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局后(1/2)
曾府的失火案,最后查到地下城,还多亏了两个人——
一个是风月公子,一个是萧煜。
风月公子将曾府的产业都卖给容公子,表面上看是送了容公子一份大礼。不过,也因此将容公子推到了风口浪尖。
叶蓉虽然在中秋夜就见过夙风,还说出了“不管中秋夜出了什么乱子都会算在容公子名下”这种话,但真正让她断定曾府失火跟地下城脱不了干系的,还是因为风月公子的这番举动。
至于萧煜,就得从长安地下城说起了。
那天晚上,在暗香楼的宴厅发生了一件事,一件陈嚣会忽略,但萧煜却会上心的事——
在萧煜提出说,王赛留下的产业该由易水楼继承的时候。长安地下城的那位老大,石坚,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查清王赛的死因并为他报仇,二是杀了战歌,最后一条是送一批货到洛阳城,谈成一笔生意。
这三个条件,陈嚣注意到的是前两天,但萧煜注意到的却是最后一条。
当时,石坚的原话是:“秋天快到了,往年这个时辰,商队已经出发了…易水楼若是能谈成洛阳那笔生意,证明自己有实力胜任牙行管事的位置,想必,在座的也没什么异议了。”
石坚既然把这一条说出来,还放在了最后一条,说明完成这件事并不会比前两条更容易。
洛阳与长安之间的商道是很安全的,即便是普通的商人,半路被劫货的可能性也非常低。对于江湖人来说,就更不存在什么危险了。
那么,这笔生意的难处,定然是在洛阳这方面。
生意难做,一个可能性是竞争激烈,交易的另一方可能提出苛刻的条件甚至临时变卦,另一个可能性,就是生意本身有问题。
再考虑到地下城的身份,很难不让人怀疑这笔生意的合法性。
在洛阳做什么生意,会有掉脑袋的风险?
不算少,但也不会很多。
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都会跟京城的安全有关。若是京城乱了,皇家的安全也就很难不出问题了。
如此,由不得萧煜这位大皇子不上心。
前段时间,萧煜奉旨陪使者吃喝玩乐。
他是京城有名的纨绔子弟,使者表面上尊敬他,实际上心底里是很瞧不起这位大皇子的,尤其是吐蕃使者,经常当着他的面相互之间用吐蕃语交流,在发现萧煜听不懂之后就更加肆无忌惮,说了许多不中听的话。
萧煜其实是会吐蕃语的,不过并未表现出什么,对使者的发泄也并未在意。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本就如此,只讲利益,不讲感情,上次谈判吐蕃吃了亏,他们心里不舒服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有次,他们的谈话引起了萧煜的注意。
那天萧煜带着使者在洛河有船,正在给两人介绍沿岸的风景,往来的船只,之类的,突然听见使者说了一句:“是何老大。”
他循着两人的视线看过去,就见河边走过几个江湖人士,领头的那人看着略眼熟…再听使者的对话,才知道,吐蕃使者在找一个人,有个叫何老大的人在负责这件事,说若是被城防军先找到那个人就完蛋了。
然后,萧煜想起来,在哪里见过那位何老大了。
当天送使者回了驿馆,他便找到了战歌,将这事说了一通,很是义愤填膺的,说早知道长安地下城没那么简单,不曾想连勾结夷敌之事都做得出来,之类的。
战歌将两边的线索梳理一番,也就不难推测出这桩生意是怎么回事了。剩下的问题就只是抓住何老大,找到曾老板。
萧煜背后骂的厉害,第二日还是照常笑眯眯的陪着使者四处玩乐。
到了秋闱放榜那日,跟随萧煜出门游玩的使者比较多,原本不怎么出门的桑娃和骨碌也出来了。等看到放榜时的盛况,吐蕃使者提出,想去太学看看,突厥使者也表示对大周第一学府很感兴趣。
萧煜原本并未起疑,乐呵呵的带他们去了。
不过,使者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突厥使者那边因为骨碌的缘故都比较沉默,吐蕃这边,正使却没什么威慑力,两位副使仍旧一路交谈着。
萧煜无意间听到“没找到”“何老大”“脱身”之类的字眼之后,耳朵就竖起来了…他面上仍旧笑呵呵的,继续给诸位使者介绍太学的历史,欧阳山长的光荣事迹,之类的,注意力却是都集中在身后两人的谈话上了。
从两人口中,萧煜得知,最近城里风声有些紧,何老大想逃。而使者之所以来太学,也是因为何老大最后查到的线索就在这里。
萧煜听到这里有些担心,若是使者在太学里弄出什么乱子,他可担不起。于是,说起了自己跟欧阳先生的那点儿恩怨…这般,他这个大皇子领着他们进去,太学可能都不开门,还是去请王尚书来比较稳妥。
这般,他让使者先去太学门厅等着,跑去请礼部尚书王之策之前,却是先去了一趟…
战歌道:“萧煜的担心倒是有些多余,欧阳山长前一日把风月公子赎出去的时候,就得知了其中的厉害关系。老先生却是不理会,只说风月公子既然无罪,那关着他就更不妥当了,愣是把人带走了。”
陈嚣略略松了口气,“所以,猎场的局,是欧阳先生和叶将军的主意?”
战歌喝了口水,微微挑眉,“这很重要吗?”
