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东南来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嫖当然知道田蚡的意思。  

皇十子刘彘,前不久刚封的前不久刚封的胶东王。  

但是问题在于刘彘现在才三岁!  

陈阿娇九岁!  

都说女大三抱金砖,这大了六岁是两块金砖吗?  

刘嫖这时也在心里默默的将几位皇子做比较。  

皇一二三子都是栗姬所生,所以直接排除。  

程姬所生三子。  

四子刘馀喜好治宫室苑囿狗马,而且还口吃,派出。  

五子刘非有才但是为人骄奢;六子刘端为人贼戾,还不能近女色。  

再就是贾美人的二子。  

七子刘彭祖巧佞卑谄,八子刘胜沉溺女色。  

再说九子刘发,因为其生母唐姬以前是程姬的侍女,出身卑微,所以母子都不受宠。  

这样想来也只有王美人的皇十子刘彘了。  

虽然想通了,但刘嫖还是不动声色的说道:“陛下膝下皇子是不少,但太子可只有一位!”  

田蚡闻言却嗤笑了一声。  

刘嫖问道:“笑什么?我说的有错吗?”  

田蚡连忙起身告罪:“长公主您说的没错,太子只有一位,但是只要这位太子下去了,位置不就有了吗。”  

刘嫖顿了下,说道:“即使位置有了,但你又怎么能保证陛下不会立其他人为太子呢?”  

田蚡却道:“想必长公主您也知道,陛下膝下的其他皇子的能力以及为如如何。而皇十子就不同了,况且还有那个祥兆不是吗?”  

刘嫖清楚田蚡所说的是红日入肚那件事。  

之前刘启一直没有立太子的时候长安城就一直在传刘启会立皇十子的谣言,最近这谣言才停歇下来。  

刘嫖这次思索了许久。  

田蚡也不着急,就在自己的位置上喝着茶水,因为他相信现在只有最受宠的王夫人和刘彘能够帮助她,不然等刘荣这么安稳的即位的话就一切晚了。  

等田蚡喝完了手中茶水后,刘嫖开口了。  

“你先回去吧,告诉你姐姐,这事等皇十子再大一点吧。”  

田蚡听到这句,就知道事成了,起身拱手道:“那小的先告退了。”  

等到田蚡出去后,刘嫖的贴身侍女上前疑问道:“殿下,您真的要和王美人联手吗?”  

刘嫖微蹙着眉头:“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现在刘荣当了太子,陛下即使再不喜欢栗姬,看在刘荣的份上,也会对她高看一眼;而我又不可能久居宫内,在宫内有个通风传信的也不错。”  

七月的长安城异常的闷热。  

刘启在昨日已经出发前往甘泉宫避暑去了。  

连带着御史大夫、大将军、郎中令、太常、太仆、典客、宗正这一帮子大臣都跑去避暑了。  

陶青是没法去,周亚夫是不屑于去,至于中尉、卫尉他们还要守卫着皇宫和长安城也就没法去。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从荥阳方向有十个骑兵护卫着一驾马车悠悠的向着长安城驶来。  

马车内的主人在车厢内扭动着身子,有些恼怒的说道:“早知道来长安要穿这么一身鬼衣服就不来了!天气还这么热。”  

车厢内的另外一人无奈的说道:“将军,您这一路上都抱怨了不下一百次了。”  

那人一听立马炸了:“怎么了!这天气这么热,衣服这么厚实!还不让人说吗!”  

“可是…可是我要是没记错的话,是将军您主动要求…好了好了,我不说了!”还没说完便被自家将军给瞪了回来。  

这位将军便是这次闵越国派来的使者,将军桑朴,和他一起坐在马车内的是他的亲卫桑吉。  

本来这次不是他来的,他硬是把出使的权力给抢了过来,说要看看大汉的军事力量。  

这次闵越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看看大汉对闵越国与东瓯之间战争是抱着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虽说大汉准备派人去东瓯接收兵权,但只要一日没有到东瓯的地界,那闵越是不会承认的。  

桑朴嫌弃天气燥热,将马车上的幔布给来开来,探出脑袋对着前方大声叫唤道:“喂!还有多远才能到长安啊!”  

前方听到桑朴话语的骑兵统领无奈的降低自己速度,这个问题桑朴也问了上百次了。  

“将军放心,已经快了。”  

“快了!你之前就是这么说的!”  

“这次是真的快了,我们已经过了函谷关了,在往西两百里就到了。”  

“函谷关!刚才到了函谷关怎么没有提醒我!我之前不是说了到函谷关要叫我吗!”桑朴对着桑吉大叫道。  

桑吉却有些委屈:“将军,我叫了,您却把我手一拍,说不要打扰您睡觉。”  

桑朴愣住了,随即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我知道!我这不是考验你,看你有没有认真听我的话吗!之前我就考虑过了,等回去的时候再见识见识这函谷关。”  

那骑兵统领听着这话也无奈的摇了摇头继续去前面领路。  

本来闵越国是没有骑兵的,桑朴听说过骑兵的厉害后,在全国范围内搞了这么十几骑出来;说是可以可以装装样子,告诉大汉,我们也有骑兵!  

由于马车速度较为缓慢,桑朴一行人又摇摇晃晃了一天才到了长安城。  

桑朴坐在马车上看着长安城的城墙内心感慨万千。  

“这就是长安吗?”  

想起他闵越国的城墙与这长安城的城墙对比起来真是天差地别。  

然而这已经是第三次有这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