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夺回京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恐不能服众,于是让毛云凤做大将军,张宇做副将。  

毛云凤为人温和,有眼力,他早就看武曌不对劲,如今突然醒悟,武曌这是有孕在身!  

四个月的身孕,再想装成普通人,已经是不可能了。  

毛云凤眼睛都快瞪掉了,女皇怀孕,这是多大的事啊!若是放在以前,估计京城的大儒会骂翻了天,李氏皇族会去太庙闹事,满朝文武议论四起。  

但是,战王闹了这一出,谁还敢多说话?现在满朝文武,除了赵谢两家寥寥几人,其他都是武曌新安排的新人,这些新人都是小世家出身,自然拥戴武曌。  

而那些大儒,在战王反叛时,龟缩家中,现在自然也不敢出来。毕竟还是要脸面的。  

那么,武曌怀的谁的孩子?  

看着她注视张宇的眼神,毛云凤立即明白个所以然。  

“我的天啊!”毛云凤忍不住地赞叹,越加佩服张宇。  

这家伙简直是仙人转世,如今竟然拿下武曌,将来若是诞下男婴,那岂不是太子了?牛逼,太牛逼了,自己不做皇帝,生个儿子做皇帝,而不用背上骂声。  

越想,越觉得张宇这招太猛了。  

所以,此次抗击金国,自己虽然是统帅,但如何做,毛云凤立即明明白白。  

大军整理粮草,准备五日后开拔。  

话说战王,带着魏忠国、李云,领残兵一万多人,避开岳英和潘伟明,投靠了胡人。  

见到金国的完颜青,此人面容傲气,道“你就是李泷泽?”  

战王心中大怒,但脸色没有任何表情。没办法,自己大业失败,如今投靠金国,必须看他的脸色。  

“是!”战王拱手道。  

“我问你!你们大周对敌的神器,是什么?竟然能发出雷霆巨响,砸在地上威力巨大,冲入方阵冲击很猛,让我的兵马死伤惨重!”完颜青问道。  

战王面色阴晴,将火炮详细介绍。  

完颜青听完,久久不语。  

“本王听说,大周三千兵马杀入突厥,冲破王庭,杀入王帐,诛杀突厥可汗。我以为夸大其词,是突厥太弱,被大周人抓了可乘之机,没想到竟都是真的。有此神器,攻破突厥王庭轻而易举。若是有十万大军北上,灭掉突厥有轻而易举!”完颜青震惊道“此种神器,大周有多少?”  

“据我所知,张宇的火炮营是一百架,京城有近三十架,不知道还有没有私藏。至于他们中间的火药、炮弹,更是不得而知。但料想数量巨大。”战王道“这个张宇,从进入京城已来,开公司、统领北衙暗卫,发明创造,制作火药、火炮,所作种种,都不像是一个弱冠青年该干的,他为何能发明这种神器?就是把火炮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难以想象和发明啊!”战王叹了一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败在这个小师弟手中一点不亏。若是没有他,自己能否夺下江山?  

很显然,是能的。毕竟自己准备了那么多的后手。  

完颜青在大帐中来回走动,开始思量下一步的行动。  

他还真的不知道如何面对火炮。  

“依我之见,张宇让岳英带来了大批火炮,现在王爷你人数众多,必须不怕牺牲,以多数的压倒性力量,消灭岳英!夺走火炮。千万不能等大周的更多兵马前来。一旦他们兵马增加,在想取胜,难上加难。”战王建议道。  

完颜青自然不会相信战王这个投靠的人,而且他还曾是大周的战王,鬼知道他的心诚不诚,万一是大周的计谋,那就麻烦了。毕竟大周人最喜欢耍阴谋。  

所以完颜青笑了笑,并未多说。  

战王知道完颜青还不信任自己,于是叹了一声。  

京城的兵马已经准备就绪,毛云凤统领十万大军,张宇为副将,开拔北上。  

武曌站在城墙上,望着离去的大军,心中感慨万千。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  

她抚摸着自己隆起的肚子,她走的越来越小心,生怕伤害到自己孩子,肚子胎儿的胎动,都让她欢喜。  

她不在遮掩,所以文武百官都知道这个情况了。他们的态度和毛云凤一样,震惊的表情仿佛能吞下一个鸡蛋。  

但如今,没人敢责问或者斥责,他们都在怀疑,那肚子的孩子,到底是谁的?  

很快,张宇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  

京城中,也渐渐传出消息。武曌不在乎,不遮掩,自然京城百姓也喜欢议论。  

这事也传到张家人的耳朵里。  

张父在听说,女皇可能怀里自家儿子的孩子时,他吓得差点心疾犯病,还是张宇母亲及时发现,扶他上床,好好歇歇。  

“孩他爹,你别吓我!”张宇母亲担心问道。  

张父瞪大眼睛,道“我没事,我一点没事!你听说了吗?如今京城传疯了。”  

“我当然也听说了,说陛下肚子里怀的孩子是宇儿的,这,你说这…”张宇母亲也左右不知说啥。  

谁料张父哈哈大笑,道“兔崽子,竟然还不告诉我,怪不得他不成亲,原来看中了皇帝。不行,立即写信问他,我要知道到底是不是他的!如果真是,我张家子孙莫非要当皇帝了?我的天啊,快扶我起来,我得祭拜我张家列祖列宗,向他们祈福,希望是宇儿的种,一定是的!”  

张宇母亲翻了翻白眼,对他彻底无语。  

很快,张宇两个哥哥冲入家中,自然,他们也听到了传闻。  

可惜,张宇领兵出征,问不到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