容易跳出泥沼,没想到他的弟子还是重蹈了覆辙。”  

转念又道:“不过也没什么好强求的,你师父是你师父,你是你。莲花生若非在红尘翻了几个跟头,也不会有后来的所谓顿悟。”  

桑娃淡淡的笑着,因为牵涉到自家师尊,倒是不好说什么。  

金珠感觉自己被无视了,很有几分气恼,再次行了礼,虽丝毫不乱,却硬邦邦的带着几分火气,请女帝为她主持公道。  

女帝手中拿着筷子,含笑瞧过来,道:“来,坐下边吃边说,谁欺负你了?”  

金珠咬了咬牙,觉得她在把自己当做小孩子,不过,这番显示亲近的举动,说不定也是心虚的表现…她没有动,抬眸,毫不胆怯的直视着对方的眼睛,将自己的遭遇讲了一遍——  

她是吐蕃公主,奉命同母亲一起来大周拜访女帝,以示吐蕃与大周交好的诚意。然而,她们刚入了关,就被绑架了。她好不容易逃出来,母亲为了救她,却是生死不知。  

这是个很长的故事,金珠讲述之时,想到那段黑暗的日子,想到母亲倒在血泊里的模样,心中不由酸涩,却是强撑着没让眼泪掉下来。  

她说完了,再次行了礼,“请陛下为金珠做主,救出我母后。”  

女帝放下了碗筷,静静的看了她许久,道:“金珠…你今年多大了?十二岁?”  

金珠回道:“十三。”  

女帝点了点头,“才十三岁啊…”  

她语气中的叹息,让金珠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正准备反驳,却听女帝继续道:“看来吐蕃王当真是病的不轻啊,竟将十三岁的到如此境地。”  

金珠再也无法保持平静,睁大了眼睛看着她,惊愕不已,“你、你…”  

刚刚女帝那句话,在旁人听来,像是对吐蕃王的辱骂,但金珠却很清楚…吐蕃王,她的父王,的确病得很重。  

其实,从去年冬天开始,吐蕃王的身体就已经不大好了。但这件事只有王后、几个王子,再加上丞相大人知情。  

为什么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帝会知道这件事?  

“吓到你了?”女帝眨了下眼,似乎还带着几分歉疚,转到之前的话题,道:“放心,这件事大周定会给公主一个交待,公主不妨先说说看,你想要什么补偿。”  

或许是她的眼神太温和,金珠很快镇定下来…就算父王病了又如何?这跟眼前的事情有何关系?正是因为父王病了,她才更要在此时站出来啊。  

她握了握拳,正了正神色,道:“几个月前,大周与吐蕃签订了一份和约,吐蕃王后与公主的性命,该不会抵不过一介西平侯的性命吧?本公主希望陛下能废止和约。”  

女帝看了看她,又看了眼桑娃,突然笑了,起身,道:“小公主,账不是这么算的。”  

她走到正座那边,轻轻一拂袖,坐下,抬眼——  

她的神情仍旧是温和的,嘴角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却流露出一种高高在上的、俯瞰众生的傲慢与疏离。  

金珠心头微震,强自打起了精神,扬了扬下巴,毫不示弱的与之对视。女帝的眼神并没有多少侵略性,让她觉得自己似乎稍稍占了点上风。  

女帝淡淡道:“朕刚刚拟了一份旨意,犹豫着要不要发出去。公主不妨帮朕斟酌斟酌?”  

那边,苓儿已经安排宫女们将饭菜撤下,又去里间捧了一份圣旨出来,恭敬的递到那位吐蕃公主的眼前。  

金珠略不解,却还是接过来,打开看了看…然而,只看了一眼,她的眼神便开始颤抖了——  

这,这是,这是一篇,讨伐吐蕃的檄文!!  

是命令凉阳军与西南军联合进军,夹击吐蕃王城的军令!!!  

金珠蓦然抬头,握着圣旨的手也不由得收紧,“陛下…”  

女帝平静的看着她,缓缓道:“西平侯之事,吐蕃该承担多少责任,公主想必比朕更清楚。大周并未向吐蕃索要赔偿,只是要求设两个通商城镇,请吐蕃王对大周的商客宽容一二,应该不算过分吧?”  

金珠并不曾知晓和约的内容,这会儿也听不出什么过分不过分来,不过,既然是大周要求的,吐蕃定然是吃亏的,那所谓的“宽容一二”,应该不会那么简单。  

女帝继续道:“吐蕃不愿意答应互市的条件,转头却跟一群乱匪合作,意图通过贩卖昆仑奴在洛阳城安插内线,居心何在?朕也想问问公主,你是否也是吐蕃王布置的一枚暗子,若非这次抓到了幕后主使,你又会以何种方式出现在朕的面前?图穷匕见?”  

金珠几乎要将那道圣旨揉碎了,道:“这是诬陷!”  

女帝微微抬起一边的嘴角,淡淡一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