陈嚣稍一想,觉得似乎也没那么重要。只是,欧阳山长和叶将军
一个是风月公子,一个是萧煜。
风月公子将曾府的产业都卖给容公子,表面上看是送了容公子一份大礼。不过,也因此将容公子推到了风口浪尖。
叶蓉虽然在中秋夜就见过夙风,还说出了“不管中秋夜出了什么乱子都会算在容公子名下”这种话,但真正让她断定曾府失火跟地下城脱不了干系的,还是因为风月公子的这番举动。
至于萧煜,就得从长安地下城说起了。
那天晚上,在暗香楼的宴厅发生了一件事,一件陈嚣会忽略,但萧煜却会上心的事——
在萧煜提出说,王赛留下的产业该由易水楼继承的时候。长安地下城的那位老大,石坚,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查清王赛的死因并为他报仇,二是杀了战歌,最后一条是送一批货到洛阳城,谈成一笔生意。
这三个条件,陈嚣注意到的是前两天,但萧煜注意到的却是最后一条。
当时,石坚的原话是:“秋天快到了,往年这个时辰,商队已经出发了…易水楼若是能谈成洛阳那笔生意,证明自己有实力胜任牙行管事的位置,想必,在座的也没什么异议了。”
石坚既然把这一条说出来,还放在了最后一条,说明完成这件事并不会比前两条更容易。
洛阳与长安之间的商道是很安全的,即便是普通的商人,半路被劫货的可能性也非常低。对于江湖人来说,就更不存在什么危险了。
那么,这笔生意的难处,定然是在洛阳这方面。
生意难做,一个可能性是竞争激烈,交易的另一方可能提出苛刻的条件甚至临时变卦,另一个可能性,就是生意本身有问题。
再考虑到地下城的身份,很难不让人怀疑这笔生意的合法性。
在洛阳做什么生意,会有掉脑袋的风险?
不算少,但也不会很多。
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都会跟京城的安全有关。若是京城乱了,皇家的安全也就很难不出问题了。
如此,由不得萧煜这位大皇子不上心。
前段时间,萧煜奉旨陪使者吃喝玩乐。
他是京城有名的纨绔子弟,使者表面上尊敬他,实际上心底里是很瞧不起这位大皇子的,尤其是吐蕃使者,经常当着他的面相互之间用吐蕃语交流,在发现萧煜听不懂之后就更加肆无忌惮,说了许多不中听的话。
萧煜其实是会吐蕃语的,不过并未表现出什么,对使者的发泄也并未在意。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本就如此,只讲利益,不讲感情,上次谈判吐蕃吃了亏,他们心里不舒服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有次,他们的谈话引起了萧煜的注意。
那天萧煜带着使者在洛河有船,正在给两人介绍沿岸的风景,往来的船只,之类的,突然听见使者说了一句:“是何老大。”
他循着两人的视线看过去,就见河边走过几个江湖人士,领头的那人看着略眼熟…再听使者的对话,才知道,吐蕃使者在找一个人,有个叫何老大的人在负责这件事,说若是被城防军先找到那个人就完蛋了。
然后,萧煜想起来,在哪里见过那位何老大了。
当天送使者回了驿馆,他便找到了战歌,将这事说了一通,很是义愤填膺的,说早知道长安地下城没那么简单,不曾想连勾结夷敌之事都做得出来,之类的。
战歌将两边的线索梳理一番,也就不难推测出这桩生意是怎么回事了。剩下的问题就只是抓住何老大,找到曾老板。
萧煜背后骂的厉害,第二日还是照常笑眯眯的陪着使者四处玩乐。
到了秋闱放榜那日,跟随萧煜出门游玩的使者比较多,原本不怎么出门的桑娃和骨碌也出来了。等看到放榜时的盛况,吐蕃使者提出,想去太学看看,突厥使者也表示对大周第一学府很感兴趣。
萧煜原本并未起疑,乐呵呵的带他们去了。
不过,使者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突厥使者那边因为骨碌的缘故都比较沉默,吐蕃这边,正使却没什么威慑力,两位副使仍旧一路交谈着。
萧煜无意间听到“没找到”“何老大”“脱身”之类的字眼之后,耳朵就竖起来了…他面上仍旧笑呵呵的,继续给诸位使者介绍太学的历史,欧阳山长的光荣事迹,之类的,注意力却是都集中在身后两人的谈话上了。
从两人口中,萧煜得知,最近城里风声有些紧,何老大想逃。而使者之所以来太学,也是因为何老大最后查到的线索就在这里。
萧煜听到这里有些担心,若是使者在太学里弄出什么乱子,他可担不起。于是,说起了自己跟欧阳先生的那点儿恩怨…这般,他这个大皇子领着他们进去,太学可能都不开门,还是去请王尚书来比较稳妥。
这般,他让使者先去太学门厅等着,跑去请礼部尚书王之策之前,却是先去了一趟…
战歌道:“萧煜的担心倒是有些多余,欧阳山长前一日把风月公子赎出去的时候,就得知了其中的厉害关系。老先生却是不理会,只说风月公子既然无罪,那关着他就更不妥当了,愣是把人带走了。”
陈嚣略略松了口气,“所以,猎场的局,是欧阳先生和叶将军的主意?”
战歌喝了口水,微微挑眉,“这很重要吗?”
陈嚣稍一想,觉得似乎也没那么重要。只是,欧阳山长和叶将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